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政权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到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杀害,时间长达三百余年。明朝是一个相当内敛的王朝,主要表现在对外政策上,整个明朝统治时期仅仅只有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有过短暂的对外扩张,这种一贯的政策和汉、唐主动的对外开拓商道并试图让四方臣服是截然不同的。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汉、唐征讨四方,因此名将频出,历史上扬华夏之威的名将大多出现在这两个朝代。明朝虽然极少主动对外用兵,但在开国初期和明末的抵抗时期也出现过不少名将,本文就挑选出小编心目中明朝的十大武将,略作论述,供读者参考。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十名:交趾的征服者,大明英国公张辅

张辅是靖难第一功臣张玉的儿子,张玉在靖难之役中为救朱棣阵亡,因为父亲的缘故,张辅得到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力培养。张辅一生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征讨交趾,先后四征安南,擒王掠地,因功从伯爵累升至公爵。史载其:

“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

不过要想彻底征服交趾地域,需要长期的派兵镇守和归化,当时明朝对外最主要的方向还是在北方,国家财政支撑不起两面征讨,因此明朝最终的决策是放弃交趾,张辅多次征讨的胜利果实因国力不支和对外收缩的政策付诸一炬。如果朱棣能像朱元璋任命沐英那样让张辅世镇交趾,自负盈亏,交趾的历史就将大不一样。

张辅的功勋和地位决定了他成为当时武勋世家的首席代表,张家又和皇室有联姻,权势一时无人能及。明英宗时期,大太监王振专权时几乎见谁灭谁,唯独不敢碰张辅:

王振擅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

张辅最后是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当时已经七十四岁高龄。“土木堡之变”疑点多多,整个武勋集团稍微能干一点的全在土木堡陨落,明朝的文官集团彻底翻身,打破了永乐皇帝朱棣实行的文、武平衡,锦衣卫代表皇帝居中监视的朝堂局势。因此,武勋之首张辅的死,也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明朝的武勋集团开始走向衰落,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形成了文官集团独大的局面。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九名: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华版图的郑成功

国姓爷郑成功的大名后世几乎无人不晓,南明时,他和在西南地区与清军作战的大明晋王李定国双双扛起了抗战复国的重任。遗憾的是这两位因为政治上的因素始终无法携手合作,各打各的,结果被清军轻而易举的分而治之。

郑成功的家族是海寇出身,长期在大海上扬威,因此,在海上郑成功就是王者无敌,但要复明最终是要在陆地上争雄,国姓爷的陆战水准就差了很多,最典型的战例就是公元1659年的北伐,郑成功率部打到南京城下后,被守城的清军一个突袭就大败而归。

郑成功毫无疑问是忠于明朝的,这大概和他曾拜师钱谦益有关,钱谦益虽然是个胆小鬼,但在做郑成功老师的时候估计还是给他灌输了不少爱国的大道理。即便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被清廷软禁做人质,郑成功依旧不改初衷。

郑成功最大的历史功绩当然就是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可惜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就病故了,同一年病故的还有李定国。当这两位都去世后,大明朝就彻底复国无望了。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八名:“两蹶名王”的擎天之柱李定国

李定国是个孤儿,快饿死的时候遇到了张献忠这个造反派,于是前半辈子的李定国就一直跟着张献忠反明朝,多年的军旅生涯锻炼出了坚韧的性格,也学习到了不少征战的知识。帮助义父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国。清军入关后,躲在大西南的大西国当然也要抗清,张献忠在和清军作战时突然中箭,临终前让李定国和其余几个义子一起投明抗清,因此,李定国的后半辈子又开始保明。

李定国在南明时对清军作战的战绩是辉煌的,公元1652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李定国在这一年连续干掉了两个满清的亲王,即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的战绩不但让李定国成为一面旗帜,也让清廷朝野震动,几欲求和并放弃西南。

可惜的是,李定国在前方节节胜利时,和他一起归明的义兄孙可望因个人野心却在后方捣乱,牵制了他太多的精力。孙可望再次叛明让李定国农民起义军的出身更扎眼了,永历皇帝身边的文官们多少对他有些不放心,李定国遇事就不太好独断专行,做决策时经常受干扰。

李定国虽然能打,但在整体实力弱于清廷的情况下到底是独木难支,最重要的就是和沿海的郑成功无法配合。南明并非无希望,关键就是各个抗清团体无法有效的整合在一起,缺乏一个核心的领头羊。李定国力保的永历皇帝也是个跑货,跑也没跑掉,被吴三桂追到缅甸抓住后处死,李定国悲痛而亡。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七名:"戚家军"的缔造者,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缔造的部队被老百姓称呼为"戚家军",而且是明朝中央默认的称呼。一支部队以指挥官的姓氏冠名,这在古代是了不得的事,在"戚家军"之前,好像只有南宋岳飞的军队被这么称呼过。戚继光生活的时代,武将的地位比宋朝时几乎还不如,因此,戚继光能搞出一支“戚家军”出来,难度可想而知。“戚家军”因战绩被称为当时最强的军队。

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在百度查资料时,看见他的名字后面有好几个家(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他给后世留下了兵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里面全是练兵的办法,之所以只留下兵书而没有留下兵法大概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允许,武官会练兵不要紧,要是兵法韬略也超级优秀,文官们估计会马上整死他。

除了在南方的抗倭,戚继光后半生也长期在北方长城沿线抗蒙,据说一生未有败绩,只不过戚继光没生在一个好时代,当时的情况是文官们把武将压制的死死的,国策也不允许对外开战,要不是为抵御入侵,戚继光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戚继光的功勋全掌握在文官集团手中,张居正在时,他只能巴结张居正,不惜用卑微的称呼自称,张居正死后被清算,落魄而终。

戚继光创立的“戚家军”最后是在明朝天启初年的浑河血战中断根,三千多戚家军在戚氏将领戚金的率领下,和其余兄弟部队(包括白杆军在内)在获援无望后,以步对骑,于浑河边独自对抗超过自己十倍兵力的后金军,最后被后金军围杀,无一投降,全部殉国。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六名:努尔哈赤头上的大山,辽东之王李成梁

李成梁在东北关外东征西讨,战绩要写出来太长,只要看《明史》中描述李成梁时的一句话就知道了:

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

李成梁在当时是唯一被明朝中央朝廷认可的军阀型将领。关外李成梁一家独大,以军功封爵,他豢养的家丁据说就有八千多人,家丁在明朝中、后期是被主将当成低级军官使用的,撒出去拉起人马就是一支大军。

现在有些说法说李成梁曾经有个家奴叫"奴儿哈赤",就是后来的金太祖努尔哈赤。也有说努尔哈赤能创立后金其实是李成梁刻意养寇造成的历史后果。养寇自重或许有,努尔哈赤是李成梁家奴的事就有待证实。

起码从《明史》《清史稿》记载的正史里是不可能找到证据的,即使有清廷也不会允许写进去。某些私人的记录里可能有类似的记载,大家可以自行判断是否如此。不过有一条可以肯定的是,李成梁如果活着,建州女真就翻不了天。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五名:追亡逐北,跋扈无比的蓝玉

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得常遇春推荐,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明朝开国初年,他在军中只是个小字辈,明朝建国十二年后才得以封侯,开国六公死后,他冒出头,成为明军中的第一人,并且职位做到了大将军。

蓝玉最辉煌的一仗是在率部在贝尔湖附近大破蒙元残余部队,俘获蒙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元顺帝的孙子)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后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

蓝玉因这一战的功绩受封凉国公,可他在获胜后可能睡了元顺帝的妃子,犯了大忌讳,而且在地方上横行霸道,这些都成为他最后被整治的证据:

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尝佔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

蓝玉在明朝开国诸将中年纪比较小,所以朱元璋其实是把蓝玉留给太子朱标用的,蓝玉的跋扈朱元璋早就知道,但一直没动他,就是为此。

但朱标突然病死,朱元璋左思右想后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做继承人,朱允炆年纪太小,朱元璋担心他无法控制住蓝玉这样的大将,于是蓝玉的死期也就到了。“蓝玉案”其实本可以不出现的,只是因为太子朱标的早亡才催生了这次大清除。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四名:勇冠明初,英年早逝的常遇春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第二将,死后封王的明朝开国超级功臣之一。自投效朱元璋后似乎从没打过败仗,朱元璋就曾夸赞他:

"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不过常遇春的缺点也很明显,他嗜杀,朱元璋就曾多次警告他不要妄杀。

常遇春勇冠三军,虽然长期做为徐达的副手,但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和徐达并列。常遇春很可惜,四十岁就病死了。朱元璋在常遇春死后,不但给他追封王爵,还把他的长女嫁给了太子朱标。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三名:明朝开国第一将,中山郡王徐达

明朝开国第一将,死后追封王爵,徐家到明成祖时期一门两国公,还出了一个皇后,真正的与国同休。这一切都是他们的老祖宗徐达用自己的不世功勋换来的。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

"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朱元璋做吴王时,让徐达做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又让徐达做右丞相,其意就是用徐达来平衡李善长的势力,徐达很会做人,即便有丞相的名分,也只干自己在军中分内的事,其余的完全不操心。他有身为主帅收复元大都的功绩就什么都够了,还争什么?聪明人。

徐达的死在民间有传言说是什么朱元璋赐鹅而亡?这个绝对是谣言,没办法,朱元璋杀开国功臣杀太多,让人怕。徐达病死的时候是在北平,此前一直帮助明朝镇守北方防备蒙古,而朱元璋当时是在南京,以朱元璋的秉性,能把长江以北的半个大明朝托付给徐达可见对其之信任。

而且徐达比较会做臣子,从上面朱元璋对他的评价也可以看的出徐达是个谨慎的人。坦率的说,明朝开国初期和靖难时期的功臣只要不犯皇帝忌讳,没有大奸大恶,活下来的都混的不错,明朝的勋贵们比宋朝的勋贵们活的滋润的多,都跟着大明朝享了两百多年的福。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二名:正史立传的女将军,巾帼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有正史立传的女将军,在她之前,妇好是史前人物、花木兰是史诗人物、梁红玉身份太低,只是个妾,唯有一比的大概是唐初的李三娘子,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李三娘子的功劳被唐太宗李世民从史书上给抹去了。

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军在辽东抗金前线和四川剿匪前线都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崇祯皇帝流传下来的诗词不多,大概就五六首,其中有四首是专门为秦良玉作的诗,其中有一首写到"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可见她在崇祯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张献忠率部入川,整个川地都落入到张献忠手中,他招降整个四川的土司部落,唯独不敢派人去石柱招降秦良玉,干脆的就当秦良玉不存在,也不去攻打。

秦良玉在明朝曾担任的最高官职是"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把她排在第二位不是因为她对明朝的功绩真的就大过徐达、常遇春,而是尊重她做为女性将军的历史地位。还有一点就是这么个招牌式的女性著名人物竟然没有一部影视剧涉及,让小编觉得很遗憾。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一名:亲上战场立战功的皇帝,自封威武大将军朱寿

"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本名朱厚照,因为他本职是个皇帝,而且是明三代以后唯一立有战功的皇帝,因此把他排在第一位。

明朝在朱元璋和朱棣之后就没有马上皇帝了,全部是待在深宫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大部分明朝皇帝一辈子就没离开过都城甚至皇宫,看天下大概就是从奏折中看,还好,中期出了朱厚照这么个奇葩皇帝。

在明朝的文官集团的监视下,朱厚照能跑到边关去并带兵取得应州大捷,还亲自上阵斩杀敌人,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当个大将军并不为过。

朱厚照的悲惨历史评价小编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个是和文官集团的关系实在不怎么样,朱厚照应该来说是个勇于开拓的皇帝,而在当时的环境下,文官集团巴不得皇帝都像他父亲明孝宗那样,大事小事交给文官们处理就好,他就该待在皇宫里生孩子。

朱厚照做太子时就表现出不安分,因此他登基时,文官们给他上年号"正德",这就是文官集团给朱厚照的要求,显然朱厚照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和文官集团的关系相当紧张,甚至于他的死都有说是文官集团阴谋干掉的。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第二个是继任的嘉靖皇帝轻视他,朱厚照一生无子,无子的皇帝怎么看都和荒淫无道沾不上边,继任的嘉靖皇帝和他是堂兄弟,堂兄弟哪有儿子亲?所以修史的时候对朱厚照的评价纯属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于会不经意的打压,以显示自己比朱厚照强得多。

所以后世这位大将军皇帝的名声实在不怎么样。朱大将军一朝还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立皇帝"刘瑾,另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有王阳明在手,其实朱大将军一朝文治武功都有,本来名声不会太差,都给朱大将军的跳脱性子给连累了。悲呼哀哉......

简评明朝十大武将,徐达并非第一,崇祯推崇的巾帼英雄榜上有名

大明王朝前后将近三百年,有名且有重大功绩的武将当然不会只有十位,基于篇幅就不多论述了,以上为小编一家之言,有一定的个人倾向性,但每个人心目中的排位和选择或者都不一样,如有不足,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和探讨。

简评明朝最著名的十大文臣,海瑞不能齐家,刘伯温和诸葛亮肩并肩

本文作者:孤寡老人讲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338184543993907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