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市> 正文

非洲小伙 东莞淘金|埃塞俄色系军团漫画全集比亚|东莞|华坚

  埃塞俄比亚大学生“小上海”5年前踏上了来东方“取经”的道路,他抱着学点技术的梦想来到中国,走进工厂流水线,学习中文和制鞋技能,喜欢上了中国生活,并想长久留下来。

  到中国学技术

  “小上海”有很长的埃塞语名字,也有英文名字kidus。2013年,他和同伴们刚来到东莞时,因为外文名字太长不好记,中方领导就给他们每个人取了一个和中国城市名字相同的称呼,“小上海”这个中文名便由此而来。

  “小上海”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父母都是当地的公务员。在第一次来东莞之前,中国对于“小上海”来讲是个神秘的地方,他只是在课本上知道中国曾经在非洲援建过坦赞铁路,在电视上看过中国功夫。成龙出演的功夫电影尤其对他有吸引力,孩童时代,他还曾对着电视一招一式地比画学习。

  前几年,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建厂,把东莞成熟的制造业模式移植到非洲大陆。华坚鞋厂在埃塞俄比亚发布招工启事那时,“小上海”还是一名大学生。不过,从小动手能力就特别强,经常拆玩具玩的他发现自己不擅长学习理论知识, 更喜欢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父亲的建议下,“小上海”便暂停了学业,抱着来中国学习制造技术的目的到华坚应聘,并顺利通过了考试。

  “刚来时真的很痛苦,一切都是陌生的。”刚到东莞不久,“小上海”和同伴们就被送到了江西赣州进行封闭培训。当时是冬天,低温冻雨的天气对于从小在热带长大的“小上海”来讲是个极大的考验,他只能靠不断加穿厚厚的棉袄来防冻。

  “小上海”最初就是个“中文盲”,只能说“你好”之类的简单用语。“中文太难学了,经常今天学的明天就忘记了。”中文中经常要使用的成语、比喻、谚语,相同的字词在不同语境中不同的意思,这让“小上海”学起来非常吃力,他只能随手带上笔和本,遇到不懂的就记下来,然后去询问身边的中国朋友。

  课堂之外,互联网视频网站是“小上海”学习中文的主要阵地。每天晚上,他都会在网上刷电视剧或电影,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当你必须要学会某项技能时,你就一定会逼着自己学会。” “小上海”在中文学习上表现得尤为积极和勤奋。培训期间,有两三个月时间,“小上海”还被安排到车间学习如何制鞋。这让他实现了来中国学习技能的梦想。在流水线上,他穿上工服站在中国工人身旁,把每一道工序都学了一遍。

  制鞋“翻译官”

  在完成培训后,“小上海”没有像其他同伴一样回国,而是被安排留在了东莞。“我的工作就是翻译鞋子的。”这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对自己的工作的介绍。在华坚总部,专门有一个团队负责在埃塞生产的鞋子的研发和设计工作,在实验室内,几乎每天都会有不同品种的鞋子“诞生”,“小上海”的工作就是发挥自己中文水平比较好的优势,从中方设计研发人员的手中获取新鞋子制造“秘笈”,然后再把它翻译成埃塞俄比亚的语言,用邮件传给家乡的工厂。

  “小上海”对这份写造鞋说明书的工作相当上心。这既需要他有过硬的语言翻译能力,又需要有制鞋的专业知识。“我一旦翻译错了,那边的工人可能就会造出不良产品。”必须要认真是他每天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他甚至能发挥中文字同意不同的魅力,用“桥梁”一词来比喻自己的工作,“我就是中非研发和生产部门沟通的桥梁。”

  “小上海”现在东莞每个月大概能拿到一千多美元的收入,大概相当于两万多的埃塞俄比亚比尔。在埃塞俄比亚,这属于绝对的高收入。

  爱吃韭菜鸡蛋馅饺子

  在东莞工作久了,“小上海”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他沟通,很难再听到老外的口音,他甚至能用微信无障碍沟通。现在整个华坚的东莞园区内,只有“小上海”一个固定居住的非洲人,中国的工人见到他非常友好,事事都会给他提供帮助,这让“小上海”几乎无障碍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工作之余,“小上海”喜欢在网上购物,埃塞俄比亚没有电商平台,中国网络购物的便利性总是让他大为惊叹。他还利用节假日出去旅游,更大范围地了解中国,北京、上海、深圳、桂林的知名景点他都去过。

  “小上海”喜欢吃中国的饺子,尤其喜欢吃韭菜鸡蛋馅儿的。厂里的食堂饺子供应比较少,他经常跑到外面的餐馆吃。非洲人生性活泼,爱唱歌跳舞。“小上海”将这一习性也中国化了,傍晚出去散步时,看到大妈们跳广场舞时,他还会经常不由自主地参与进去。

  “小上海”的节假日也是“入乡随俗”的,春节期间,他可以回非洲探亲。“我是想长久生活在中国。”谈到未来,“小上海”很希望能够长久留在中国,变成一个“新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