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昔日饶州舟楫竞渡 今朝鄱阳路畅车行_上数独原始版饶频道_江西

2018-12-19 上饶市

  冬天本是寂寥清冷的,而对于鄱阳湖来说却是最富生机活力的季节。此刻,水落滩出,形成了广袤的湿地草洲,构成了美丽的江南大草原,不远的湖滩上,蓼子花成片生长,紫红的花海在暖阳的照耀下开得茂盛,在泛黄的芦苇荡、荻花深处,白鹭、东方白鹳或嬉戏觅食,或静谧于草中……壮美而恬静的鄱阳湖景色,无论哪一幕都让人醉迷。而鄱湖之畔,那一条条交通大动脉正将人们从高楼里、格子间输送到了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鄱阳,千年的古饶州,一个湖泊遍地河汊纵横的泽国水乡,全县200多条大小河流汇注鄱阳湖,通江达海,构成了以饶河水系为主航道的天然水运网络,曾经的鄱阳港更是“千帆安泊,百货归墟”的八省水运码头。因此,绕不开的水路,曾是鄱阳人最深刻的出行记忆,也是繁荣的源头。没有永恒的兴盛,也没有永恒的衰败。随着时代的变迁,水运在铁路、公路交通崛起之后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没落。俗话说:“宁隔千山,不隔一水。”鄱阳湖发达的水系,在深情滋养着这里勤劳善良人民的同时,却也极大地影响了湖畔百姓的出行和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而鄱阳县境内却因湖山相杂,港汊纵横,河道密布,陆路建设举步维艰。被湖泊 “拦道”的鄱阳人不得不面对货难运、路难走的时代困境,大家对新的路网体系心怀期待。

  时光如水静无声,四十年间一弹指。历史,总是在这样的特殊年份给人们以弥足珍贵的启迪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多年来,鄱阳县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把责任担在肩上,把使命记在心头,不断做优交通“动脉”、做实交通“静脉”、做细交通“毛细血管”。如今,县域内整体的交通状况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一条条通达城市、乡村的公路,一座座飞架江河的桥梁,一辆辆方便百姓出行的客运车、公交车,是无数个湖城儿女希望的寄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好诠释,是传统农业大县迈向全省生态旅游强县的最佳见证。

  昔日“隔湖渡水” 今朝“路网交响”

  “官商驰鹜,舳舻相衔,昼夜不绝”,鄱阳渡,既有农业文明时代商贾云集、百舸争流之繁华,更有一渡之隔,成经济发展之瓶颈,挟百姓出行命脉之无奈。

  千百年来,在鄱阳的饶河、昌江、乐安河、潼津河上,往返穿梭于河湖港叉之间,荡様在具,于是,“渡”便成了百姓出行的一种必要方式。人渡、机渡、汽车渡,木桥、石桥、钢筋水泥桥……至1982年,鄱阳县常年性民间水面上的船只曾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渡口就有134处,涉渡群众达百万之众。舟楫往来,渔舟唱晚,江南水乡风情跃然其间。

  然而,渡船容易受天气影响,遇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便要停航,一到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在一些重要渡口,最繁忙的时候,等待过渡的车辆往往延绵数公里长。滔滔江水成了阻碍人们出行的一道天然屏障。历史上由于非法载客、超载,或异常气候所造成的渡难事件,更是让人有着直触心扉、不堪回首的痛,当地群众盼修桥望眼欲穿,因此,对于鄱阳县来说,架桥铺路是保民平安、造福民生的大事。

  “摆了一辈子渡了,以前命就是系在裤腰带上,老百姓进趟城,早晨要早早地到渡口等待,晚了就赶不上渡船,遇到风雨天渡船行驶在湖面上简直就像是把生命顶在风口浪尖上,随时都有翻船失去生命的危险,想想都后怕,自从有了莲湖大桥,我们老百姓再也不用过渡了,想什么时候进城都可以了,实在是方便又安全咯,真的感谢党、感谢政府……”摆了四十年渡船的莲湖乡余大爷喜笑颜开地说到。

  多年来,鄱阳县面对日益严峻的渡运安全形势,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倾尽全力,投入巨资,破解瓶颈,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下,共实施了13个农村公路渡改桥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莲湖大桥、昌洲大桥、古县渡大桥、湖城大桥等三五百米长跨度的大桥远远望去,好似一道道乡间彩虹横跨在鄱湖之上,当之无愧地成了孤岛村民的“希望桥”,经济往来的“商贸桥”和情感交流的“纽带桥”,尤其是去年年底竣工的长达727米的银宝湖乡鸣山大桥,作为上饶市史上最长的渡改桥项目,两岸村庄那种遥不可及的无奈和人们翘首期盼渡船靠岸的场景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为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鄱阳县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改革开放初,鄱阳县社公路只有县道2条共46.9公里、重点社道4条共61.18公里、一般社道10条共341.98公里。时至今日,全县公路总里程现已达到4851.441公里,九景高速、景鹰高速、德昌高速、国道芜汕线、台小线以及6条省道穿境而过,县道24条共 545.466公里,乡道153条共1175.67公里,村道269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和公路密度在全市乃至全省均名列前茅。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干支相接、城乡联通的公路网络。六小时到上海,四小时到杭州、合肥,一小时到昌、九、景、鹰四大城市,一小时直达乡镇的公路交通圈终于正式“画”好。

  随着更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和各种桥梁的启动与建设,随着九景衢铁路的竣工通车,随着鄱余高速的开工建设,随着昌景黄高铁、通用机场、信江高等级航道的规划建设,鄱阳县将形成高大上的“水陆空”立体式出行方式,全方位铺就160万鄱阳人民通往未来的幸福大道。

  “现在开车回家,几乎一路高速、国道、省道,连村里的马路都很平坦,不会颠簸,时间也节约了不少。”这是在深圳工作的颜先生国庆长假开车回家的感受。四十年变化之大,对鄱湖儿女而言,感受最深的是交通改善,获得感最多的是交通出行。路,不需要对大地资源占用太多,却能关联一切,延伸很远。彼时的海角天涯,如今看来,仿若一步之遥。

  昔日“村路难行” 今朝“畅安舒美”

  “如今小车子已经进入普通人家。真不敢想象,如果现在还在靠渡船过河,过年走亲戚时车子得排多长的队伍,能不能赶上吃饭还不好说。”村民笑着说,幸亏这只是个假设。几经岁月变迁,鄱阳水运的繁华盛世已随着鄱阳湖面泛起的层层涟漪而远去,只有渔家独坐船头抽着水烟,股股青烟,轻轻飘散。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然而,“全县道路上万里,七成都是农村路”却是鄱阳县公路最真实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鄱阳县一方面在加快增建公路大桥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在着重普及农村公路、改善已有的公路质量。“以前去县城,虽然有路,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村民基本都是坐三轮车和电动车,偶尔会有班车。为了绕过路面上的窟窿,班车走的是歪歪扭扭的路线,我们被颠得左右摇晃很不舒服。现在路好多了,去一趟县城快得很。我要为农村公路点赞!”家住谢家滩镇的李女士开心地说道。

  作为江西省人口最多、面积第二大的县,鄱阳的交通建设有着天然的局限性。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建设历史欠账和一些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曾让农村公路的建设陷入困境。多年来,鄱阳交通人迎难而上,始终不松劲,须臾不懈怠,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得到持续加大。尤其在2017年以来,鄱阳县借助全面脱贫攻坚和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鄱余万都滨湖四县小康攻坚的指导意见》对公路建设大力支持的良好契机,整合扶贫、贷款和上级补助资金约9亿元,对县乡道及通自然村公路、危桥、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全面进行了改造建设。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井喷式发展,其中2017年升级改造或重建县道153.04公里、乡道 121.34公里,重建危桥45座,完成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39公里,全面完成通贫困自然村公路建设等目标;2018年将新完成县乡道改造 178.28公里、危桥改造40座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目标,一组组不断翻新的数据,一个个载入史册的成就,在不经意间见证着鄱阳县交通事业的大变化大发展。

  “农村人往往对公共设施缺乏维护意识。比如农村现在也有了不少的健身设施,但村民都只会用,不会去维护,久而久之,这些设施就因老化而无法使用。农村的道路也是如此,修好的道路,只知道走,而没有人去维护,慢慢地,道路就被破坏殆尽。农村的道路,不到万不得已是很难重修的,所以这也是个大问题。”从事一线工作多年的老交通人对农村公路能否安好如初表示担忧,“如果不重视这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只重建轻养,农村公路渐渐损坏,逐步将形成新的‘出行难’局面。”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建好公路只是第一步,管理好、养护好农村公路同样重要,为此,鄱阳县全面启动了“建一条、养一条、能持久” 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撑起农村公路的“保护伞”。如结合公路“畅安舒美”工程建设,清理农村公路沿线非法广告和影响公路安全和美观的永久、临时建筑物,打击货运车辆的超限超载行为减少对农村公路的破坏,同时聘请养路工对县乡道进行日常养护,大大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农村公路走得了,更要走得好,这是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可是偌大的鄱阳县城,曾经连一个像样的公交车站都没有。这样的窘境早被交通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今总投资 3500万元、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的县公交总站工程和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19600平方米的县长途汽车站已建成使用,填补了鄱阳县无一级车站的空白,也提高了行政村的通车水平。“现在我们老百姓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农村客运巴士直接开到了家门口,一个个崭新实用的侯车亭的建成,使我们百姓晴天候车再也不怕太阳晒,雨天再也不怕有雨淋了。客运车每半小时一班,我们进城串乡再也不用愁了”团林乡建设村村民陈水发心怀感慨地说到。

  着眼历史,感受当下,那些鲜明的对比在触动着我们。如今,鄱湖东岸的大地之上,各种公路就像奔腾的江河,绵延的血脉,舞动的纽带。路上奔流着的是全县3家道路客运企业,196条省、市、县际和县内客运班线,2家公交企业,3家出租车企业和32家货运物流企业所织就的便捷高效的客货运网络,承载着每一位交通从业者的理想与追求,职责与梦想,果敢与平安。

  昔日“望景兴叹” 今朝“游人如织”

  春天,湖草青鱼儿肥,雪白的白鹭在铺天盖地的紫云英和金黄色的油菜花上飞翔。夏天,烟波浩淼,水天一色,万亩良田中郁郁葱葱,千亩荷花清香怡人,万艘渔船穿梭在碧波白浪之中。秋天,成熟的稻谷,千里金黄一片,湖泊港汊与绿洲交相镶嵌,湖光山色旖旎。冬季,一片白茫茫的天鹅在粉红色的蓼子花中栖息,大雁伏在青草丛中悠闲自在地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在鄱湖,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迥然不同的美,这也是大自然赐予鄱阳最珍贵的礼物。然而,作为大自然的宠儿,鄱阳却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交通并不畅通的年代,世人只知江湖“路”远,却不知鄱湖之美。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交通作为旅游业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对旅游业的带动和发展作用愈加凸显。可以说,没有交通就没有旅游,没有优质的交通更不会产生优秀的景区。

  改革开放的潮流推进了鄱阳县水陆空各个领域交通运输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把遥不可及的江湖带到了世人眼前,“沉睡”千百年的旅游资源被渐渐唤醒。“江西旅游强县” “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江西省旅游发展先进县”……鄱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大县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了旅游的样板,脱贫攻坚的步伐从此更加有力。

  白沙洲乡礼恭脑村是一个美丽的沿湖小山村,毗邻鄱阳湖湿地公园,湖面清澈的内珠湖依偎在村前,青山与碧水相映成趣,自从北关-礼恭脑公路升级改造后,这条通村公路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还作为全县近两年精心打造的“四好农村路”示范工程、文明示范路之一,成为了上饶市交通运输局评选的2017年“最美农村路”。平整的黑色路面配上醒目干净的白色路标,穿过梦幻般的树林,带着一路浓浓的乡村气息,延伸到内珠湖的临湖码头。村支书介绍说,礼恭脑村是贫困村,把眼前这片开阔壮观、景色怡人的内珠湖利用起来,是村里开发旅游、发展经济、脱贫攻坚的一个新路子。

  “俗话说,美丽不能当饭吃。礼恭脑村还真把美丽当饭吃呢!”当起了农家乐老板的村民满脸喜悦,“我们门口的这条路可是网红路呢,一到节假日,都是来旅游的人,在亭子里拍照的,在码头钓鱼的,在路上散步的都有。很多乡亲们和我一样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自家产的农特产品,不用再四处打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有甜头!”如今,村民们修建起了一栋栋精美的三层小洋房,门口就是秀色可餐的内珠湖,地理位置堪比“海景房”。

  礼恭脑村只是交通扶贫的一个缩影,鄱阳县交通的红利还在广袤的鄱湖大地上持续地释放。“这路修得太好了,我们农民奔小康的劲更足了。以前高高低低的路面,养的一车鱼要颠簸好长时间才能运出去,结果不少鱼都闷死了,损失不小。种的庄稼,没人来收,烂在地里,忙到头还白糟蹋了。这回好了,大车直接开到我们家门口来收购。”看着家门口平整宽阔的水泥路,饶埠镇农民徐和珍开心地说。生活甜度的变化就是村民对交通变迁最直接的感受。

  党的十八大以来,鄱阳举全县之力,深入实施“交通活县”战略,努力克服地形的难题,使鄱阳的公路建设成为了脱贫攻坚的“先行官”。鄱阳交通运输局局长彭正明说:“实施脱贫攻坚,鄱阳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是巨大的,是看得到的一种新气象,老百姓对于交通变化的感受也是最为深刻的。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作为交通人,我们不会因为压力大,责任大而泄气。我们一定会通过大力开展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部门建设,提升作风,优化环境,凝智合力,攻坚克难,加快推动鄱阳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鄱阳的绿色崛起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张新冬 吴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