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为什么现在喜欢过分夸大“恒罗斯战役”的影响

唐朝天宝十年在恒罗斯地区(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由高仙芝率领安西都护府的精兵三万再辅以西域大小附属势力的十几万仆从军和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在东方已经事实上成为割据势力的哈贾吉·本·优素福领下十几万士兵进行了数天的激战,最后因为高仙芝过于深入敌境而造成后勤补给不足,而是援军不能救援,在葛逻禄部的背信弃义下被大食军包围,最后在高仙芝和李嗣业的指挥下好不容易突出包围圈回到了都护府所在地。但从后面唐朝的西域地区的动兵情况得知,唐朝安西都护府在恒罗斯战役中远未伤筋动骨,在天宝十二年,封常清作为安西节度使时期,远程突袭占领了被吐蕃严密保护下的大勃律,历史学家都有的共识天宝十三年才是大唐在安西地区霸权的巅峰。

在种种事实之下,为什么会有一种认为恒罗斯战役的失败是大唐在西域地区霸权终结的声音呢?这就要从几个方面来解析了!

为什么现在喜欢过分夸大“恒罗斯战役”的影响

唐明皇

一、大食不在中原王朝传统接触范围之内,汉、隋、唐的势力虽然一度进入西域地区,但在古代那种交通状况下,西域地区已经是中原王朝势力的极限了。而大食却是远在西亚、地中海地区,远隔何止万里,从距离感来说就和神秘。以现在和古代的的双重眼光的局限性,更加会加深这种理解。在过去那种落后的交通环境下,却发动了一场几十万人的战役可以算得上天方夜谭。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这次的战争起因是大唐在西域的霸权遭遇到了石国抵制,高仙芝为了保证大唐在当地的霸权,率领大军兵围石国,在取得石国投降屈服后,高仙芝为了维持唐朝在西域的威严,对石国做出了十分不理智的行为。这虽然在短时间让西域诸国畏惧大唐的兵锋,在却也人这些小国从内心埋下了远离唐朝的种子。石国的王子在这次高仙芝的怒火中逃到了大食境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意从大唐转移到了石国,又再次转到了大食。高仙芝为了斩断不利,抢占先机,率先对大食动兵。这是一次远征,长途的征战。

二、对失败者的同情:中国人自古就对失败者有一种同情心,尤其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或群体,安西军是为了维护大唐的尊严和扩大统御范围而对大食开战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从这一点来说就十分值得尊敬。在大唐盛世的转折点的安史之乱中,对大唐忠心耿耿的的高仙芝最后被唐明皇折杀,这更给高仙芝带来了一丝悲壮。在安史之乱中,安西军驻地距直隶万里,却在得到朝廷的调兵旨意下,快速驰援到潼关,守卫国都门户,在唐玄宗要杀他的时候还没有反抗,安西军在后面的战事中也全军覆没,何其悲哉!

为什么现在喜欢过分夸大“恒罗斯战役”的影响

三、后世王朝的不奋进:在唐以后被奉为正朔王朝的中,都没有对西域有汉唐这种控制力,甚至还没有沾染西域的能力和勇气。不论是唐朝末期和五代十国开幕的梁晋争霸,还是两宋,前一组虽然在名义上对西域地区有一定约束力,但从结果来看也只是名义,没有丝毫的实际控制。北宋甚至更为衰落,不仅让西夏独立,归义军迁移,彻底隔绝了对西域地区的念想。到了明朝,明朝皇帝们在为了应对北方蒙古的威胁而想两面出击,一度控制了西域的哈密地区,但哈密却是西域的边缘地带,明朝就没有再对西域有诉求了,从古代史来说,恒罗斯之战作为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前对大食发动的这次战争,十分有历史意义,这次战争的仆从军让人们感受到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力之强。但很快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将势力归于汉地,不在对外有那么积极的开拓精神,这也让恒罗斯之战成为了一次大唐对更多疆域诉求的绝唱,在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被动隔绝了和安西都护府的联系,安西都护府的统辖范围不断被蚕食,一步步让大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很多人对古代的时间没有一直确切的认识,所以就会将恒罗斯之战的失败归于大唐在西域霸权的终结!

本文作者:龙角大将军(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609337112907008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