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抚州市> 正文

活水有“源” 以抚州市东乡区东源村为例看平原地区贫困村脱贫军歌嘹亮老牧攻坚路径

2017-06-06 抚州市
(原标题:活水有“源”以抚州市东乡区东源村为例看平原地区贫困村脱贫攻坚路径)

莲叶何田田,260亩莲藕基地承载着东源村人脱贫致富的梦想。

本报记者郑颖文/图

在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的东南方,三大水系似巨大的手臂拥抱着江西最广袤最肥沃的平野——赣抚平原。

抚州市东乡区岗上积镇东源村就位于赣抚平原东部边缘,属小平原与丘陵过渡地带,地势呈东南向西北倾斜,抚河中游重要水利枢纽廖坊水库的灌渠南港、北港径流全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5月2日至14日,记者东源“探”源,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探寻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并以此为样本,深刻剖析平原地区贫困村脱贫路径。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东源村区位条件尚可,离市县交通主动脉东(乡)临(川)公路约3公里,距东乡城区和抚州市中心城区均约20公里,主要通村公路为965县道,为双向两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况较好。

东源村下辖东源、前东源、上余、下于、港背、塘头、慢下、溶湖、杨泗、老赵共10个村小组。耕地面积3356.37亩,林地面积1116.4亩,北港、南港两条河流绕村而过,拥有小(二)型水库2座,山塘水库6座。

全村共有719户3056人,其中:男性1603人、女性1453人,老人196人、儿童204人;现有党员68人。全村人口可以大致三等分:三分之一在省内务工,三分之一在外省务工,三分之一在村里常住。

东源村属于临川文化核心区域,底蕴深厚。晚明“四大才子”之一艾南英的故乡近在咫尺。受儒家文化和心学思想影响,东源村民风淳朴,立德讲理,和谐为善,至今沿用着世代相传的乡规民约。近五年,东源村都是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矛盾零上交的“四零”村庄。

东源村古朴悠远,不砍树、不填塘,保留了江南水乡余韵。留存有明清古建筑9栋,其中已经修复的有5栋;百年以上的古树13棵,大多为樟树,为祖辈种植的风水林遗存。属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产业方面,东源村的农民传统以种植水稻为生,人均1.09亩地,正常年份,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平均亩产900公斤上下,除去种子、化肥等成本,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东乡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县,东源村农民也有饲养生猪的习惯,间隙还饲养黄牛、鸡、鸭等,但都属于个人散养,没有形成规模。由于村庄整治及对环境的要求,现在散养生猪的农户日渐减少。林地属于残次林,目前按照抚州市统一部署正在进行封山育林。两座小(二)型水库原来承包给个人养鸭、养鱼,2013年开始怕有污染,水库使用权全部收回。6座山塘水库处于自然状态,供日常灌溉调蓄之用。

与大多数农村一样,务工是东源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陆续有人出去务工,地点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邻近省份和附近城区。20多年下来,也形成了几个沿袭相传的务工项目。溶湖小组的村民主要靠做卤菜的好手艺,在福建厦门等地开熟食加工店或餐馆帮厨;东源、塘头、下于等小组的村民多到景德镇、广州等地学做瓷器、木雕销售生意。

[1][2][3]下一页尾页

(原标题:活水有“源”以抚州市东乡区东源村为例看平原地区贫困村脱贫攻坚路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