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德镇> 正文

携新新奥集团 郭京毅著《御窑千年》莅临方所 阎崇年在穗说"御窑"|阎崇年|御窑千年|御窑_娱乐

  南都讯 记者 朱蓉婷 6月17日,历史学家阎崇年携其新著《御窑千年》莅临方所书店,与广州读者分享御窑瓷器的千年中西历史。他指出,“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如要了解其精髓,必须通过其载体‘御窑’。御窑,是帝制时代的产物,依托国家力量,荟萃了瓷器文化的精华。了解御窑与瓷器,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文化的凝聚。”

  学重考据 新见迭出

  关于《御窑千年》之名,阎崇年是做了“御窑”与“千年”的双重思考。

  御窑,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它既可以指皇家御用窑场及管理机构(狭义),又可以指烧造过御用瓷器的窑场(广义)。明设“御器厂”,清设“御窑厂”,至今七百多年,就狭义而言,御窑贯穿明、清两朝。广义的御窑,历史已逾千年。

  阎崇年表示,自己在撰著《御窑千年》的过程中,不仅做了文化梳理,也做了学术考证。譬如,《清史稿·唐英传》记载:“顺治中,巡抚郎廷佐所督造,精美有名,世称‘郎窑’”。这就是说,“郎窑”的“郎”,指的是郎廷佐。经过考证,此“郎”不是郎廷佐,而是郎廷极。

  御窑文化突显工匠精神

  青花瓷器横空出世,为什么会出现在元朝?为什么会出现在景德镇?阎崇年指出,在诸多因缘中,从宏观来说,是蒙元文化的影响。蒙古文化“尚白”与“崇蓝”的影响,而且青花瓷器的四大问题———钴蓝原料、能工巧匠、国际市场、交通物流,都在元代得以较好地解决。

  另外的重要因缘是制度文化和工匠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的民族,比农耕文化的民族,在士、农、工、商四民中,更为重视工匠。元代工匠通行终身制和世袭制———从小学艺,终身不辍,分工精细,业业专精,代代相传。

  阎崇年感慨道,工匠是御窑历史的主体。“伟大的瓷器文化真正是由工匠在第一线创造出来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今天特别需要弘扬。”

(责编:v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