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德镇> 正文

撑在手上白蛇新传之妖亦有情的诗意

2017-06-02 景德镇
(原标题:撑在手上的诗意)

端午时节,婺源古村,细雨滋润后的青石街巷,摩肩接踵的游人里,身着花衫或旗袍的女人,手执色彩缤纷的纸伞,倒映在小桥下荡漾着斑斓的涟漪里,为烟雨江南平添不少的诗意。古朴别致、晴雨相宜的婺源甲路纸伞,成了众多游人的抢手货。

“现在的纸伞,伞面既有油皮纸的,也有绸布面料的。”在婺源甲路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戴根盛,一边在伞面上描绘仕女图,一边介绍说。

村因道而名,徽饶古驿贯通东西曰“甲道”,俗称“甲路”。伞以村名,传承已千年,谓之“甲路纸伞”。江南民谣有“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古同赶音)”“甲路伞,甲天下”之誉。甲路纸伞亦称“油纸伞”,其工序有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葫芦(伞轴)、串葫芦(组合)、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整形)、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等,约30余道工序,涵盖砍、锯、切、凿、铲、剖、刮、削、拉、撬、磨等技法。

竹屑飞舞,弥漫着翠竹清香,车床前,制伞师傅正在制作伞轴。伞轴也叫上、下葫芦,是连接长短骨、组成伞架的关键构件。其选用多年老竹制作,经用耐牢,收缩严丝合缝,打开轻便自如。

老戴拿起一个伞葫芦坯,瞪大眼睛,仔细用游标卡尺测量内外槽径。传统制伞的工具以篾刀、尺子、小锯、小凿、墨斗筒等为主,旧时车削葫芦等构件时,用的是传统老式的木制车床,利用脚踏板、大小转轮、连杆、曲柄相组合,车床转速全靠脚踏频率控制,就像老式缝纫机一样,转动时嘎吱作响,还要不时在关键摩擦节点上加点菜油润滑。传统甲路手工制伞效益慢,工艺精,也正是应了“慢工出细活”这句古话了。

长、短骨与上、下葫芦串联,支撑起伞面依附的骨架。长、短骨选用挺直肉厚、韧性较强的老竹制成。纸伞按尺径大小,伞骨多少不一,有24、32、36、48根不等。伞杆则选用秋冬时节,挺直且粗细匀称的小山竹制成。组合后的伞架要进行蒸煮、暴晒,其目的在于防止纤维流失,增强竹子韧性避免干裂,同时去除甜份以防虫蛀。

穿线车间,热闹地聊着家常的女工们,巧手翻舞,忙着“穿线”。老戴显然是想在笔者面前显露一手,走进了女人堆里。看他娴熟翻转的手上功夫,及瞬间用丝线组成的精美的网格图案,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58岁汉子的手完成的杰作。老戴手上活儿不停,话也不止:穿主骨线与轮线用的是类似旧时纳鞋底的麻制线,为的是经用耐牢,伞面伸缩自如,短骨区间由色彩各异的棉线穿插,组成不同网格图案以装饰。将短骨区间全都穿上彩线的叫“满穿”,而只在短骨两端部分穿上彩线谓之“半穿”。“穿线”后的伞架,就可以“贴伞面”了。伞面以厚实的皮纸铺设,旧时以捣碎发酵后具有黏性的柿子水配制黏合,如今都用上了环保胶水。伞面绘画多以梅兰竹菊、花鸟虫鱼、仕女山水、亭台楼阁为主,讲究传统丹青墨韵中的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不谦虚地说,一个优秀的制伞艺人,不仅是个竹匠、漆匠,还应该是个不错的国画家。”老戴颇为自豪地说。

完成绘画的伞面要进行收卷,也就是整形。然后反复涂上桐油,以利防水。最后装上布头、伞码、伞柄,一般对应旅游市场的纸伞大都用普通木柄,带有收藏价值的纸伞,会用老竹鞭,也就是造型独特的老竹根制作伞柄。厂房外的操场上,码放着近百件花色各异的成品伞。阳光辉映下,仿佛百花簇拥的偌大花园。因为制作过程中使用了胶水,一般完工后的纸伞会进行自然晾晒。至此,一柄工艺精致的甲路纸伞就基本完工了。

古籍《玉屑》载,鲁班之妻“云氏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婺源甲路制伞已逾千年,民国甲路伞面画师张祖汉画技传神,形象逼真,江南民间皆以收藏其所画伞面以为荣。是时,婺邑之甲路、中云、赋春诸村落皆盛产纸伞,更有黑油伞、光油伞、透光伞等诸多品种。仅甲路村古街制售纸伞店铺逾36家之繁。甲路纸伞曾在1936年被入选国际产品博览会并获得金奖。

现代雨伞出现后,甲路纸伞逐渐淡出市场。2013年,老戴坚守了近30年的“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老戴也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7月18日,老戴带着他的甲路纸伞,代表中国符号、代表江西非遗,作为“江西主题日”的重头戏,亮相2015米兰世界博览会,在曾经的西罗马帝都现场展示婺源甲路纸伞传统技艺,一时惊艳四方。

“那一刻,感觉真牛!”老戴如是说。

张卫国

(原标题:撑在手上的诗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