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人文黑山之历史沿革篇|隋唐时期的黑山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中国,时东北辽东为高句丽控制。公元583年,后魏营州地始入隋版图。隋初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后炀帝又将州改称郡,实行郡县两级制。时锦州市西属辽西郡,郡府在辽西县(今义县附近)。后辽西郡治所寄籍营州,改置柳城郡,郡府在柳城县(今朝阳市,包括今绥中、兴城县地),柳城郡辖泸河镇(今锦州)。东属燕郡(今义县),辖怀远镇(今北镇、黑山县地)。

隋炀帝大业八年于柳城燕郡(今义县)之北,取秦汉旧名置辽西郡。统怀远等三县,黑山为辽西怀远县(今北镇附近)所辖。

隋朝统治37年,隋炀帝时进行了三次亲征高句丽的战争。第一次出征是在大业七年二月,炀帝下诏为伐高句丽做好准备。八年春,四方兵众共一百一十三万三千人聚集涿郡,分左右各十二军,由宇文述等率领,经辽东进入高句丽,由于去辽东自山海关至锦州人烟稀少,沙碛遍地,灌木横生,交通不便。因此,隋唐时期,隋炀帝和唐太宗父子多次发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国,其陆路都是出山海关后转北行到营州 (今朝阳),再经义县、过北镇闾山经黑山而去辽东的。行到黑山辽泽(四家子绕阳河下游)泥泞难行,人马不可通,大军抛车当桥才勉强通过,此时的辽泽上面漂浮有很多隋军将士的尸体,还未征战就已损兵无数。而炀帝就亲往辽东督师。水路方面,来护儿率江淮水师,由山东渡海先行登陆,至平壤郊外,因遭高句丽伏兵突袭,败退。陆路方面,三十万隋军渡鸭绿水,高句丽兵佯败退,大军追至平壤城下,被围击。隋军大溃,仅二千七百人退还辽东。

大业十四年,炀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杀,李渊即废恭帝而自立,建国号曰唐,隋朝至此灭亡。


人文黑山之历史沿革篇|隋唐时期的黑山



唐灭隋以后改郡称州。唐太宗贞观初在州上设道,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并改置柳城(今朝阳)为营州,黑山为河北道营州所辖。其后因渤海侵据,安东都护府内迁至辽东地区,旋治辽东城(今辽阳)又迁新城(今抚顺市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又迁辽西故郡城(今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黑山县又为安东都护府辖地,属巫闾守捉(今北镇)。至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节度使再行南迁,都护府废。


人文黑山之历史沿革篇|隋唐时期的黑山



唐朝时期黑山人烟稀少。历史上两次造成黑山地域几乎没有人烟。一次是司马懿征公孙渊以后,把辽东的人口几乎全部掠到中原,致使黑山地域人烟稀少。再一次是北燕时,北魏消灭了北燕后,北燕国天王冯跋带辽西地域的百姓到朝鲜去避难,致使锦州地域的人口锐减。

隋唐时期九次征高句丽,隋时征了三次,唐太宗征了五次,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征了一次。唐太宗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对大臣韦挺说,从幽州到辽东(今辽阳)两千里,这期间是没有州县的,我们要征高句丽一定要带足粮草。唐太宗这样说,可以看出锦州这个地区是人烟稀少的。大部分人活动在朝阳、义县、河北一带。

唐太宗征高句丽途经黑山。唐朝建立后,高句丽虽然向唐朝朝贡,但实际上却对唐朝怀有敌视态度。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

黑山兵士参加征东先遣队。《资治通鉴》载,贞观十八年十一月甲午,太宗命李勣出兵辽东,而“庚子,诸军大集于幽州”,中间只用了六天,能在六天到达幽州的只有在幽州附近的军队。贞观十八年(644年)七月,诏营州都督张俭归幽、营二州都督兵及契丹、奚、靺鞨连兵击辽东高句丽,以观其势。太宗在洛阳下诏谕天下,宣布东征高句丽。《新唐书·地理志》载:“甲午,下诏遣营州都督张俭等帅幽、营二都督兵及契丹、奚、靺鞨先击辽东以观其势”。记载了黑山、北镇部分守军充当唐太宗征高句丽担当先锋部队的事实。


人文黑山之历史沿革篇|隋唐时期的黑山



当时,唐朝设营州总管府(今朝阳市),州府在辽西县(今义县附近),辖怀远县(今北镇、黑山附近)。征东由黑山军队的上级都督张俭任总指挥,并且,高句丽已占领辽阳、沈阳、新民,黑山是前沿阵地。因此,黑山兵士作为先遣队出征高句丽。


人文黑山之历史沿革篇|隋唐时期的黑山



唐太宗途经黑山沼泽地被阻。公元645年阴历五月十日,唐太宗亲率六军经北平(今河北卢龙)、燕郡守捉(今义县),巫闾守捉(今北镇),辽泽(今黑山县四家子绕阳河下游)渡过辽水。《资治通鉴》载:“庚午,车驾至辽泽,泥淖二百馀里,人马不可通,将作大匠阎立德布土作桥,军不留行。”。此时太宗遇到的难题与隋炀帝是一模一样的,辽泽泥泞难行,人马不可通,将作大匠阎立德用土和蒲草连成桥大军才勉强得过。渡过辽水之后太宗下令毁去土桥,以此向士卒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


人文黑山之历史沿革篇|隋唐时期的黑山



由于傍海一线地区人烟稀少,沙碛遍地,灌木横生,交通不便,因此,隋唐时期,隋炀帝和唐太宗父子多次发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国,其陆路都是出山海关后转北行到营州(今朝阳),再经义县、过北镇闾山经黑山而去辽东的。由于交通不便,唐初在今锦州境内只设几个军事防务组织——守捉城。后来,随着辽西走廊的海浸平复,唐德宗贞元二年( 786 年)将燕郡守捉城(今义县)升为军城,置镇安军加强防护。

黑山是历史上连接关内外唯一的通道,黑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黑山战略地位的确立与辽西走廊的形成密切相关。辽西走廊是指西起山海关沿渤海湾东行,经绥中、锦西(今葫芦岛)至锦州的狭长地带。它是渤海辽东湾西海岸与松岭南麓之间形成的一条天然的通道。在这条傍海之路没有开通之前,人们多走辽西故道,辽西古道傍渝水(大凌河)延展,从山海关外北行绕道营州(朝阳)折转义州(义县)、过医巫闾山(北镇、黑山)通行,当时辽西走廊傍海路还虽未开通,沼泽难行,但连接关内外路程较近,却是出奇兵之处,成为古代军旅要途。而不管是走傍海线还是走辽西古道,最终都在黑山交汇,黑山成为咽喉要冲。

本文作者:锦州政法(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722161227543399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