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市> 正文

贯彻新理念 培育新动能 加快新发展—绀野纱理子—对话2:新制造经济&智慧经济

2017-06-21 赣州市
(原标题: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加快新发展——对话2:新制造经济&智慧经济)

今年2月24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把新制造经济列为五大主攻方向之首,智慧经济位列其中。两大板块看似有先后或并列,实无主次之分、高下之别,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得好,可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今天,我们就新制造经济和智慧经济两大主题,交流情况、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共谋对策。

主持:江西日报社总编辑任辛

发起杨贵平省工信委党组大大、主任

曹淑敏鹰潭市委大大、市人民政府市长

周新民航空工业昌飞董事长、党委大大

陈军省工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

周轶东省工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

肖志东赣州市工信委主任

胡坚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

刘耀彬长江学者、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余蔚中江西移动信息化支撑中心总经理

范景丰江西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小兰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蔚江洛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一夫江西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田标江西瑞曼增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话题一:新制造经济

新制造经济的内涵是什么?与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有什么异同?

刘耀彬:新制造是和传统制造相对应的。一边是新,一边是传统。传统制造有一个特点,就是规模小、批量不高、附加值不高。我们提出的新制造经济,重点还是在制造。德国工业4.0是从工业制造的技术升级角度看,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更多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升级版的制造,除了“互联网+”,还加了智能。江西的新制造还达不到智能制造水平。所以,我省的新制造经济既含有制造升级的含义,又具有智能制造的内涵。

新制造经济的特征不是完全的智能制造,也不能脱离大规模制造的特征。比如,航空产业规模没有起来,没有形成支柱产业,所以需要壮大、需要规模化。装备制造业技术落后,要走智能制造之路,比如汽车产业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已经规模化了,接下来就要实现智能制造。也就是说,针对不同产业发展程度和生命周期,因产业施策,传统的要升级,没上规模的要上规模,上了规模的要智能化,这就是新制造经济。

陈军:我省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工业制造体系,但传统制造业占比大,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有待提升,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新制造经济,强化制造业结构优化和发展升级,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江西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按照规划,我省发展新制造经济,就是要加快发展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制造产业,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变“江西制造”为“江西智造”。

话题二:江西智造

从“江西制造”到“江西智造”,我省有何基础?需要跨越哪些鸿沟?我省的智能制造业水平怎么样?

陈军: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江西制造业水平较低,今后几年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窗口期”。

目前,我省在汽车、军工、石化、光伏、光学、采矿、食品、医药、轻工业等领域,已不同程度应用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仅2016年就实施了4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我省企业累计应用智能装备3120台(套),共建设了226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15年和2016年,我省共有4个项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今年6月我省有6个项目进入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公示名单,取得重大突破,对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一批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制造智能装备已逐步实现产业化。如洪都航空的工业和服务机器人、赣州群星机械的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佳时特数控的柔性加工中心、博硕科技的交流电源自动化生产线、绿萌科技的果蔬智能处理机、工埠机械的GBM无齿轮起重机等装备,技术上已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我省的智能制造近年来虽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集聚度不高。支撑智能制造的智能装备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企业数量较少,发展水平较低,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及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尚未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智能成套装备和从硬件、软件到信息技术集成服务的智能制造产业链。二是创新能力不强。由于缺少高端复合型人才和支撑企业创新的孵化器、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智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核心部件依赖外购,多数企业以组装和集成模式为主,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机构和应用企业联系松散,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高。

肖志东:目前,企业出于降成本、提效率、转型升级的考虑,已经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智能制造需求。就拿赣州市来说,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正在实施智能制造,已涌现出群星机械、金信诺电缆、章源钨业、龙南汇森明达等一批特色亮点企业,2016年4个项目被评为“江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今年孚能科技(赣州)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拟立项项目公示》名单。企业家对于智能制造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认识不断加深,通过互相观摩、学习交流,逐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当然,智能制造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大部分企业仍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赣州市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也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缺乏权威标准参考、企业家不熟悉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赣州市正以获批全省首个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积极引导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力争在智能制造领域赢得发展先机。

话题三:从认知到认同

我省制造企业对新制造经济、智能制造的认识程度如何?

范景丰:明匠是目前国内市值规模最大、覆盖行业技术最全、最知名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商与实施方之一,在全国实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企业不下1000家、每年以200家的增速在提升,几乎覆盖了全国,但迄今为止,在江西还没有完整地实施过一家。

我们在与省内企业合作发现,江西的企业制造水平还较落后。别的省份大型企业有的已经实现智能化、有的在实施过程中、中小型企业也在不断地走上数字工厂。但是,我省很多企业对于智能制造的认知还停留在自动化阶段甚至是半自动化阶段,单纯地认为上一台机器人、做一台自动化专机就是智能化工厂,对信息化和大数据的认识普遍较低,对其应用的理解几乎为空白。很多企业对智能化工厂的建设没有做细化的评估和细致的考量,盲目追求单台设备的生产速度,而不是通过智能工厂的数据收集、生产信息整合,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方法和手段,最终通过产业升级,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空间。

田一夫:制造企业需提升对“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认识,思想观念要跟上国家当前的发展形势。我省大部分传统企业尚未进入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的工业3.0时代,工业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亟须改造升级。工业4.0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立刻更换新设备,脱离实际地改造升级。我省部分企业往往从电商开始拓展自身的销售渠道。但实际上,电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全产业链的变革。只有工业4.0才是对企业生产力的革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柔性生产能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话题四:通航产业

发展新制造经济,我省已经明确了大航空、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新型电子、智能装备和新材料五大主攻产业。就大航空而言,该如何发力?

周新民:航空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先进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国际经验,通航产业中的“通航运营”是市场源头,“航空制造业”是通航产业的核心和基础产业,通过通航运营能够拉动航空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发展通航产业对于GDP、就业、税收等方面的拉动作用十分巨大。但如果没有航空制造业的支撑,通航产业的拉动效果将大打折扣。

发展通航产业不是引进通航公司、买国外飞机运营,赚老百姓钱,帮老外打工,就没有意思了。通航运营为省里创造不了多少效益,真正创造效益的关键在飞行器的制造研发和零部件的生产,这是重心。要把江西通航做好,产业链要打造9大中心1个学院,通航运营要打造9大体系。9大中心分别是:航空器的研发、飞机制造、零部件制造、无人机、通航运营中心、飞机维修、飞机改装、航材备件销售和应急救援中心。正在申报组建的通航飞行学院,主要培养飞行员、机务、飞行管制人员和通航管理人才。通航运营要建立9大体系:机场体系、旅游体系、运输体系、出租托管、医疗救援、文化传播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航空小镇和公共服务业体系。

话题五:数据资源与“互联网+”

我省提出发展智慧经济,发挥数据资源的要素作用,大力发展“互联网+”,能否成为推动我省制造业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和突破口?

胡坚波: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提出重振实体经济或“再工业化”,以塑造经济增长新动力。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ICT技术和智慧经济快速创新,进入集成突破新阶段,并加速向制造业领域融合渗透,催生了多种新模式新业态。制造业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智慧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周轶东:智慧经济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全省各地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智慧经济发展,南昌、上饶、抚州等地积极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新余、赣州、景德镇等地正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鹰潭大力推动窄带物联网试点应用,建设智慧新城。

为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省政府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是建设完善“云+网+端”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余蔚中: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在“互联网+”时代,其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江西,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0%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7.7%,远远超过全省GDP增速,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的增长速度。未来,数据资源将与旅游资源、矿石资源并列为江西的三大资源,也将是江西发展的又一个力量源泉。数据资源作为信息产业的原材料、基石,我省正在重视这个产业,大力推广数据仓库、深耕数据挖掘、规范数据交易,建设一个良好的智慧经济生态圈。江西移动作为省内主流通信运营商,常年致力于江西省各行业ICT(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数据交易方面均有众多贡献。

话题六:智慧的“鹰潭样板”

智慧经济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鹰潭市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窄带物联网试点应用。建设智慧新城,“鹰潭样板”对全省智慧经济发展有什么示范作用?

曹淑敏:传统意义上,智慧城市建设主要聚焦在城市管理和百姓服务方面,着重的是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而我们智慧新城建设是以产业和应用双轮驱动,两者相辅相成,应用是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试验环境,产业发展是为了保障应用可持续运营,产业发展新业态是我们智慧新城建设的最主要的目标。

鹰潭智慧新城核心在于“五个新”的理念:用新理念引领、新技术支撑,带来产业新业态、管理新手段、百姓新体验。在鹰潭,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已投资1.7亿元,共建成开通962个NB-IoT基站,实现鹰潭城区、县城、乡镇全域覆盖,基站覆盖率全国最高,成为全球首个具有三张全域覆盖NB-IoT网络的城市。

目前,鹰潭已成功孵化出NB-IoT产品30余种,在实际场景试点应用的领域15个,终端连接数近2000个。三川智慧在鹰潭市区完成了400块NB-IoT水表改造,预计年底前将完成6万块水表改造,致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应用智能抄表城市;龙虎山景区改造完成171个NB-IoT智慧停车位,标志着龙虎山成为全国首个NB-IoT示范应用的5A级景区;信江新区完成了以576盏智能路灯为NB-IoT主要商用落地运用,辅以智能停车、井盖、水表、气表、垃圾桶、消防、环境监测的综合试点运用,打造全国首个NB-IoT综合应用行政区;余江县水稻原种场运用NB-IoT技术改造的农业物联网项目成功上线,成为全国首个NB-IoT农业示范应用的单位。

鹰潭市在培育新动能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五新”中的“新理念引领”和“新技术支撑”。6月12日,鹰潭移动物联网产业园正式开园,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宣告成立。产业园建立了智慧新城产品应用展示中心、中国信通院物联网研究中心、中国泰尔实验室、国家物联网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联合打造的NB-IoT开放实验室已投入使用。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集聚了国内140余家物联网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形成了集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鹰潭移动物联网产业园开园暨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必将加快移动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和产业生态的壮大。鹰潭将积极营造移动物联网发展的优质环境,发挥鹰潭在全国和全球网络、产业、应用领先的优势,加快构建“全域网络+公共支撑平台+物联网产业+智慧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和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产业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及在各行业的高效规模应用,推动“智慧新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话题七:“智慧”与短板

发展智慧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阶段,我省面临的短板和困难有哪些?

曹淑敏:从实践来看,鹰潭市的困难和短板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很多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如何有效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到业务管理、产业发展中的本领。二是人才还很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正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对全市人才政策和人才信息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人才强市行动计划、“鹰才计划”实施方案。三是移动物联网尚处在发展初期,体制机制、商业模式都需要探索,所以需要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已经出台的系列支持政策要尽快落地。四是需要国家、省在产业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制定系列国家标准,推动技术和芯片模组企业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胡坚波: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智慧经济发展逆势而上,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成效明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江西智慧经济发展迅速,对于江西整体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也正在不断提升。但全省智慧经济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仍较小,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的全国占比很低;缺少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省内企业间尚未建立起良好的配套关系;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全省具有产业化和市场前景的自主技术较少;人才队伍不够庞大,产业领军人才缺乏。

话题八:困难与愿望

我省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

迅速推广鹰潭经验,做大移动物联网产业

胡坚波:智慧经济以及移动物联网产业为江西省在新一轮的变革中脱颖而出带来了机遇。为了能抓住这次机遇,建议江西省推广鹰潭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运用新技术释放创新活力和应用潜能;推动新技术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加速交叉融合,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与政府管理结合,推动新技术与医疗、教育等诸多服务结合,激发强大的发展新动能。

从未来规划和发展角度来看,建议江西以移动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为主线,坚持“面”“点”相结合,在“面”上,做好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构建基础设施、重点应用、产业布局、支撑保障等“四位一体”的推进体系;在“点”上,结合江西特点,选择一批需求紧迫、示范带动性强、效益明显的领域,推进深度部署和应用,实现各项工作的快速启动。

江西要营造设计师文化

蔚江:洛客年初落户江西,开始了和江西市场的慢慢融合。梳理过往几年的公司项目,和江西的企业合作并不是很多。设计行业最大的特点是智力行业、创意行业,对于这个行业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厂房、不是设备、不是技术,而是要有行业文化,要有设计师文化。要让设计师愿意留下来,愿意来到这里,这里应该有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浸染的软环境。所以江西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对设计市场的培育,要开展专业的、立体的、有品质的全面推广,通过一系列的城市文化活动、展会、论坛、大赛等等让这里丰富起来,让这里有内容,让城市越来越有自己的软实力。

设计行业的发展,过去是以政策为引导,行业协会做协调,真正企业需要的内容,绝大多数企业是自己艰难完成的。因此,政府可以联合专业平台,为行业打造设计中心,从产业的角度支持企业的创新设计,从宏观上为设计行业提供专业性的支持和服务。

希望扶持江西工业云平台建设

田一夫:经过一年多的推广运营,江西航天云网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江西工业企业存在小而散、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多数工业企业对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认识也不够清晰。部分企业思想观念跟不上发展形势,企业经营理念较单一、保守,且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导致公司推广难度较大,推广时间长,这无形中推迟了企业转型的进度,延误了转型的时机。

希望政府加大对我们建设的江西工业云等平台的扶持及推广力度。希望政府以企业试点形式精准推广,不定期支持举办各类推广交流会,建议对智能制造等优秀企业给予更多相应政策补贴或荣誉。此外,尽快推动省内智能制造及“互联网+”相关联盟的成立。

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人才

刘小兰:ARdEZPARK增强现实产业园,是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政府与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集“市场+空间+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众创空间,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AR图像识别为主的产业园,目前入驻企业50余家。现阶段AR/VR市场应用开始逐渐进入市场,但是产业配套相对比较滞后。建议政府组织相关会议,大型学术开发者论坛,吸引人气和人才,扩大南昌在全国的影响力。AR/VR主要是创新创意,如何运用基础的VR手段做出优质的产品,是我们不断追求和发展的目标。建议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鼓励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从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此外,希望政府给予适当的采购需求,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标杆。

范景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的是人才!江西明匠目前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人才,按江西明匠的企业规划,目前人才缺口约400人(主要是研发),通过明匠与华东交通大学和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的卓越工程师和双元制培养计划,相信后续人才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引进有经验的工程师。

我想谈谈江西一些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江西的规模企业我已经走访了30多家,大多面临的问题是企业在智能化设备资金投入过大,融资成本过高甚至没有融资渠道。

智能制造是全新的生产理念。从认知到认同,从单个企业试用到整个产业升级,都需要时间。为加快江西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速江西企业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步伐,我们应该建立智能制造交流学习平台,组织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活动,先升级思想,再升级设备,这样更有利于推动企业智能制造升级。

打破国外垄断的3D打印技术在江西为什么不具备申报项目的资格

王田标: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金属3D打印研究和应用的单位之一,在激光3D打印修复再制造技术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修复再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单晶叶片修复方面,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

3D打印属于新兴产业,但正因为新,目前省里很多项目申报分类中没有此细项,使得我们不具备申报项目的资格。在此,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今后出台的相关专项中,多一些宏观申报方向,少一些具体细分目录,让更多有创新能力、市场前景的未来产业的企业具备申报资格。

另外,金属3D打印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研发费用高昂,以瑞曼增材打印的叶盘为例,打印过程须在密闭氩气状态下进行,单次充满打印室氩气的费用为2000元,打印周期大约为两周,金属粉末费用在1.5万元左右,人工费用在4000元左右;我们的3D打印设备是从德国进口,一台成本就超过400万元,日均折旧费用1000多元,昂贵的开支使得公司资金链较为紧张,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提供产业基金扶持,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创新为先产业为本加快培育新动能

省工信委党组大大、主任杨贵平

大力培育经济新动能是促进动能接续转换、确保工业平稳增长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是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赶超跨越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全省工信系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大力培育工业经济新动能,呈现出“四个快速发展”。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国电信江西云基地、南昌VR产业、鹰潭窄带物联网业务试点、上饶抚州等地大数据产业园、萍乡“北斗+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推进顺利。二是智能制造等快速发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稳步推进。江西明匠等一批智能制造企业投产,已有20多家无人机企业。三是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快速发展,本土综合式服务平台及第三方支付有了好的起步。四是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医药、电子信息、光伏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锂电新能源产业增速50%以上。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明确了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工业实际,培育经济新动能特别是培育工业经济新动能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条主线,强化双轮驱动,找准三条路径,突出四大抓手,聚焦五大任务。”

坚持一条主线,即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要做好“加减乘除融”五法。“加”是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减”是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减”出新动能发展的新空间。“乘”是发挥创新乘数效应,依托“双创”“互联网+”等集众智、汇众力促进创新驱动。“除”是降低成本除负担、深化改革除束缚、精准帮扶除困难,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助力。“融”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军民深度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培育打造经济新动能。

强化双轮驱动,即在大力培育新动能的同时,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新旧动能融合提升,形成经济发展的混合动力,实现双轮驱动。一方面,重点推进传统产业“+互联网”,实施重点技改“三千计划”,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柔性制造、敏捷制造、服务型制造和个性化定制能力,促进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加快推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打造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支柱。

找准三条路径。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如赣州有稀土、钨优势打造“中国稀金谷”;宜春有锂矿资源优势打造“中国锂都”,等等。二是依托制造基础。我们航空、材料等制造优势明显就大力发展航空、新材料产业;我们生态好就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等等。三是依托高技术人才资源。我省有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富矿。同时还要学习借鉴宁波发展智能制造等外地经验,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善于借助外脑为我们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突出四个抓手。一是智能制造。我省工业90%以上是制造业,必须紧紧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战略重点,推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二是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关键在创新,重点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推进技术、产品、业态、管理、商业模式和组织等全领域创新,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快速形成生产能力。三是人才引领。重点抓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技术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是领军人才和团队建设,以技能大师、制造工匠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带动新经济新动能加快蕴育。四是发展平台。重点完善提升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平台,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安全和低费信息网络平台,为更多企业培育新动能提供支撑。

聚焦五大任务。一是发展一批新产业。重点发展壮大航空制造、生物医药、新型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装备等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和制造能级,加快向新产业新经济转变。二是突破一批新技术。力争生物技术、绿色技术、智能技术、3D打印技术、新型显示、工业软件等领域实现突破。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体系,组建智能制造、中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研究院。三是培育一批新业态。推进建设一批工业设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重大项目。积极推广和鼓励大型制造业龙头企业开展生产装备、制造能力和开发平台分享等新业态。四是推广一批新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和推广应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五是打造一批新平台。加快中国电信江西云基地、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鹰潭窄带物联网业务试点,打造上饶、抚州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南昌光谷、中国(赣州)稀金谷、宜春“中国锂都”等重大产业平台。推进“云上江西”建设,加快建成江西工业云平台,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经济、分享经济重大平台。

当前,各地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对我们是一次重要的机遇期和窗口期。我们一定要有抢跑的意识,确保赢在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有加速度的状态,确保赢在途中。我们一定要有捕捉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敏锐,确保赢在转折点。我们一定要有掌控制高点的策略,确保赢在终点,在培育壮大新动能的角逐中,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动权,实现超常规发展。

抢在起点赢在高点

任辛

从这次交流的情况得出一个共识:对工业基础相对落后、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发展质量欠佳的江西来说,要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分工中抢占制高点,必须迅速找到“杀手锏”,形成新动能,加快新发展。

可喜的是,通航产业和移动物联网技术,为我省培育新动能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昌飞展翅高飞,南昌航空城呼之欲出,鹰潭窄带全球领先……江西新制造经济、智慧经济正剑指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喷薄发力,加速前进。

抢占意识和行动的“制高点”。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我省随即出台了培育新动能的“江西方案”。在培育新动能的号令枪下,全国各地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江西有针对性把通航产业和基于窄带技术的移动物联网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中之重,且在这两大板块持续作为,表现突出,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见势早、行动快,取得了明显成效。

抢占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价值链的“制高点”。一方面,我省制造业产业链须加速向上下游延伸,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江西制造”变为“江西智造”。通过走服务型制造业之路,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跨越。另一方面,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机遇面前,江西工业要有登高望远之志,迅速补上传统制造业智能化一课,补上制造环节工业3.0和工业4.0一课,确保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征程上不掉队,不被淘汰。

新制造经济和智慧经济如影随形,新制造意味着“智慧造”,“老制造”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改造升级,提质增效,成为新制造经济的有生力量。两者嫁接得好,定能矗起新制造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双高峰”。

统筹:江仲俞黄颖何宝庆

组稿:宋海峰李冬明黄继妍刘芝毅刘佳惠子林雍郑荣林游静

(原标题: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加快新发展——对话2:新制造经济&智慧经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