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市> 正文

唤醒咿呀淘“沉睡”的科技成果

2017-06-11 赣州市
(原标题: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本报记者陈斌华

近日,上市公司东旭光电发布公告称,决定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同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开展碳纳米材料在柔性可折叠锂离子电池及其他应用领域的研发、产业化、市场经营、项目投资,并拟在江西理工大学建立“东旭——江理先进碳材料技术研究院”。

这只是江西理工大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3年来,江西理工大学在聚焦行业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同时,通过搭建转化平台、加强政策引导,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完成专利申请561项,其中以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等方式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24项,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江西理工大学校长杨斌说,纳米技术研究与石墨烯一样同属国家重点鼓励的研究方向。学校研发的先进科技成果,唯有进行转化,才能发挥它们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而造福社会,所以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坐落在赣州市的江西理工大学,其优势学科是矿业、冶金、材料等,正好与赣州的主导产业稀土、有色金属行业高度契合。行业的需求,成为学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好结合点。江西理工大学教授万林生清楚地记得,2009年,他在大余县调研时得知,赣州海创钨业有限公司要上一个冶炼项目,但不符合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没通过环保审批。因为传统钨冶炼技术不可避免会产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废水。“项目没通过,企业很有可能就要被淘汰,他们老总急得团团转。”

解决不了污染排放问题,整个钨冶炼产业都有可能停产。经过7年努力,历经数千次试验,万林生的团队最终破解了白钨绿色冶炼的关键技术。项目在全国推广后,预期可减少废水排放10亿立方米、氢氧化钠排放176万吨、氨氮排放128万吨,产生经济价值55.68亿元。该项目也因此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唤醒”速度,江西理工大学新修订了《江西理工大学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管理办法(试行)》。与此同时,学校一方面创新“产学研”协同模式,坚持校企“平台、项目、人才、成果”一体布局;另一方面,建立校企高层年度互访机制,协调解决合作中的关键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5年来江西理工大学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共撬动工业产值百亿余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和省部级奖励80多项。

(原标题: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