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抚州市> 正文

传统的重塑 仪美丽俏佳人三毛钱看式的盛典

2017-08-17 抚州市
(原标题:传统的重塑仪式的盛典)

郝宁静

“傩,忽隐忽现的力量,调控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人与神的距离就一张脸子。融入这熙熙攘攘的、欢天喜地的人神共庆的氛围中,忘乎所以……”不久前,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北京“长城学者”支持项目舞剧《傩·情》在江西艺术中心上演。身处现场,笔者被舞台上扑面而来的古老力量深深感染,被全新演绎的神秘傩文化深深吸引,仿佛找到了舞蹈的根源与归宿。

傩,这种假面舞蹈是一种世界性的舞蹈品种,是古代驱逐疫鬼的仪式,是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的产物,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不仅影响国人,其影响力也远及东亚,文化亲缘相当广泛,可谓是中国舞蹈之源乃至世界舞蹈之源。

《傩·情》这个被称为研创作品的剧目,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拉进了同一个时空坐标进行舞蹈创作实践。北京舞蹈学院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文化项目进行研创,正是力求在舞蹈艺术的创新实践中,扛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北京舞蹈学院校长郭磊说,《傩·情》取材于江西南丰石邮村传承至今、驱鬼逐疫的傩祭中的傩舞。赣傩是我国傩文化的发源之一,“南丰石邮傩”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完整地保存在赣傩中脱颖而出,被称为“傩舞之乡”,被誉为中华古文化的活化石。笔者也曾连续三年跟随田野采风,对《傩·情》中的舞蹈表现感触颇深。

每年正月间,为期半个月的“跳傩”是从石邮村中闻名远近的傩神庙开始的。仪式多在正月初一起傩到正月十六收傩面,“拜傩神,跳傩舞,享傩福”,整个仪式流程在《傩·情》中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在研创过程中,仪式是身为导演的郭磊尤为重视的,也正是这种仪式感、这样的敬畏感,才足以让我们的舞蹈文化根基历久弥坚。

傩舞是傩仪中的重要部分,贯穿傩仪的高潮和主体部分,跳傩舞的队伍被称为“傩班”。研创《傩·情》中,除了北京舞蹈学院师生们的倾情演绎,来自抚州南丰的石邮傩班,10位农村傩舞艺人原生态的傩舞表演是该舞剧的一个亮点,其中最年长的一位老艺人(大伯)已经77岁高龄。他们完整地保存了舞蹈的原生形态及特点,保留着傩仪文化中的所有程序及傩舞剧目,动作多为原生态,没有传统民间舞的章法和体态规范的痕迹。

舞剧全剧分为“起傩”“开天辟地”“生命造化”“风调雨顺”“生生不息”“神鬼情缘”“笃诚敦厚”“崇文尚礼”“和合昌盛”“圆傩”十个段落。在剧中,各路神仙戴着夸张的面具纷纷起舞,并寄托着美好的寓意,人与神之间就隔了一张脸子,假面扮神高扬生命,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最让笔者感动的要数“生生不息”一幕,在傩公傩婆的身上,时间变成了一种永恒,四季轮回,昼夜更迭,生命生生不息。整场舞剧在圆傩词中结束,由“大伯”带领,回傩庙、拜傩神、收傩面、酬谢先师、祈福纳祥万万年。

北京舞蹈学院的师生们用超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演绎出他们理解的傩文化,这是一种艺术创作在历经无数次的保留、打破与重建后的精神回归。例如,整场舞剧中,香火诀这一重要手型就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弯曲、拇指扣住中指,食指和小指翘起,舞者右手拿道具左手成香火诀做推弹动作,即手腕手臂带梗劲向前推,同时相扣的三个手指弹出使之伸展,如此重复手部的基本动作,加上舞姿舒展、蹲腿弯腰、上劈下砍、左拦右挡、进退蹦跳等其他动作,一起随音乐重拍舞动,保留了傩的古朴拙劲,尊重了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规律、神韵和独特的原始美感。在音乐上,该舞剧伴奏简单,节奏和音色鲜明、原生态,重音与表演者的舞蹈动作相对应,情绪和动作的变化紧密配合,情绪多为古朴沉重。《傩·情》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的傩舞的观照与研究,更是将感性的古老傩文化遗产上升为理性的文化思维,将古朴的文化与新鲜的时代血液相融合,是一种致敬、一种传承、一种发扬。

艺术创作每一步的前进,离不开血脉相连的回望,不忘本不忘根的创新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自强。傩是中华古文化的活化石,更是舞蹈文化的根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傩舞就是人们曾经最好的自我表达与精神回归。如今,它以舞剧的形式,穿越历史的尘埃展现在大众眼前,让我们重温了那历久弥新的古老文明,感受到了艺术工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觉,这是《傩·情》精妙之处,亦是感动所在。

(原标题:传统的重塑仪式的盛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