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德镇> 正文

关爱留守儿童各校有着“十八吴温蒂般武艺”

2017-06-15 景德镇
(原标题:关爱留守儿童各校有着“十八般武艺”)

对留守儿童,我们鼓励他们的父母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看护,当地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就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努力,一点一点向前走。

在源头问题解决之前,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如何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成为大家关注的主要方面。记者走访多个学校留守儿童时,发现各校结合留守儿童的特点及当地特色,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都创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

时报记者刘永丽骆阳文邹成林摄

A

注重培养孩子具有“爱国心全球眼”

定位:丽水青田方山乡学校

注重培养孩子具有“爱国心全球眼”

青田的方山乡是著名的田鱼之乡、华侨之乡,坐落于这里的方山乡学校共有212名学生,其中侨留守儿童为108名,占全校学生的半数以上,孩子们的父母多在意大利、西班牙打工。

对侨留守儿童的关爱马虎不得“爱国心全球眼”是教育关键词

与一般的留守儿童不同,方山乡学校很多侨留守儿童内心特别敏感,尽管他们的经济条件大多尚可,但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却不尽相同。

今年读六年级的婷婷,父母在意大利打工,她成绩优秀,性格开朗,喜欢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深受老师欢迎。可即便这样,婷婷在和记者聊天时吐露心声:有时候真管不好自己的情绪。“经常和外婆顶嘴,她让我吃饭,我偏要说等一下;她让我不要玩手机,我就偏偏要玩游戏。”婷婷说也知道这样不好,只是没有爸妈管着,有时候忍不住会有些叛逆。

“我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可这不现实。”婷婷说,她一直很矛盾,又想让父母陪伴又不想耽误他们的工作,“一想起这些事就会烦恼。”

其实婷婷的情绪已算不错,她至少愿和记者聊烦恼、聊心事。另外一名侨留守儿童小曾,却一直在回避和记者谈论她的父母。

采访之前,小曾的老师一再叮嘱记者,如果她不愿意说就千万不要再问了:小曾的父母离婚了,妈妈几乎没有来看过她。“我爸妈就是在外面打工,俩人偶尔回家一次。”小曾说。除此之外,她不愿多说什么,以需要写作业为由拒绝了采访。

“要管理好这些孩子可不容易。”校长叶永苏说,“由于这些孩子长大后大都会随着父母出国,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特别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

叶永苏说,“爱国心全球眼”是学校教育孩子的关键词。

结合“稻鱼共生”地域特色为侨留守儿童烙上“中国印”

针对华侨子女多、侨留守儿童比例大、隔代教育严重等实际情况,方山乡学校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尤其注重培养孩子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让兴趣给孩子们带去欢乐,缓解心理压力。

比如,依托方山乡特色的稻鱼共生系统,培养学生爱惜田鱼、崇敬劳动的思想感情。学校组建了“青田鱼灯·鱼戏莲花”少年鱼灯队,“孩子们玩起来的时候,那个笑脸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叶永苏说。在抓好少年鱼灯队建设的同时,学校还深入理论研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编撰了校本教材《话说田鱼》,用通俗易懂、富含侨乡特色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婷婷就是少年鱼灯队的成员,她还是学校农耕陈列室的优秀讲解员。她告诉记者,其实她不想出国,因为舍不得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尤其是学校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校还把着力点落在“民族乐器”上,要求“每名学生会用一种民族乐器”,组建了二胡、口琴、笛子、琵琶等兴趣小组,以此为载体,培养侨留守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目前,学校的“小音乐家”们已能吹、拉、弹、奏出优美动听的民族乐曲,民乐队也能表演一些民族歌曲。“有些学生出国时也会带着民族乐器,在异国他乡奏响祖国的音符,宣传国粹呢。”叶校长自豪地说。

另外,学校还建起了大型农具陈列室,“早在2007年,我们学校就筹建了传统生产、生活农具陈列室,最近想要改建,你看,设计图纸都好了。”叶校长展示着新的图纸。

除了陈列室,学校还建立了学农实践基地:田鱼养殖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让大家学习有关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步使知识与技能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

B

组织定期家访

开展多种兴趣课程

定位:丽水缙云县河阳小学

组织定期家访

开展多种兴趣课程

河阳古民居位于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镇西1.5公里的河阳村,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元代古民居,也是浙江省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民居的边上就是河阳小学,小学学区分布比较广,远近共30多个自然村的学龄儿童在这里就读,全校600多人,有85名留守儿童。

父母为“4万鸭农闯天下”中一员

老师定期家访尽可能多一些关爱

缙云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在广东、广西或海南从事养殖业,这也是缙云外出务工者的一大特色——“4万鸭农闯天下”,是邻里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的外出务工潮。

今年读四年级的琪楠,爸爸妈妈就是在广东养鸭,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他平时住校,周末住在姨妈家。“妈妈每次都说赚了钱就会回来,可说了好多次还是没回来。”琪楠有些失望。

过年和放暑假,是琪楠最喜欢的两个时间段,因为爸爸妈妈会回来或他会去广东,“那个时候,我们就在一起了。”

像琪楠这样的留守儿童,是学校家访时格外关注的对象。“家访是和留守儿童沟通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能带给孩子们关怀和快乐的途径。”河阳小学校长王佩军说,除了日常的随机家访外,去年12月,学校还专门组织了“冬日暖阳”系列家访活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在给他们带去学习生活用品的同时,和他们谈心、进行心理辅导。

“对于老师们的家访,很多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都非常开心,会拿出家里的瓜果热情招待,和老师聊得最多的,就是很愧疚不能在学业上帮助孩子,希望老师能多多关注。”王校长说,每一次家访对老师们也是一次心灵震动,听着这些淳朴的希望,工作动力十足,再苦再累也不抱怨。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结合当地古民居

开设特色剪纸课

采访中,琪楠说喜欢各种棋类活动,“跳棋、象棋都喜欢,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围棋。”琪楠不喜欢讲话,尤其不善于和陌生人沟通,在和记者聊天时,他的手一直搓着衣角,也很少与记者对视,但提到棋类他明显开朗了不少。

据了解,为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社团活动,拓展兴趣爱好,比如琪楠喜欢下棋,学校里的李华星老师就经常找他下棋、聊天。

由于学校就在河阳古民居附近,从2009年开始,学校将剪纸活动与河阳景区相结合,特别开设了一个剪纸活动室,便于孩子们集中学习,孩子们的剪纸作品还可以拿去义卖。“之前有一次,200多幅作品卖了7000多元钱,全部捐给缙云红十字会用于关爱留守儿童。”王校长说。

每年过年,学生也会剪生肖剪纸作品,“去年是猴子,今年是鸡,剪出来的作品送给家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父母,特别感动。”

王校长自豪地说,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已成为河阳小学的一张名片。

C

完整细化留守儿童档案

老师都是“爱心妈妈”

定位:衢州江山塘岭小学

完整细化留守儿童档案

老师都是“爱心妈妈”

江山塘岭小学是塘岭片一所山区小学,位于上余镇塘岭村,距离城区23公里。这所山区小学虽然不大但功能齐全,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区域分明,教学设施完善,各功能教室完备。近几年,随着山区老百姓下山脱贫,学生数减员。学校现有5个教学班,一个年级一个班,11名在编教师,41名学生,24名为留守儿童,占比59%。

班主任就在教室里办公

时刻了解和掌握孩子们的动态

在塘岭小学的教室里,记者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教室的最后有一张办公桌,这居然是班主任的位子。

“这是为了保证班主任老师能时刻陪伴着这群孩子,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感沟通。”四年级班主任徐斌说。他说,他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我父母都是养蜂人,一年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1个月。”为此,他特别关心这群孩子的成长。

思念父母、期盼亲情、渴望父爱母爱,是每名留守儿童的心结。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徐斌和其他班主任一样,添加了每一个留守孩子父母的微信或QQ,利用网络沟通。当孩子有需求时,班主任提前联系家长,让远在他乡的亲人能通过网络视频互动,弥补感情的缺失。

今年12岁的雨欣读五年级,父母也是养蜂人。“养蜂人又叫追花人,每年的3月15日左右从繁殖场(江西景德镇)出发去合肥采油菜花的蜜,然后去山东采苹果花蜜,去陕西采洋槐花蜜,去河北采荆条花蜜,去内蒙古给葵花授粉等,一年内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真的不多。”徐斌在旁解释。

雨欣平时住在学校里,周末寄宿在村里一户人家。“周末了和奶奶(无血缘关系)一起住,还能看电视;住学校呢,可以和同学聊天,也不错。”雨欣说,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会学着从中找到乐趣。

“我早上会去寝室里走一下,有些同学被子叠得不好,我会要求他们叠好。遇到学生晚上生病,我们就带他们出去看病。”徐斌说。

普通教师当“代理妈妈”

照顾孩子日常生活教他们生活技能

除了班主任参与留守儿童的管理外,普通老师的工作职责中也包含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普通教师定位为代理妈妈。孩子们过早过小地离开家庭生活,有时候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代理妈妈就要肩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教孩子们学洗小件的衣服,学会整理内务等。”校长陈淑芳说。

目前读二年级的卓浩刚上小学时肠胃不太好,经常控制不住大便,拉在裤子上。他的“代理妈妈”当时身怀六甲,但仍会耐心地给他擦拭身体、清洗衣物。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代理妈妈”也会耐心陪伴,直至把问题彻底解决。“代理妈妈”还会陪同一起玩游戏,成为孩子们知心的好伙伴。

建立完整详细的留守儿童档案

通过活动驱散大家心理上的孤独

“我们学校的住宿学生里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餐费每人一学期为1260元,三餐,其中国家补助的营养餐每生500元,学生只需交760元;走读生中餐餐费每生560元,扣除营养餐补助500元,学生只需交60元。”陈淑芳说。除此之外,乡镇所在地的民政部门还送来了配套的床上用品,孩子们无须自己带被褥就能住校。学校还引进北京的“UU”公益,他们经常来学校进行“一对一”的助学帮扶,给贫困留守儿童每人每月200元的资助。浙江财经大学则把暑期实践基地放在了学校,每年都会有优质的大学生陪伴孩子们过暑假。当然还有各个公益组织、爱心人士送来洗衣机、文化用品等。

“这样,不仅在物质上满足了留守儿童的日常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在精神上丰富了学生,驱散了大家的精神孤独。”江山市上余镇团委大大吴金焕说。

此外,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会让班主任联系村干部,到村里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研究分析做好记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这份档案信息非常完整、详细。“我们会采集很多,包括学生家庭基本信息、监管人信息、最亲近家属信息、好朋友信息以及身体健康数据指标、回家路线距离数据、学习成绩数据、心理测试数据等。”陈淑芬说,这样的数据化管理,无疑增强了留守儿童管理的科学性。

(原标题:关爱留守儿童各校有着“十八般武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