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德镇> 正文

贯彻新理念 培育新动能 加快新发展——对话1:新服务经noiz和苍夜济&绿色经济

2017-06-20 景德镇
(原标题: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加快新发展——对话1: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

以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新形态、新动能,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方向、大潮流,是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强力引擎。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轨迹——

上世纪80年代,受制造业全球化影响,中国发挥比较优势,释放人口红利,吸引了大量制造业转移进来,沿海地区率先获益。

本世纪初,制造业出现第二次大规模转移浪潮,由沿海转移至内陆,包括江西在内的中西部省份发展势头迅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我省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

2016年2月,大大大大视察江西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如何发挥绿色生态这一比较优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新动能引领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放眼国际国内经济风云,立足江西实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并将发展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列为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五大主攻领域,予以重点推进。

此次参加讨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有着深厚的理论造诣或者丰富的实践经验。我相信,他们针对江西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提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的具体实践一定大有裨益。

主持:江西日报社社长王晖

卢文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大大、香港荣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大大

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郭新宇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刘兵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孔凡斌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

麻智辉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

陈宏文江西省环科院院长

朱培林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森林药材与食品研究所所长

李民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徐曼南昌大学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廖志民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建强江西省中融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昕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副总经理

激发绿色崛起新动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生态环境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鉴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难以为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日益成为应对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江西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从省情实际出发,立足产业基础,把握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走出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

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因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并立足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分别将绿色经济、新服务经济列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支点之一,加快形成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发展模式,抓住了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的“牛鼻子”,也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有效抓手。

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经济。近年来,江西高度重视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把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坚持“生态+”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在推进绿色经济迈向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绿色经济领域,江西明确了绿色智慧农业、大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主攻方向,有利于补齐江西绿色经济短板,充分挖掘生态的经济附加值。

从大的方面看,服务业也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正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使服务业正发生剧烈变革。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已经深深地改变了部分服务业的特性。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融合。当今世界,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在融合与互动中加速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江西积极顺应服务业迅猛发展势头,着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并明确将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总集成总承包、现代金融、全域旅游、文化创意等纳入新服务经济的主攻方向,判断准确、举措有力,将推动江西传统制造业、农业等重要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产业链高端。

在江西绿色经济和新服务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其存在的问题:

绿色经济仍然处在产业链低端。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绿色经济需要依赖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推动新业态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但当前面临的土地管理制度、规划制度和部门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等,是各个省市面临的共同难题,江西也不例外。此外,江西技术研发能力相对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绿色生态”品牌尚未全面打响,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中低端的地位尚未改变。

绿色产业体系中,现代服务业体系还不完善。从总体上看,江西服务业整体效率不高、竞争力偏弱、产业层次不高、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相对落后。同时,开放程度不够,弱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人才匮乏造成服务业竞争力不强,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比如金融、信息服务等行业发展不足。

发展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发力、多管齐下打“组合拳”。比如,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励创新、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政府治理和市场监管方式等措施,激发江西的绿色发展新动能。当前,建议江西加快推进如下重点工作——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实现江西绿色经济发展,应加快建立可实施的包括法律、规划、经济、市场、技术和考核等全方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之路。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让江西绿色经济的跨越发展与绿色产业体系的完善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低碳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推动江西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产业基地。

建设高端人才队伍。绿色经济、新服务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经济,都需要强化高端人才支撑。要依托江西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加快完善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的机制,建立与支撑江西绿色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端人才队伍储备库。譬如,实施高层次海外人才计划,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校建设符合江西绿色崛起战略目标的特色专业点和专业群,等等。

话题一:新服务经济

新兴服务业已成为培育新动能的“领头羊”。

郭新宇:当前,新兴服务业已成为培育新动能的“领头羊”。6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提出: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55%。

就我省而言,近年经济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2016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427.8亿元,首次超过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0%;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8%,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尤为可喜的是,我省新兴服务业不断壮大,金融业、电信业、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快速增长,在服务业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在转型升级中逐步抢占产业制高点。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新兴服务业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大的市场潜力、更多的就业拉动,成为推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牵引力。我省把新服务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的五大领域之一,提出着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顺应了服务业迅猛发展的趋势,也是我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加快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总集成总承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能够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可以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销售成本,使得制造企业的生产更加专业化,让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转型,实现传统经济的“二次创业”,让“老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麻智辉:江西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原有的增长动能遭遇了严重的挑战,传统增长模式逐渐失灵。在这种情况下,要立足江西特色优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让新服务经济成为江西“弯道超车”的一个重要引擎。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但与中部省份相比,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相对偏低。如何追赶?顺应大趋势,壮大新服务经济。新服务经济与传统服务经济的最大区别,就是其主要以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新业态、新模式。一项新技术、一个好创意,就可能成就一家“独角兽”型企业,形成大产业。中国成为世界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导者,仅仅花了几年时间——这就是新服务经济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在新服务经济领域,中国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江西与全国站在同一起跑线,发展潜力巨大。

话题二:绿色经济

江西“基础好”“潜力大”,有条件抢占发展制高点。

刘兵:绿色经济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全球共识和发展方向。从全国看,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江西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大投入、大排放、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路子已至穷途。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绿色发展路径,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寻找新支点、挖掘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当前,区域之间比拼的不仅是经济硬实力,还有生态、科技、投资环境等软实力,特别是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扬优势,走差异化竞争道路,着力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价值化,以绿聚人、以绿聚财,真正使生态优势成为巨大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近年来,我省在政策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为绿色经济加快发展创造了机遇、拓展了空间,且已具备绿色经济发展的良好产业基础。譬如,太阳能光伏、LED照明、绿色农业等领域,已形成明显比较优势。在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把智慧农业、大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深挖潜力;二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拓市场,聚焦市场空间巨大的环保产业;三是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抢占先机,充分利用我省良好的新能源产业基础优势,从新能源生产与能源储备两端发力。

孔凡斌:产业绿色化,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面对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江西必须在绿色规划、绿色产业、绿色工程、绿色品牌、绿色文化等方面勇于创新、探索经验、走在前列,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产业绿色化发展新路。实际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在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如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照明、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等低碳产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绿色水稻、绿色蔬菜等绿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这些均为江西省产业绿色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切实的保障。

话题三:集聚新动能须补齐“短板”

实现绿色崛起,要先“办好江西的事情”。

卢文端:民营企业应该成为江西培育新动能的主力军。近年来,江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8.5%,占全省税收总额的66.7%,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超过半壁江山。但江西民营经济在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产业链条和配套能力等方面,与周边的浙江、江苏、湖北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在做大民营经济总量的同时,更要加快转变其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民营经济进入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据2015年数据显示,在江西民营企业100强中,有色冶金占18%,房产建筑占18%,一般制造业占16%,传统农副产业占到13%。不难看出,江西民营企业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民营资本在金融、信息、咨询、科技、中介等行业发展明显不足。因此,要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进入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黑色”转向现代的“绿色”。

金昕:思想认识不足,有可能是江西发展工业设计的最大短板。我们是今年初落户江西的。坦率地讲,刚来时我们缺乏信心,但江西有潜力、有空间。新服务经济在江西面临许多机遇,比如,在光电、医药、家具、服装、航空和稀土等产业领域,江西具有相对优势。这些产业,对工业设计有巨大需求,也是做大做强工业设计的强大支撑。如灯光外观及体验创新——我省LED照明企业众多,并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可以通过设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对接照明设计专家;在汽车内外饰体验创新领域,我省有江铃、昌河等众多汽车企业,设计平台可以帮助传统车企在国内外对接顶级汽车设计专家;景德镇是世界陶瓷之都,长期以来盛行的“皇权美学”并不能满足当今大众消费的审美,对于生活美学相关的设计有着巨大的需求。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消费电子类产品创新、文化IP(海昏侯等)以及旅游衍生品等领域,江西有着巨大的设计需求。当前,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很多企业对设计产业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培育等方面重视不足、投入不够,缺乏利用工业设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成功经验。今年3月,我们联合景德镇市瓷发局对全市1693家企业、作坊和工作室的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仅86家企业有专门的工业设计部门或者工业设计师,年设计花费超过5万元的只有39家。

朱培林:品牌意识欠缺、决心不大,是江西培育新动能的明显短板。发展绿色经济,贵在找准比较优势。打造中医药支柱产业,森林药材的地位非常重要。我省森林生态环境优越,大约有3000多种中草药资源,基本上都属森林药材。但这些优势并没有充分利用,江西中药行业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缺乏云南白药、吉林人参、宁夏枸杞这样响当当的品牌,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名仅为第18位。说江西森林药材产业潜力大,其实意味着发展还不足。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产业集聚的人财物不足,突出表现为产业化组织松散、科技创新不足,从而导致产业风险性较高。

陈宏文:当前,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增长点和风险资本投资热点,尤其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水务、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市场需求巨大。根据调查,我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339家(200万元以上规模),总产值达到1265.37亿元,从业人数约8万人。不过,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及服务型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小型规模企业有153家,年产值在5000-10000万元的中型规模企业有39家,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大型规模企业有66家。与山东、浙江等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较大差距,体现在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中小规模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较大,资金技术力量薄弱,除少数骨干企业在业内具有竞争优势外,大部分小而分散的企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专业化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缺乏特色,市场竞争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话题四:松绑比扶持更重要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好地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卢文端:最近,浙江在简政放权落实措施上提出了“最多跑一次”的口号,这代表了企业和社会对优化政府权责体系,提升政府各个部门的治理能力和施政水平,力图高效快捷地解决各项问题的要求和期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必须要有一个质变的过程,即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上的商会组织和行业协会。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江西可借鉴香港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城市的经验,尽快出台关于建立现代商会制度的宏观性政策,以促进社会构建与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商会制度。

麻智辉: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让传统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府支持和管理产业发展的传统手段出现失灵,对产业发展的主导能力和成效趋于弱化,这种“不适应”的矛盾不断凸显。在产业大变革的形势下,我们政府部门要坚持审慎监管、包容式监管,坚持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鼓励创新、宽容创新,不能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行为,不能让新经济适应旧规则。许多新业态、新模式处在萌芽期,还非常脆弱,在发展初期可能会出现一些乱象,只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而不能“管死”。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许多新兴业态,政府的松绑比扶持更为重要。

孙建强:我是一名浙商,对浙江的行政管理模式有着切身体会,那就是“无为而治”,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政府是一个“保姆”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力量。其实,在新技术革命、“双创”及资本和人才等要素跨区域快速流动的大环境下,市场主体的内在发展欲望与动能都非常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学会放手,更多让第三方力量介入,刺激市场的活力。当然,对于加快后发赶超的江西来说,政府需要更加积极主动作为。但该如何作为?就是在资源整合上做更多文章,构建“政府+协会+联盟+平台+公共服务中心”,乃至进一步“基地+企业+人才+金融+科研+第三方+客户+……”等多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实现信息、资源高效互通、高效匹配,为激发、培育新动能提供支撑。

李民:日本是公认的世界工业设计强国,他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日本的制造业,也经历了从粗制滥造到“山寨”,从“山寨”到创新的蜕变。不过,日本扭转这一局面所采取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1952年,日本成立了工业设计协会,建立了设计行业管理机构、高校、企业三方共同组成的设计促进体系。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等方式,仅在资金扶持、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工业设计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需要关注的是:日本政府尽管出资扶持,但并不直接干预,企业对重大项目的申报,必须与知名高校合作,研发产生的效益按比例分成。同时,日本于1957年创设了有“东方奥斯卡”美誉的优良设计大奖,鼓励企业创新,并树立示范带头的标杆性企业,让所有企业认识到,设计是一项投资而不是负担。

话题五:以公平激发市场活力

创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利环境。

孙建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西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但在某些方面,还面临“非国民待遇”问题。民营企业是产业创新最为活跃、最具效率的力量,新技术的产业化,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需要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保障,但在“有资源不能给民企、有政策不敢给民企、有门槛民企无法跨越”的环境下,无法全面激活与释放活力。而部分国企及事业单位,却占着准入门槛、优质资源、优惠政策不作为或低效作为,浪费了原本就极为有限的资源,打击了最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热情,阻碍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地方经济错失发展赶超的良机。我认为,政府应该建立有效机制,在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敢于和善于资源最优配置,开放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闲置资源、垄断资源,激活民企的投资能力、运营能力、创新能力。重整低效资源、最优配置资源,相信也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手段。

李民: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热情的重要手段,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深圳市工业设计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在全国有目共睹。2017年的德国IF设计大奖,中国地区获奖总数为394项,其中深圳市独占142项,占比36%,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展现工业设计发展的喜人态势,是深圳产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推手”。究其原因,就在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深圳采取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措施。比如,建立数字设计作品备案系统。在设计完成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站就能完成在线版权登记,有效解决了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取证难的问题。而目前,我省申请一个发明专利,正常程序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4月25日,全国首个工业设计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站在深圳挂牌成立,为全市近6000家各类工业设计机构,在创业设计的知识产权方面保驾护航。这些措施,为“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品牌的树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廖志民:金达莱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的企业,每完成一项技术研发,就至少申请一项专利,这不仅是对自己核心技术的保护,也是对国际环保技术发展状态的摸底评估,同时也在环保技术领域“跑马圈地”,牢牢掌控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目前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80项,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55项(包括欧美日等国发明专利19项),位居同行前列。但在公司产品推广过程中,发现一些同行在仿冒我们的产品,甚至直接复制我们公司网站上的内容,这些行为损害我们的形象、侵犯我们的知识产权,给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仿冒产品功能上完全不能达到技术要求,既浪费了大量投资,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宝贵的治污时机。

话题六:消费者最有发言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抓住机遇。

徐曼:无论发展绿色经济还是新服务经济,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维。在基于信息化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当下,所有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都是基于不断升级的消费者体验诉求,只有充分站在“利他性”角度来思考问题,才可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抢占价值链高端,进而催生澎湃动能。

文化创意产业是江西发力新服务经济的重要突破点,这个产业尤其需要具备高度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只有进行海量消费痕迹分析,画出精准的“用户画像”,才能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新服务经济的消费者对象中,80后及90后是当下最核心的市场消费群体。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价格,有趣好玩可能更重要。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近年来组织研发了超过7000种的文创衍生产品,形成一个超级大IP品牌,年均销售额超10亿元。如“锦衣卫旋风腿”手机支架、“黄袍加身”全家福T恤、“六百里加急”行李牌卡套等产品,仅富有创意的名字,就足以激活消费欲望。在不久前参加的全省文化产业评选会上,我看到了可喜的变化——一批拥有科技含量、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化创意类产品崭露头角。从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言,文化与科技的跨界融合是大趋势,激活传统文化新活力应依靠“科技”支撑。我省应不断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促进创意和科技产品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金昕: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的主体不再是工业时代的财富拥有者,而变成了80后、90后、00后。消费主体的变化,是新经济出现的最直接原因。更加感性的消费观念,让他们热衷于尝试、不遵从权威、取悦自己、张扬个性。产品升级跟不上,消费者不予关注,产业就没有竞争力。

麻智辉:现在的居民消费不再是过去那种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而是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这种消费不靠政府引导和补贴来驱动,而是靠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来创造和满足,这是新服务经济最根本的特点。互联网时代的许多经济形态,是一种突出需求导向、通过用户来牵引和驱动的经济,这与传统过于强调生产者生产能力和规模经济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用户牵引即消费者变成了专家、研发者、产销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反馈个人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带来生产和服务的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形成一种新的分散经济的发展模式。简而言之,消费者不再仅仅是买单者,他也是产品创意、设计、生产的参与者,更是产业成败的决定者。

话题七:“人”是最关键因素

新动能的最大驱动力在于创新;创新的活力与源泉在于人才。

麻智辉:无论是绿色经济还是新服务经济,都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因此,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至关重要、必不可少,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适销对路”的政策保障体系。现在许多地方就碰到一个问题——在人才的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支持,其实许多企业高管、高精尖人才可能未必看重,而企业一些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人才迫切需要,却又享受不到。我们要把这个群体纳入到优惠体系中,可以实行分等级覆盖的人才优惠政策,对一些专才应该不看学历看能力、不看出身看贡献。

徐曼:无论发展绿色经济还是新服务经济,人都是最关键因素。尤其新服务业领域,江西不仅严重缺少实操性人才,而且缺乏能与资本对话的领军人才。大家都想挖高端人才,其实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关键还是要成立我们本省的“人才银行”。希望政府部门能考虑拆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围墙”,通过强强结合、无缝对接,组织起有力的智库团队;重点研究产业人才培育模式,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务之急,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高端内容创作、创意设计、经营管理、投资运营、数字文化、文化金融等本土人才为重点,针对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办好各类人才培训班、研修班,并形成人才库,不断释放“人才红利”。

金昕:从我们公司发展实际来看,“人”的问题确实是当前碰到的最大难题。自今年1月落户江西以后,我们几乎是每天都在面试、招聘,但至今团队也只有10多个人,人才的引进非常难。现在我们正在采取两个办法解决,一是从洛客在全国的分公司抽调人才;二是通过猎头公司网罗全国各地的江西籍设计师回乡。实际上,在洛客生态体系内的洛客学院,被誉为设计界的“黄埔军校”,迄今为止已经培训了2000名学生,为了破解江西设计人才短缺的瓶颈,我们希望能与江西的高校对接,共同探索人才创新培养之路。

郭新宇:打造高端载体是集聚要素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承载和发展高端产业的基础。近年来,我省通过打造重大平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渐起燎原之势。去年,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区服务业单位约4万户,增长12%;实现营业收入1276.1亿元,增长12.4%;吸纳就业人员35.4万人,增长14%。为更好实现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高端要素的集聚效应,我省今年将重点在新服务经济领域新认定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全省新服务经济集聚发展的主阵地。

刘兵:科技创新是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根本动力,无论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省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加快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科研合作,协力攻克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深入推进“赣鄱英才555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计划,把引进人才和引进项目、成果、资金结合起来,支持国内外高技术、高水平人才带技术、带产品来赣创业。

谋势而动乘势而上

王晖

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突破,必然推动发展动能的接续转换,必然引发全球分工体系和竞争格局的加速重构。

我们正站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然兴起,万物互联、云平台、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推动生产要素大洗牌,推进生产关系大调整,绿色理念、绿色发展成为人类的方向与未来。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更是一个面临挑战的时代。乘势而为,必然借梯登高,捷足而先登;固步自封,则自折羽翼,裹足而不前。

拥抱这个伟大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贯彻新理念、更加主动地培育新动能、更加坚定地促进新发展。高举生态立省大旗,奋发绿色崛起豪迈。

我们有这个优势。

就资源禀赋而言,江西是全国生态最好的省份之一。绿色生态是我们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是发展的最大动力。从山江湖工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再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道路上,江西矢志向前。

我们正谋势而动。

省委确立了“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以创新为江西新发展的引领,以绿色为江西新发展的底色,是新发展理念的江西篇章,是新发展动能的江西路径,为江西的新发展积蓄了澎湃的战略势能。

鲲鹏展翅九万里。站在时代的风口,让我们乘势而上,展翅高飞。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从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彻底走出来;坚决摒弃“叶公好龙”的心态,做新理念、新动能的知行合一者、笃定践行者。

更兴东风筑澜阔,再掀巨浪谁与强。昨日之江西,领风气之先而璀璨千年;今日之江西,唯有以新理念抓住新机遇孕育新动能驱动新发展,才能复兴又一个明日璀璨之江西。

总策划吴晓军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发改委主任

统筹:江仲俞黄颖何宝庆

组稿:宋海峰李冬明黄继妍刘芝毅刘佳惠子林雍郑荣林游静

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摘节)

(原标题: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加快新发展——对话1: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