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寻根——于姓的祖源地邘邰村

邘邰村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北15公里的西万镇,新焦克公路、焦枝铁路从村北穿越而过,老焦克公路,山横路横穿村中,村南。东邻西万镇西万村,景明村,西接西向镇横道村。全村近一万口人,十二个村民小组,居住面积达1.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商代为鄂国所在地,西周称邘国,是中国历史上商朝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寻根——于姓的祖源地邘邰村

在新石器时期,太行山南麓曾是伏羲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的重要活动区域,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沁阳虎头山一带生活着一个部落,农耕文明发达,制陶技术精湛,植长制作陶器盂(古代盛饭器具),称作“盂”部落,盂部落的聚居地被称为“邘”地。夏部落首领禹建立夏王朝后的第—年,禹王在“邘”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农事历法《夏时令》,并以陶器“盂”作为祭祀活动的祭器。到了商代,农耕业的发达,促进了“邘”地商业的繁荣,于是在东南有泉水之地修建了以商业为主的城池,称“邘方”,为商王朝的陪都。帝辛元祀,辛王命鄂侯于邘,立鄂侯国。《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时,以西伯昌、九候、鄂侯为三公。后来鄂侯被纣王杀害,其子孙后代迁逃到现在湖北省鄂州一带定居繁衍(湖北省简称鄂即由此而来)。而以西伯侯姬昌为部落首领的姬周族在陕西西岐逐渐发展壮大,并不断向周边扩张势力,先后攻黎(今山西长治西南)、伐邘(今河南沁阳西北)。公元前1057年周人打败戎人,攻灭鄂侯国后,复改鄂都为邘,并把邘城扩建,作为自己的陪都。周武王继之又攻占朝歌,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周王朝。周王朝建立后,为加强统治,大举分封诸侯。由于邘城北扼上党之门,南控虎牢之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武王将邘城作为周王朝半壁江山的依托,特封其次子邘叔于邘,建立邘国。西周初年,宗法分封,只有诸侯才能享有姓氏的权利,平氏百姓是没有姓氏的。而邘国建立,姬姓邘氏成为邘叔及其一个支庶的身份像征,也标志着姬姓族群一个分支——邘氏氏族诞生。这也是历史上最早记录的于氏人群。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于氏生自姬姓,周武王次子邘叔,被封在商代邘国旧址,建立邘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姓邘,春秋战国时,战乱四起,郑国灭邘国,于氏家族举家外迁,省邑为于,逐渐演变为 “于”姓;由此可知,于姓源于周族姬姓,于姓始祖为邘叔,于姓根脉位于邘国即今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邘邰村。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邘邰村已经没有一个于姓族人了,但三千多年的邘邰村名依然不改,期待着于氏家族的回归。

邘邰村东南有邘国故城遗址,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为长方形,东西约820米,南北580米,城周围有城壕。城由内城、外城组成。内城在东,外城在内城西北(即现在的邘邰村)。现存邘国故城(内城)城墙有东北两段,东城墙长约150多米,北城墙长约820米,高2—7米,宽12—17米,专家们从城墙的夯窝考证,古城墙分三层,分别是商、周、汉三个朝代修建的。从古城墙的残肢断体中,我们依然能推想到三千年前古邘城的雄姿和繁华。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邘邰村已经没有一个于姓族人了,但三千多年的邘邰村名依然不改,期待着于氏家族的回归。

邘邰村东南有邘国故城遗址,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为长方形,东西约820米,南北580米,城周围有城壕,城壕宽为40多米。邘国故城分老城和新城,老城就是现在的故城遗址,被埋于地表以下九米左右。新城为明朝时期所建,清朝又进行了复修,有南北東西四个石头弓圈的城门,南城门上石刻古邘城匾额现存静应庙内,由于近几年村镇规划,新城也不复存在。现存邘国故城(内城)城墙有东北两段,东城墙长约150多米,北城墙长约820米,高2—7米,宽12—17米,专家们从城墙的夯窝考证,古城墙分三层,分别是商、周、汉三个朝代修建的。从古城墙的残肢断体中,我们依然能推想到三千年前古邘城的雄姿和繁华。

寻根——于姓的祖源地邘邰村
寻根——于姓的祖源地邘邰村

故城遗址

邘国故城南原有邘亭,据《水经注》记载:邘水出太行之阜山。其水南流至邘城西,又东南经孔子庙东,又东南经邘亭西,又东南注于沁。如今邘亭虽已不存,可古邘水历经千年流淌,依然灌溉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寻根——于姓的祖源地邘邰村

古岭遗故

古邘国故城东还有邘国人修筑的防洪堤坝,后人称 “故岭”,东西宽12米,南北长2000多米,是为保护当时邘国的国都(古邘城)所修筑的。该堤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抗洪防汛的重要工程,而且它的修建年代要比都江堰、郑国渠早一千二百余年。横亘绵延的大堤,见证着邘国先祖的勤劳、勇敢、智慧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见证着古邘国的荣辱兴衰,凝聚了邘国故城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

寻根——于姓的祖源地邘邰村

社稷神像

距邘邰村口不远处有块石碑,是淸代邘邰村城门所镶碑额,石碑上“古邘城”三个大字清晰可辨。邘叔为继承祖先“以人为本,由人而上通天文,下及地理,旁通物理”的人文文化体系 他远追姜原和弃,改“邘城”为“邘邰城”,并在邘邰城西北角设立祭坛,以祭拜社稷之神,名为“社稷坛” 。本来,“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祭而祭之也”。可在当时,邘叔不仅把“社稷”视为周王室的代称,更有以社为母、祭其周始祖姜原、后稷之意。这一祭习在邘城延续数千年,直到今天。邘邰村名历经三千余年而未改,这也是在邘邰只设坛祭社稷而没有“于氏宗祠”的原因所在。社稷坛遗址上原来立有宋元时用靑石雕刻的社稷像,现供奉在邘邰村静应庙里。

寻根——于姓的祖源地邘邰村

静应庙

历史恒久,积淀深厚,新时代的邘邰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在发展,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积极向上,努力奋进,2018年获得了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单”称号,村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邘国故城)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静应庙)一处,以及诸多明清建筑,目前正借助国家乡村发展的强劲动力,大力推进产业立村、文化兴村、旅游富村的行动,可以期望未来的邘邰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寻根——于姓的祖源地邘邰村
寻根——于姓的祖源地邘邰村

邘邰人更期待中华于氏族人前来寻根、居住、兴业,通过邘邰村和全国各地的宗亲多年来的共同努力,目前就邘邰村于氏文化的发扬和光大事宜,已经具备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在不远的将来,邘邰村一定能够更多地展示和留存中华于氏文化的文明和精髓,邘邰村和邘国古城必将成为中华于氏寻根问祖的圣地。

(文字整理自网络,图片提供:邘邰村委)

本文作者:于姓的天空(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18445887907481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