当前位置首页 > 抚州市> 正文

图文:流连于针尖上的世界大学生接力战雷百度影音奇热网汉绣传承

2017-08-06 抚州市
(原标题:图文:流连于针尖上的世界大学生接力汉绣传承)

楚天都市报讯图为:大学生在专注地绣花图为:大学生们在一起探讨绣法图为:张柏松与作品《楚凤方巾》合照图为:学生作品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艳实习生董文乔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就在《楚辞·招魂》中描绘了典雅富丽的楚绣:“翡翠珠被,烂齐光些。弱阿拂壁,罗帐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千年流转,薪火相传。在楚绣基础上博采众长的汉绣,延续了其楚风汉韵的精粹。作为汉绣的发源地,荆楚境内大师辈出,致力于其传承与创新。近日,武汉大学的学子趁着暑期,参与了校内开设的汉绣课程。铺展绣娟,穿针引线,在欢乐向学的氛围中,他们成了汉绣新一代的传承者。来自五湖四海折服于汉绣魅力烈日当头,武大暑期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公选课也格外“红火”,汉绣非遗进高校,作为艺术与鉴赏通识课程内容深受欢迎。来自新疆、江西、辽宁以及湖北本地的留校学生汇聚在几十平米的教室里,怀揣热情研习汉绣。“以前我对汉绣的了解流于表面,只记得有一次在中国舞课堂上,舞蹈老师手上的杏花双面绣团扇吸引了我。出于对艺术品的好奇和喜爱,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汉绣课程。”20岁的新疆女孩葛畅,在武大就读临床医学专业,仅仅是对韵致俊逸的刺绣扇面的惊鸿一瞥,就奠定了她与汉绣的不解之缘。来自湖北襄阳的冯雪逸,就读于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我原来只了解过中国的四大名绣,不知道咱们荆楚地区也有汉绣,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汉绣的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冯雪逸,非常珍惜与传统工艺的接触机会。“那些流传千年的物品与工艺,是中国方方面面文化历史的缩影,去欣赏那些物品、学习那些传统工艺,似乎是在透过它们与古人对话,一点一点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美,这实在是一个幸福的过程。”江西抚州女孩吴云盼,目前就读于武大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本汉绣在她眼中极其普通,是这门汉绣课程改变了她的看法。与朋友相约在昙华林游玩时,她就曾经在街道两边看见几家摆满各种装裱好的绣品的汉绣工作室,“说实话当时并没有特别眼前一亮的感觉,只觉得精美有余想象力匮乏。”但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以前看到的那些商业刺绣作品可能是受到其他地域风格的影响,并未完全彰显出汉绣的浪漫雅致,“我这才发现,汉绣的特色就是富于想象力,独具创造力,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须眉不让巾帼汉绣课堂别出心裁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面对丝娟、穿针引线的角色当属女性。男子汉拿起绣花针的场景非常罕见,“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才是男性做针线活的“常态”。武大暑期的汉绣课程班却不全是“娘子军”。三十余名学生当中有七八名男同学,他们做起绣活来,无论是捏拿绣针的姿势还是专注的状态,都像模像样。来自武大化学学院的闫立威说,“相比女生,我不认为自己做汉绣更困难。”“这次上课的初衷是利用暑期多多开阔视野,修学分的同时,寻找一个实际操作、脱离书面的课程。加上自己对手工艺的喜爱,就想来感受一下。”闫立威认为,这门别出心裁的汉绣课程不仅区别于以往生涩艰深的理论课程,而且注入了传统工艺的元素,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专属的汉绣作品,机会难得。这门课是由武大创业学院设立的创新创业通识选修课程,由武大城市设计学院设计系黄敏副教授开设,邀请省工艺美术大师、汉绣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合作教学,共36课时。以汉绣非遗的创新设计和实践为主,引导学生汲取民间传统文化精髓,运用多学科背景和专长创新本土文化品牌。前期老师主要介绍汉绣的历史发展、艺术内涵和技艺要求,后期老师则示范上绷,详细分解锁针、滚针、齐针的动作要领,指导学生根据绣布的六种底色优化配色、完成绣品。同学们还就汉绣项目的传承和推广撰写策划书、微信推文等,为传播传统文化献计献策。在学习过程中,闫立威不光了解到了“楚人崇凤”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基本运用三种刺绣的针法,并将楚凤的形象在一块方巾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他认为比自己更为刻苦的男生大有人在。他说,有位男同学放学后留在教室制作汉绣作品,不知不觉间进入忘我状态,到深夜12点才发现教学楼早已关门,最后辗转找到保卫部求救才走出去。男同学中技艺纯熟、乐于助人的也不少。新疆女孩葛畅因专业课与汉绣选修课时间冲突,绣品的制作过程特别缓慢。焦灼之际,老师安排表现优异的康培亮与她搭档。“学长连夜陪我赶制作品,作为男孩却比我更细心,让我又惊叹又羞愧。”她笑言道。锻造心性品格小小方巾的“匠人精神”武大弘毅学堂国学班的晏佳利刚开始练习锁针时,丝线因为相互摩擦或者绣针不慎穿过出现劈线问题,前三天她反复接线、绣了拆、拆了绣,仅仅完成凤凰身体部分的锁边。直到她看见老师给其他同学示范将锁针改左右针为前后针,这才恍然大悟,几次练习后终于得心应手。“刺绣与读书一样,是要求静心又尽心的事情。如何在弧线起伏和平缓处运用滚针,如何大面积使用齐针等针法,都需要勤加练习。”来自辽宁抚顺、就读于武大环境科学专业的张柏松介绍,课程上的汉绣图案基本都采用比较简单的锁针完成,但他感叹:“只有真正实践才能体会到,每一针每一线都需要用心,针与针的距离、线与线的距离相等而且均匀,是有多难才能做到;就算是同样的技术,不同人做出来的效果可能天壤之别。”刺绣过程中肩膀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导致过后稍微活动就会非常酸痛,但张柏松坚持了下来,希望自己能够始终保持耐心、控制火候。他还认为,通过反复揣摩训练,“傻瓜”也能够精通刺绣,关键就在于匠心的锻造。“匠人匠心就是需要把一个工艺练上百遍千遍,但是现在的社会要求快速,可见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冯雪逸同样对心性品格的塑造有着深刻感悟。她花费大概60多个小时,完成了自己的结课作品《楚凤方巾》。“那段时间正值武汉最热的时候,每天上午八点多出门时就已经有很强的阳光了。顶着烈日在宿舍与教室间往返极其考验耐心,但出于对最终成品的渴望,我仍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她看来,坚持与毅力、耐心与细心,对细节的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或许就是这门汉绣课程传授给学生的“匠人精神”。

(原标题:图文:流连于针尖上的世界大学生接力汉绣传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