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德镇> 正文

阳城寺头的桑葚熟了——阳城第三届桑葚采摘节及蚕桑文化旅游融合妻子必知健德堂发展研讨会综述

2017-06-03 景德镇
(原标题:阳城寺头的桑葚熟了——阳城第三届桑葚采摘节及蚕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综述)

近日,“阳城(寺头)第三届桑葚采摘节”在阳城县寺头乡如期开幕,将一年一度的桑葚采摘活动再次推向了高潮。不同往届采摘节的是,在开幕式举行的前一天,主办方还邀请了省内外经济、旅游和蚕桑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与阳城当地知名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同聚一堂,共话“蚕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阳城蚕桑产业发展把脉,为寺头蚕桑文化旅游三融合献“智”、献“力”。  蚕桑产业被冠以国家名片之称,积淀了悠久历史的丝绸文化是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绚丽多姿、珠光宝气的中国丝绸受到各国人民的衷心喜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规划师张义丰认为:阳城要打出丝绸之路货源地城市名片,就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遇,以传承蚕桑重要供货地为核心,建立一个区域联动的蚕桑发展战略体系,做大做强蚕桑文化旅游。以蚕桑丝绸文化为纽带,传播合作包容、利益共享的丝绸之路精神,确保阳城县蚕桑在国内外的特色地位。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阳城县的蚕桑发展有目共睹。下一步,该县将科学制定蚕桑文化旅游专项规划,加强对古老的桑树、桑林、桑园、养蚕流程、缫丝工艺、建筑和遗址、历史传说等蚕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宠提出:阳城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强化古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历史文化纽带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同洛阳、淄博、景德镇、雅安等古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市县的跨区域合作,联合打造丝绸、陶瓷、茶叶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服务贸易线路产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上述一切,都离不开旅游和充足的资源。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先行产业的旅游产业来说,它的许多产业特征明确地告诉合作双方它是一个优质的互利产业。这就如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学术顾问李明德所言:阳城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可以先行;如同山西省蚕桑专家、山西省蚕业科学院院长韩红发就加快蚕桑多元化发展,树立大蚕桑理念,加快步伐,紧跟国家将桑树列为生态树种的政策,促进蚕桑业的大力发展进行的阐述。  而来自阳城当地的与会人员,更多的则是从举办祭拜蚕神的活动、开办青少年蚕桑科技展览馆和用图画形式宣传蚕桑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也有来自阳城本地的知名人士不无担忧地指出,阳城蚕桑配套产业发展中,存在踩着别人脚后跟发展的问题……  一条条意见或建议,如同一股股清泉,从被誉为“华北蚕桑第一乡”的寺头乡土地上开始蔓延。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呢?  “在这里,村村都养蚕,家家有桑园。听人说,从卫星地图上看,寺头就像一片巨形桑叶,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桑叶上呢!”尽管大多数寺头人都没有看过卫星地图,也不懂得什么是卫星地图,但当他们谈起蚕桑和寺头,脸上却写满了幸福和自信。在淳朴的他们看来,寺头人和栽桑养蚕渊源深厚,而当地以桑树湾、桑树坡、桑树岭和桑树崖等命名并延续使用至今的一串串地名,则是他们最好的佐证。  至于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已久的“蚕姑天降桑树湾”“螺祖落户张家庄”等神话传说,以及张家庄那株树高20余米,胸围3米,堪称华夏第一桑,被誉为“农桑文化的活化石”“稀世珍宝”的“千年桑树王”,使被誉为“华北蚕桑第一乡”的寺头增添了几分仙气、几多灵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已连续两次成功举办阳城县桑葚采摘节的寺头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战略,依托全乡特色蚕桑产业和人文资源优势,通过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和农家乐的发展,全力打造“蚕韵寺头”全域旅游品牌,也通过采摘节吸引了数万名周边市民和晋城、长治甚至河南、河北等省内外的游客来采摘、游玩和休闲,“蚕韵寺头”的知名度已被广泛认可。

本报记者陈建国通讯员牛志军

(原标题:阳城寺头的桑葚熟了——阳城第三届桑葚采摘节及蚕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综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