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经久不衰,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人类原始社会土壤里生长起来而且一直没有丢掉象形文字的民族;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是世界上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也最具有生命力和决定性的文化。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称之为中原,以农业为生,南东西北四方是少数民族, 古时候称之为蛮夷戎狄,以渔猎为生。由于中原文明高度发达,生活富裕,四周的蛮夷民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有时候吃都吃不饱,所以中原就成了他们围猎的目标,大家都想抢占,征伐、讨虏的事件不断重复上演。争斗中,互有胜负,但是,不管你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些民族都被中华文化所折服,最后都心甘情愿的融入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难道几千年的历史不能证明这一点吗?

先秦文化时期,是部落联盟的民族萌动期。以东夷文化区、苗蛮文化区和华夏文化区为主,另外还有羌狄文化区、吴越文化区、燕辽文化区等,根据考古发现,有的文化区比华夏文化区进入文明阶段还要早,但是华夏族居于核心区域,在与其他部族相互碰撞、交往、融合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吸收、接纳能力强。最终,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在黄帝的带领下后来居上、脱颖而出,吞并了其他部落、族群,成立了华夏集团。黄帝还把各族的图腾综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图腾——龙,所以我们是龙的传人。这就表明华夏文明形成之初,就是多民族融合而成,多元一体,华夏文化主宰了当时其他的文化,成为了主流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礼仪文化为主的民族之间的互动期,进入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轴心时代,那些大咖们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吧。同时期的西方也出现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释迦摩尼、荷马等先哲大咖。

重点介绍一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名丘,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之所以介绍孔子的成就和光环,就是为了证明孔子思想的伟大和巨大影响力,他创立的儒家文化现在已是世界三大文化之一。儒家文化的代表就是中国,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文化。

孔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述而不作,也就是说他的这些思想是先人们流传下来的,早就已经存在。说明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经过长期积淀,已经有了深厚的底蕴,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已经基本成形。只是由于生产力落后,记录、保存较为困难,只能口耳相传、看图说话。孔子赶上了好时代,他把古人先贤的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整理,并形成了体系。

到了秦汉时期,成了大一统的帝国王朝,是统一文化期。秦朝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秦始皇做了很多大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他把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同的文化进行了整合,统一文化由此开始。

大儒荀子的徒弟个个都很牛。其中有一个叫李斯的,鼓动秦始皇搞了一次大的运动——焚书坑儒,估计上学的时候被旬老师狠狠揍过,使儒家文化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

不过还好,没过几年,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就被灭了,紧接着又出现一个比较2的青年,贵族出身,打秦很积极,打架也很猛,四肢很发达,头脑也很简单,攻入咸阳后,顺便放了一把火,把宫中典藏的书又焚了一回,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不过还好,他也很快被一个逆袭的屌丝给灭了。

这个小混混出身的青年就是后来的汉高祖。是他开创了伟大的汉朝帝国,从此,汉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汉人、汉族、汉语、汉字、汉服等成为了中国的永久性标签。

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那为什么我们不称为秦人,反而称为汉人呢?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思想,在老百姓的心里秦始皇就是暴虐的代言人,谈秦色变,不得人心,谁还愿意称自己为秦人呢?还有就是大汉帝国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得到了国民的认可,也得到了周边蛮夷人的认可。其实,汉人最先是外族人对大汉子民的尊称,因为大汉把他们打服了、也打怕了,匈奴一开始很牛,后来被揍得服服帖帖的。一提起汉人,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自己听着也倍有面子。民族认同感就此形成。

刘邦是一个很有为的“青年”,建国后,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立刻恢复前人的文化思想。因为焚书坑儒是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只有十几年,还有好多的儒生、文人都还健在,在民间的很多典籍也没有全部烧掉,有的藏在墙缝里,有的埋在土里,该收集收集,该口述口述,把古圣先贤的学说进行了收集、整理、抄录,基本上保存了下来,这才使中国文化不至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孔子写的《乐》就没有找到,失传了,所以变成了五经。《易经》是本奇书,有的人说,它早就算出了会有此劫,故意把自己“包装”成了一本占卜的书,所以没有被烧掉。可能有点扯。但是可不要小看这件事,这本书可是万经之源,群经之首,中国文化之始。

另一个是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总结来总结去,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了严苛的法制。刘邦意识到了光是依法治国是万万不行的,还得是以德治国呀。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因吧。但时代是思想之母,刚刚进行了多年的战争,百废待兴,国民都需要休养生息,现在提出来,有点儿不合时宜,没得办法,只能是先实行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为了表明心志,给子孙们树立榜样,刘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拜谒孔子的帝王,他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很牛的人,对,又是荀子,他的徒孙贾谊(他的老师是张仓,汉朝的宰相,也是荀子的徒弟,和韩非子、李斯都是同学)专门写了一本《过秦论》,详细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以此来弥补他师伯犯下的罪过。只可惜英年早逝,活了33岁就抑郁而亡。所以说抑郁症自古以来就有。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晃70年过去了,勤俭建国、休养发展期已经到点,国库的钱已堆积如山,时机已经成熟,历史走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家都知道,北边的匈奴觊觎中原的文明,一直在骚扰大汉。这时候,又一大儒出现——董仲舒。他为了迎合汉武帝的口味,提出了“尊王攘夷,大一统”的思想,两个人一拍即合,所以就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

这里可能是有点儿冤枉他们,他们没有把其他家的思想毁掉,也不是不让他们发言,也就罢免了几个不识时务的官员。董仲舒在继承了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其他百家(其实,主要的也就只有12家流派,后来觉得小说家、医家、兵家没有什么重要的学说,就成了9家,所以有三教九流一说)学说里的精华,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学问——经学。这里边也分为两派,老是互掐,后来又统一了。

从此,汉朝以后,经学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一个特有的专用名词。其他的经就不叫经了,一说经那肯定就是研究儒学学问的学生。

两汉时期,那绝对是历史上儒家文化最快乐的时光,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奠定了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成为了官方的统治思想。秦皇筑基,汉武铸魂。自此开始,儒家文化成功上位,深刻影响了中国以后2000多年的历史,虽有低谷,也有过挑战,但是主流已经形成,基础已经奠定,而且还非常牢固,所以老大的地位从未在根上被撼动过。

东汉初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儒家文化确实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中国的儒家文化确实厉害,牛!牛!牛!最终还不是被中国文化所同化了,你不能否认这点。我们的文化就是这么强大。那为什么佛教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且还能让它在中国发扬光大呢?包括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从西边传过来的,还都让它们得到了有效的继承和发展。

原因有两个。一是共同的认知和高度的认可。它们的这些思想,在古人的思想意识里早就有了,早就生根了,这些不过是小儿科。只是我们的思想更丰富、更复杂,想的更多,想的更长远罢了。虽然思想是有,但有的思想需要激发出来,需要把它提炼出来上升到一个高度,也就是把它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

二是由我们文化的包容性和优势互补性决定的。华夏“集团”成立之初,就有很强的包容性,有很强的吸收力、接纳力、辐射力。只有博采众长,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同样的事情如果是在西方,它就很难发展起来。因为西方是宗教社会,具有排他性,我的信仰你必须接受,不接受我就揍到你接受为止,十字东征军、美日贸易战、中美贸易战等等归根结底都是这个原因。

当然,我们可不是盲目的全盘接受(但是近代确实犯了些小错误)。好的方面,我们就接受、消化、坚持、巩固,不好的方面,我们就给你改正。把优点充分吸收并加以发展,缺点该摒弃摒弃该完善完善,这就是优势互补。

佛教发源于印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德国),到现在,印度还有佛教吗?欧洲还有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西方国家还有多少人讲马克思主义?这是什么原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好遇。我们就是那个伯乐,其实它们应该感谢我们。

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宋金辽时期,是一个民族汇聚、民族对垒,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交融期。说白了就是大动乱时期,也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结果是什么?这些民族都回到了祖国妈妈温暖的怀抱。中间的隋唐时期,是一个充分彰显民族自信期,也算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高潮、鼎盛期,中国文化产生的能量得到了充分显现。

一提到佛教,我就想起杜牧的一首诗,南朝480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充分说明了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鼎盛,唐朝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佛教说汉语,把佛教完全中国化。惠能、玄奘、鉴真这些大咖大家都知道。

后边的朝代就简单提一下了,因为道理都是一样的,不用老是重复。元朝时期是文明冲突的民族交汇期,明朝时期是文化失序的王朝动荡期,清朝时期是文化融合的民族自觉。

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长达400年的动乱期,中间就司马家族有个短暂的统一,可是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没有消停过,接着是五胡乱华。这段时期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儒家文化发展比较缓慢,玄学兴起,但是门阀士族(大部分是儒家的代表)一直左右着历史的进程。

有一个少数民族的皇帝不得不提,他为中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山西大同人,他在他祖母冯太后的支持和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迁都。二是通婚。可以说他是在面对着重重阻挠、重重压力下艰难完成的。他还把自己的姓改成了元,也叫元宏,不过他也是英年早逝。那他为什么甘愿顶着欺师灭祖的帽子,还非要融入汉族文化呢?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元宏采取的有效措施很快就得到了彰显,一通婚,游牧民族的野性和汉族的沉稳就这么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隋唐帝国。杨坚和李渊他俩都有鲜卑族和汉族的血统,是亲戚关系,杨坚是李渊的姨夫,打架都很猛,大唐还把北边的突厥赶去了欧洲,这边呆不住,让他们去那边创业了。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化过程(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文化的沿革过程),到现在基本上缕清楚了。说白了就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一个互殴的过程,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冲突交融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中华大一统的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长期的积淀、洗礼、冲刷、浸润、磨砺,慢慢的一点一滴的汇聚到一起,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

中国文化就是以儒释道为主,以诸子百家为补充的文化,儒家是老大,是正统,是主流,起主导作用。后来,儒家文化又几经变革,从经学到两宋的程朱理学到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再到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的实学。

先讲到这里,下来再慢慢往后缕。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