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李树泽/WEN

不错,几千几千的人马都聚齐了,上峰江忠源的来信要他带兵上前线,怎么办?

不能如此轻易当炮灰吧,这可是自己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第一拨人马,一旦打没了,可不好弄,得周旋。

开篇引子

曾国藩所率众团丁终于有了妥善安置下的小小地盘,这时,他首先想的是先有一批可靠的军官。于是提笔在手,给郭嵩焘、刘蓉、李元度、陈士杰等人各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前来共谋大计。

郭嵩焘在湘阴募集练勇资金,刘蓉在曾国藩眼里是诸葛亮般的“卧龙”人物,在长沙时他一度随行,后因故返回湘乡。李元度是曾国藩的同窗,平江举人。

陈士杰是自己的弟子,以拔贡上京朝考时,曾国藩是他的阅卷考官,现在桂阳州原籍守制。

一、麾下的人员和兵马都聚齐了

几封信发出去后,立即接到了江忠源的来信。江忠源此时新任湖北按察使,正带兵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江忠源的信是寄到长沙的,要他抓紧编练军队,练成一支劲旅开赴江西与太平军作战。

看来,在前线,大清帝国的绿营军在能征善战的太平军面前的确是不行了,一触即溃。

江忠源的来信解决了曾国藩久未想通的问题:皇帝给各地团练大臣的任务是“帮办”练团勇,并不是要他们编练到前方作战的正规部队,若是练成一支正规部队,实属越格。

实际上,当时各省的团练,都不过控数百地主武装,湖南的1000余人,已是最多的了。这1000余人,在巡抚、提督眼里,也如丁如沙,他们的饷项、器械全靠自己解决,已属绝路,若真的编练大部队,更难以想象了。

江忠源写信要他招募数千人马,奔赴前线,这正好让他作出新文章,即让江忠源代奏皇帝,批准他在衡州招募勇丁,编练成军,交他指挥。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江忠源像

曾国藩觉得这事十拿九稳,就未待朝廷批准,便在衡州开始招募军队。

此时,他所期待的几个人员也前来就位了,首先是李元度应邀到来,还带来了500名新募的平江勇;一个月后,李续宾、曾国葆、金松龄募来了湘乡2500余名湘丁;江忠济、邹寿璋从新宁、宝庆一带也招来1000多人。

这时的曾国藩手里已经有了5000余人,曾国藩把这5000余人分为10营,开始训练。

郭嵩焘、刘蓉、陈士杰也相继来了。郭嵩焘还募得湘阴军饷20万两,不日即可汇到,使曾国藩很是高兴。

此时,他料到塔齐布在长沙不为鲍起豹所容,在军官缺乏之时,写信向骆秉章报告了团丁安置等情况,请他随时派人来视察,顺便向他借调塔齐布、杨载福、周凤山三员抚标军官,骆秉章一一同意。

曾国藩见文武齐备,同郭嵩焘、塔齐布、罗泽南、刘蓉、王錱、李元度、陈士杰、杨载福、周凤山连续几天商量了训练办法,制定了详细军事条例。

10营兵勇,分别由塔齐布,罗泽南、王錱等人统带。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衡州知府陆传应见到曾国藩一下子招募了这么多人马,认为壮了衡州的声威

衡州知府陆传应见到曾国藩一下子招募了这么多人马,认为壮了衡州的声威,曾国藩又常和他商量练勇事宜,于是对曾国藩满投机缘,在初办之时,由府库存银取出10万两,挪为练勇之用,权作暂借,曾国藩自然喜悦。

二、一边编练一边摸索的日子

曾国藩早看透了,朝廷指望不上绿营八旗,绿营八旗眼看就玩完了,地方在团练又根本无法去前线与太平军作战。而开战,又自保实力来个应付,那有配合,况且自己已吃过亏,正被逼之下在编练当中摸索。

曾国藩觉得腐败是绿营军目前无可救药的根本。此时,他有一句话:“居今之世,用今之兵,虽诸葛复起未必能灭此贼”。

是的,今日朝廷之军,诸葛亮在世也枉然。那今日的诸葛亮又该要一支怎样的军队呢?

曾国藩对此的认识是深刻的,八旗、绿营是国家的正规部队,玩完了,地方在团练又根本无法去前线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到底要练出什么样的军队来呢?

实际上,他此时心里还并无成算,他挖空心思,想了半天,还是一点注意没有?

但现实客观上又逼着他这么去做,在长沙时他并没有要独立练一支军队的思想,但是当居人之署,用人之兵,而被排挤出来,才被激而决定发愤募勇,练成一支他“自己” 的军队。

那就一面编练、一面摸索吧。

咸丰三年(1853年)夏天,太平军西征进攻南昌,江忠源参与抵抗,向曾国藩求援。

曾国藩想把自己新练的军队派到前线进行实地作战,试试到底如何。后来,曾国藩就派了罗泽南、朱孙诒、金松龄率领3 000余人赴援。

不久,战报到达,初战告捷,派去的各营均有战功,杀敌无算。然而,正当曾国藩自喜,“书生可用”之时,南昌城下却传来凶信:罗泽南一营冲锋在前,中了敌人的埋伏,死伤几十人,罗泽南手下的骨干易良干、谢邦翰、罗信东、罗镇南阵亡。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当年曾国藩在这里巡视水师

部队撤回,曾国藩详细调查各营战斗情况,罗泽南手下的士兵一致反映:在罗泽南的前锋营遭到伏击时,后随部队见死不救,首先逃脱,才造成罗军的重大损失,后随部队便是金松龄。

查明情况后,曾国藩很生气,但从中也悟出了练兵的一个大道理,正如他愤恨地总结的那样:“今日兵事最堪痛哭者,莫大于‘败不相救’四字,虽此军大败奔北,流血成渊,彼军袖手而旁观,哆口而微笑。”他说的情况在清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中,随时发生,也的确是清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国藩分析,绿营军所以会有这种积弊,是军队的将与兵之间、将与将之间、此军与彼军之间的统属性太差,没有形成“万人一心”的形势。

绿营军本身就是“东抽一百,西拨五十,或此兵而管以彼弁,或楚弁而辖以黔镇”,“卒与卒不习,将与将不和”,造成“胜则相忌,败不相救”。

曾国藩认为:太平军所以胜利,全在内部团结,誓同生死。所以,一定改变此种致命积弊,练就一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的队伍。这后来成了曾国藩练兵与八旗、绿营根本不同的一个根本原因。

三、要有自己特色的军中编制

曾国藩在编练中摸索着,他认为打胜仗,得有自己选兵原则,也得由自己合理的军队编制,更要建立自己的兵营内部关系。

绿营兵是“吃粮当兵”,当兵为吃粮,父子相继,以兵为业。

曾国藩练勇是改变过去的“兵为国有”而要练成这么一支“兵为将有”的军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赤地立新”、“扫除陈迹”。

曾国藩数年来痛恨军营习气,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不丧尽天良。故决不用营兵,不用镇将。

为改变这种弊病,湘军的军官主要由读书士人充当,对其思想有严格要求,即:一会治军、二不怕死、三不急名利、四要能吃苦。要公、明、勤,有忠义血性。

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不论出身高低贵贱,文化出身高更好,低一些只要会带兵,“有忠义血性”即可。

曾国藩挑选士兵条件:不收绿营兵,不要集镇码头上的油滑之人,不要衙门当差的滑吏,最好的是山村朴实的农民。要求忠恳、质朴、身体健壮。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一会治军、二不怕死、三不急名利、四要能吃苦。要公、明、勤,有忠义血性

湘军将帅通灵制度:统领由大帅选出,统领直接去选营官,营官选哨官,哨官选什长,什长选士兵,层层选拔。上下级一层一层绝对服从,士兵绝对服从军官,军官绝对服从大帅。

曾国藩兵营与社会关系:一营之兵,在一地选拔,利用同乡、亲友关系,加强宗亲友谊关系。应募者要取保具结,详细登记保甲、亲族、父母、子女,若有逃跑、犯禁者,以保人是问。

曾国藩兵营内部关系: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一营之权皆属营官,统帅不加过问。官与官之间,全由同乡、同事、师生、朋友私人情感相维系。

曾国藩兵营之训练:训练要求极为严格,内容一为“训”、一为“练”。“训”重在政治思想教育,“练”重于军事、技艺的学习、锻炼。“训”的内容,包括作人之道、儒家仁义方面的伦理教训,纪律方面的严格要求。每逢初三和初八,曾国藩要亲自给湘军上思想教育课。

曾国藩的军营编制:以营为作战单位,营以下设哨,哨以下陆师为队,水师为船,马队为棚。起初人数仅数千,营以上不设官,由曾国藩直接统辖。后来人数增加,遂于营官之上设分统、统领。湘军成军后,水陆统领有塔齐布、罗泽南、杨载福、彭玉麟4人。咸丰末年,湘军人数大增,遂增加李续宜、多隆阿、鲍超、曾国荃等统领;又设蒋凝学、萧庆衍、成大吉、毛有铭、娄云庆,宋国永、彭毓橘、萧孚泗、张诗日、刘连捷、易良虎等分统。每营人数,初为360人,后增为500人。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以营为作战单位,营以下设哨,哨以下陆师为队,水师为船,马队为棚。

湘军的饷银士兵每月是 6 两,营官的月薪是每月 26两,分统、统领月薪是400两至520两,统带万人以上者月薪650两,这个数字仅是规定,加上办公银、训练费等,实际上更要多,“将五百人者则岁入三千,统万人者岁入六万金,尤廉将也。”

陆师的编制是:塔齐布、罗泽南、邹寿章、周凤山、储玫躬、曾国葆、朱孙诒、邹士琦、杨名声、林源恩各领一营,每营500人,共是5000人。王錱一人原领6 营,约2400 余人,曾国藩命其缩编为3 营、1500 人统带,王錱不服,乃率军投湖南巡抚骆秉章而去。

曾国藩的军事训练包括操、演、巡、点四大类,即上操学习诸般武艺和阵法;巡逻放哨;点名签到。黎明、傍晚各上操一次,中午和熄灯前点名一次。

十天之中,逢三、六、九演习武艺、阵法;初一、四、七学射击、阵法;逢二、八学习跑跳。武艺中强调练精拳、棒、刀、矛和枪法;阵法上既学习古阵法,又要学会近代热武器的布阵、冲锋、埋伏和撤退。除打仗之外,每日都要坚持。在行军、扎营方面,认真研究择地、布局、跳沟、筑垒的近代方法。

四、湘军,湘军,自己的军队已成形

湘军,湘军,曾国藩终于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带兵门道,他在创建大清地方军事武装湘军的同时,也让这支在晚清时代创下过许多第一的军队,在组织建设方面成为此后地方军事武装的范例并加以借鉴。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以师长的态度对待军官,以对待弟子的态度对待士兵,望其成仁、成义

曾国藩说:“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以师长的态度对待军官,以对待弟子的态度对待士兵,望其成仁、成义,而且要人人学好、人人成材。曾国藩这样一来,就把带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上升到绝对层次。

接着,曾国藩就立下这样的练兵主旨,首先要时期在其思想精神上有所改观,要让自己部属的士兵,做忠臣孝子,即令其在家乡、在父母之手、在学堂读书,亦难学到在湘军的礼义和教育,要让士兵的父母妻子都感激湘军对他们的教育。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曾国藩要求湘军不染恶习。如严禁偷盗、奸淫、抢掠、吸鸦片、赌博、造谣、搬弄是非

曾国藩要求湘军不染恶习。如严禁偷盗、奸淫、抢掠、吸鸦片、赌博、造谣、搬弄是非,还尽量想办法劝他们戒酒,他不厌其烦地教育,一讲就是一时数刻,亲身想“以苦口滴杜鹃之血”之特殊的官兵教育,训练出一支以儒家伦理精神为指导的军队来。

为有吸引力地在社会上招募士兵,曾国藩为自己的士兵制定了一系列有吸引力的饷银制度,他认为良将精兵是国家的命脉所寄,训练经费与军队的待遇都应优厚。但开始时国家不拨经费,他四处挪借,也发给练勇高饷,后来国家正式承认了湘军,并成为镇压太平军的主要部队,他制定的饷章也就更高。

与此同时,大清中的绿营军,待遇极低,守备部队每人每月只有一两银子,作战军队是一两五钱银子,骑兵每月是2两银子。这些饷银,是根本不能保障士兵的正常用度,在咸丰年间货币贬值的年月,是连吃饭都难以保障的。试想,这样的士兵所组成的那支军队,是没有抵御能力的,他们的战斗力就极低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为给曾国藩军待遇这么高,就在潇湘之地出现了“将士愈饶乐、争求从军”景象。这样一来,当时的穷苦农民、知识分子,甚至有功名的秀才、举人等,看着湘军的待遇高,都争着投入湘军。

清朝本来是重文轻武,武人武官待遇低,但曾国藩的部队兴起后,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使得文人、文官踊跃投入湘军,使湘军的文化水平普遍增高,一时,出现了兵源充足,部队素质与提高战斗力普遍提高的情形。

按最初的计划,曾国藩只想编练一只万人的部队,但因曾国藩的号召力很强,军饷发的也高,很快便超过这个数字。

至成丰三年 (1853年)时,曾国藩团练之下,在湖湘之地名声大起,而他治下的百万湘军已经声震天下了。

五、水师,水师!水上的兵马也开张

曾国藩的湘军水师也编练出来开张了,曾国藩的水师,引燃了中国近代海军的火种,也开创、推动了中国近代水上军事的现代化建设。

湘军,曾国藩,练勇,于是一段金戈铁马的功成征战岁月,其大幕就在潇湘大地上拉开,从此,湘军,立下过赫赫战功的湘军,与曾国藩一起,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丰碑。

而曾国藩这支以新式地主武装出现后迅速成为成为大清正规军的军事队伍,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影响巨大。

1852年底,太平军进攻益阳、岳州,得到大批船只,遂建水师。后由武汉攻南京,千船万舸,蔽江而下,控制了千里江面。迫于应付太平军的水师攻击,咸丰三年,清政府饬令湖南、湖北、四川造船练兵组建自己的水师。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湖南巡抚骆秉章此时认为建水师困难,没有进行。

湖南巡抚骆秉章此时认为建水师困难,没有进行。而郭嵩焘亲见太平军善水上作战,往来迅捷,极力建议江忠源再度上书,要求清廷拨款、造船,实力编练水师。

清咸丰帝还算有眼光,就准奏命令广东购置洋炮,在两湖、四川造战船,建立水师,对抗太平军。

这给了曾国藩建水师的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冬初,曾国藩奏请拨款4万两,在衡州建立造船厂,日夜赶造战船。他请来广西同知褚汝航、岳州守备成名标督造船只,从广西速购大批木材。到咸丰四年初,湘军水师成军,共有战船361号,有拖罟大船1号、快蟹40号、长龙50号、舢板150号、改装鱼船120号。船上共装大炮470门,新式洋炮320门。

曾国藩建立水师之初,人数与陆师相等,并且也编了10个营,官管由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成名标、彭玉麟、杨载福、龙献深、邹汉章、诸殿元 10人担任。水营的招募从时间上看虽不太迟,但招募过程却很曲折。

本来湖南之衡州、郴州、桂阳、永州一带多有习水性之人,也乐于应募,但曾国藩却

不愿在那里招募,其原因一是陆师多在湘乡一带招募,水师也想在那里招募;另一原因是湘南一带多次发生起义,会党势力很大,曾国藩也不敢在那里招募。

湘乡的壮丁多已参加了湘军和地方团练,又不习水性,所以不愿受招。但曾国藩利用各种关系,日夜说服动员,正好湘乡一带发生旱灾,百姓受灾生活困难,湘军的待遇又好,所以才纷纷投军,使水营也较快成军。

六、皇上着急给催上了、催上了

皇上催得起劲,一个劲逼着曾国藩率部上战场,曾国藩皆以水师未成,炮不齐,编练未就而拒不出战,他当然不会痛快爽利地让自己的湘军水师配合绿营做炮灰。

曾国藩水师的营官招募也经历了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幸好彭玉麟、杨载福出为营官,才使水师成军,此军也使得二人终成湘军名将。

曾国藩建立水师之际,太平军已先于咸丰三年二月(1853年3月)在南京建都,5月,太平军出师北伐和西征。西征军沿江西进、攻占安庆、九江、汉口、汉阳。

江忠源向皇帝奏报,请咸丰下旨让湘军出师作战。几次催促,曾国藩皆以水师未成,炮不齐,编练未就而拒不出战。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曾国藩却提出一个三江、两湖数省军队统一部署、联合行动的战略计划

咸丰和朝廷的意思是曾国藩的水师赶紧上,但朝廷几度下旨催逼,曾国藩却提出一个三江、两湖数省军队统一部署、联合行动的战略计划,于是,曾国藩遭到了咸丰皇帝的严厉斥责。

原来,咸丰此时并不知曾国藩的长远谋略,更不知湘军水陆的实际情况,如此催他作战,

曾国藩当然不会痛快爽利地让自己的湘军水师配合绿营做炮灰。但咸丰帝绝没想到曾国藩敢如此来,他曾国藩不仅不出兵,还敢提出数省合防的战略计划,便以为他口出狂言,于是下旨斥责说:“今观汝奏,直以数省军务一身克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日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

曾国藩接旨,既愤激,又惶恐。他愤激于皇上的如此小心眼,对两年前自己的犯颜直谏现在耿耿于怀,而且不理解他编练军队的“血诚”;曾国藩更惶恐,惶恐不安中曾国藩觉得此时上去顶炮灰,是特别没有把握,而且觉得自己的队伍拉起来这么不容易,太平军势力浩大,绿营军三年的惨败,在这种情况下上他率师作战,是否能胜,确无把握,若一旦失败,就真的是贻笑天下了。

曾国藩越是这么想,皇帝越是催得紧,他越是不出战。但师友江忠源、吴文镕先后败死,又让他一时气血难平,皇帝是催得越来越紧了。

江忠源与曾国藩深厚交10年,曾国藩赏识他,第一次向皇帝推荐人才就把他放在突出地位。江忠源自建楚勇,率勇参战,每战不遗余力。两三年间,就由知县升为安徽巡抚,此时,江忠源的职位早高过了曾国藩。

江忠源虽升为地方大员,但从未离战场。1853年夏,太平军西征军围攻南昌,他据城顽抗,连番向皇帝保奏曾国藩,使湘军取得了皇帝的同意,合法扩军。

后来,曾国藩还派兵南昌,为江忠源解围。那次,曾国藩才派出两营去救将中原后,结果,自己在城外中伏,若不是江忠源冒险相救,两营军几全军覆灭。

但这次不同啊,你想,做援兵,还是跨省作战,尽管紧急之时,江忠源多次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为湘军计,仍坚守“不出省作战”的初衷。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是年冬,太平军进攻安徽舒城。庐州清廷升江忠源为安徽巡抚,防守庐州。

是年冬,太平军进攻安徽舒城。庐州清廷升江忠源为安徽巡抚,防守庐州。12月初,太平军包围庐州,该城是安徽临时省府,城池坚固,然太平军决心攻下。在咸丰三年十二月十六日(1854年1月14日),守卫一个多月的庐州终为太平军攻破,江忠源含恨投水自杀。

江忠源殉国后,吴文镕也战死在了战场上,吴文镕是曾国藩考进士时的阅卷大臣,是他的恩师。这个人先是贵州巡抚,太平天国进攻长江数省后就调为湖广总督。

西征军攻武昌时,吴文镕多次向曾国藩求援,亦向咸丰大力推举曾国藩的水陆师情况,曾竟不赴援。

咸丰四年一月十五日,1854年 2 月 12 日,吴领军在黄州堵城与太平军大战,军溃,吴文镕投水自杀。吴文镕死前还给咸丰上疏,认为皖湘数省,只还有曾国藩一军可战;并写了一封遗书给曾国藩,让他好自为之。

此情之下,横州的曾国藩不得不发兵了。

两丈多高的旗杆上,挂着一面杏黄旗,旗上绣着斗大的一个“曾”字。旗下摆着一排桌子,桌上点燃千盏红烛。演武台上,满坐文武,衡州知府陆传应率府、县官员正等待为湘军献出征酒。




曾国藩:练勇,练勇,我要练出湘人的血性、湘人的军威

大老李的壹枝笔


本文作者:大老李的壹枝笔(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011803834934939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