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安市> 正文

他联合国内外百名学生 发起建5寻龙夺宝三毛钱看00公益图书室

2017-05-16 吉安市
(原标题:他联合国内外百名学生发起建500公益图书室)

刘楠鑫

信息时报消息,刘楠鑫来自彩云之南,目前是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三学生。2016年3月,他以“毕业后公益图书室”为纽带,联合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100名优秀大学生作为共同发起人,号召在校大学生一起捐献闲置书籍,并联合社会企业、组织等一起开展活动,向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等场所搭建公益图书室。

身处人类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连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相关。”每个人的举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另一个人的轨迹。而当这些人汇聚到一起时,那股力量将会更加强大。公益便是如此,它是千千万万爱心人士的力量汇聚,力图将“帮助”传递给最需要的人群,从而让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变得更加美好。

2016年初,来自广州大学大二的学生刘楠鑫通过联合国内外100名优秀大学生,共同发起了“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号召国内4000万在校大学生捐献出自己的闲置书籍,传递给那些身处偏远山区的学生,如今已在全国建起了500多个公益图书室,尽力改变着当地学生的阅读状况。

同时,这项公益之举还带动了不少社会企业、机构、组织的参与,让当初的“小雪球”得以发展成今日的规模。短短一年多时间,“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已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校园公益组织。在这个过程中,20出头的刘楠鑫和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也获得了极大成长。

抉择:“误打误撞”的公益路

刘楠鑫今年不满21岁,但身上流露出的干练、成熟、商业等气息,已让不少人误以为他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在做公益期间,甚至还有人怀疑他是否“别有目的”。对于这些外人给予的认知和质疑,刘楠鑫都轻描淡写地带过,还坦率地表示自己走进公益之路纯属“误打误撞”。

很长一段时间,刘楠鑫都认为商业型的创业才是自己的目标,“要在大学赚取自己的第一桶金,而且一定要做成一番大事业。”自初中开始,他就捣鼓起了各类小生意:卖书、卖零食......来广州上大学后,他发过传单、做过推销、帮过学校周边的流动商贩建立线上运营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兼职不仅让他赚取到了一定资金,也让他的综合能力获得了提升。

刚上大学不久,刘楠鑫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不足:无法清晰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专门去找发传单、做推销等的工作,强迫自己去直面问题。起初因害怕怯场,他提前写好小纸条并背熟上面的内容。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自己的表达障碍消除。如今,谁也想不到这个能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的大男生还曾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

在一次次尝试中,刘楠鑫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大二时,学校附近的流动商贩因受管制无法在校内进行摆摊,刘楠鑫便免费帮助他们开通了线上运营,将学生的需求与商贩的经营搭建了起来。此举获得了学生和商贩的认可,同时也让刘楠鑫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之后,他开始跟一些朋友探讨公益之事。

起初,刘楠鑫认为一切事物都可通过金钱来衡量,而自己更以“创造出一个能获得巨额融资、站在时代风口上的项目”为目标。但不久后,他意识到,事情还是得一步步来,自己在大学最需要获得的还是“能支撑未来走得更远”的能力。刘楠鑫发现,如今很多创业者都涌向了商业创业,就如当初的自己。那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公益践行呢?幼时留守儿童的经历,让他知道偏远山区的孩子有多渴望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再加上恰好有投资方的助力,“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就这样诞生了。

孩子们制作公益书签。

凝聚:当水滴汇成溪流

作为山区出来的学生,刘楠鑫对当年缺乏书籍的状况记忆犹新:“一本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的《新华字典》被一届又一届的同学翻得纸面发黄,字典背脊被几根大麻线不规则地串在一起,纸张东残西缺,查字比寻宝还难。”此外,“全校几本公用书籍也破烂不堪,但老师和同学仍然把它们当宝一样,锁在学校最安全的地方,仅供上课小心翼翼地使用,一届届传承下去。”

他发现书籍仍是山区学校的致命短板。与此相反,社会上则有大量的闲置书籍。如果能将这些闲置书籍传递到有需要的人群中,那么这些也就不再是零价值的物品了。

不过,刘楠鑫觉得公益并非靠单打独斗就能做成,也不是一群人闷头干活的金钱交易。“公益要接受整个社会的监督。”于是,他通过百名联名发起人投票活动,向各大高校寻求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让更多热爱公益的同学参与进来。

由此,“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先以公益模式号召国内在校大学生捐献自己的闲置书籍,而后再将这些书籍配送到偏远山区的学校,搭建起一座座公益图书室。这些闲置书籍主要来自学生、企业、社会人士等。自2016年3月以来,他们已在各地建立起了500多站公益图书室。

除了建立公益图书室外,这种公益模式还搭建起了一个互联网组织系统,让大学生们得以更快成长。

据了解,其平台参与者包括发起人、负责人、志愿者、义工等。其中,首批项目发起人则是连同刘楠鑫在内的100名各大高校学生,主要负责项目规划、资源链接等。随着规模的扩大,如今发起人也扩展到了500多人。刘楠鑫说,除了号召更多高校学生参与外,“毕业后公益图书室”也联合了上百家公益组织、社会企业一起来开展活动。

当一滴水落到地上时,它很快就会干涸;而当无数的水滴汇聚在一块时,它们便成了一条溪流,可以源远流长。通过大学生们的身体力行,“毕业后公益图书室”的队伍也从“小水滴”变成了“溪流”,凝聚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公益寄语:

“大学生就应该是积极向上,有活力,有自己的追求。而且普遍来说,大学生的课比较少,课余时间应该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只要不影响学习,多做有意义的事,我相信家长们都会支持的。”

——邹绍英(两位发起人李达、李欣的母亲)

“每一位毕业后的小黄人们,你们都是有担当的九零后。让我们共同勉励,带着一颗感恩之心携手共进!”

——江西吉安地区千图计划发起人张华老师

“如果现在问我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我会说,去培养自己的学识,去拓宽自身的视野,去温润自己的情怀,做一次真真实实的公益。

——四川理工大学发起人卢劲含

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姜生13826238003

毕业后公益图书室020-36776471

捐书点正在全国范围建立,以下是捐赠毕业后总部收书点:

广州白云区总仓:

详细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道新科大厦1楼

联系人:13826238003姜林

快递包裹请注明:毕业后公益图书

(请各位捐赠者自付运费,谢谢合作,烦请谅解!)

执行:建立公益图书室

2016年3月14日,“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开展了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公益活动。“以广州大学为主要阵地,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七所学校为辅。”当时参与的志愿者有上百人,共收到上万本旧书。首战告捷。

随后,公益活动的场次越来越多,所获书籍也随之增多。不过,书籍的捐献也有自身标准,如辅导类、科普类、历史故事类、地理游记等较适宜中小学生的读物,“这些收来的书籍会统一配送到一个位于广州白云嘉禾望岗的大仓库,共可存放上百万册书籍,日常则有四五万册的书籍存在此处。”刘楠鑫说。

此外,这些书籍在配送之前还要经过二次筛选,将不适宜孩子阅读的书籍一一剔除,将不同的书籍分门别类......经过统一调控和配置后,才能经负责人签字寄往目的地。

与书相关联的则是图书室。刘楠鑫说,“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只专注做与书有关的事情,包括公益图书室、爱心图书角等,尽量将书籍配送到那些有需求的地方。因此,有需求的地区可在“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公众号后台提起申请,“通过一份表格填写,便可帮助一群孩子实现读书的愿望。”刘楠鑫解释道,团队也会根据表格反馈来审核、分析,再根据表上人数、性别、年级等占比来配送书籍。

考虑到成本及效率问题,这些审核都会在线上进行,如无意外的话,“从提出申请到配送书籍再到公益图书室的成立,大概只需10天时间。”虽然团队不会对这些公益图书室的申请进行实地考察,但也会由离这个图书室地理位置最近的项目发起人来进行验收环节,以确保书籍的落地。这种强执行力也是“毕业后公益图书室”能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每个公益图书室的规模不一,书籍数量也各异,大部分保持在1000-1500册之间,但也有的高达几千册。“规模大小还得结合当地状况及认捐情况而定。”据刘楠鑫透露,其中规格最高的图书室花费了15万元人民币去打造,费用则是由社会企业来爱心捐助。

“毕业后公益图书室”成立一周年合照,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们。

感染:让更多力量参与其中

如今,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在国内外已有500多位发起人,拥有数万“小黄人”(志愿者),连接了上百家企业,在各地建起了500多站公益图书室,“每天都有两位数以上的人加入毕业后公益图书室。”而这些全都是出于爱心公益。

刚起步时,“毕业后公益图书室”也曾资源匮乏,之后通过举办大型捐书等公益活动,才引来更多人关注。“我们将自己的梦想传递给大家,吸引有共同理念的人进来,大家一起并肩作战。”刘楠鑫说,目前“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凝聚了多方力量:学生是创意提出者和执行者;企业方面则作为资源提供方,拉动了公益图书室的发展;志愿者和义工在传递理念上尽心尽力......达到了资源互补,一起来做公益的愿景。

在这个庞大架构中,学生队伍能人甚多:有被大大大大亲自接见的大学生创业者,有被教育部保送出国的学霸,也有春晚明星、励志网络红人等。不管身处何方,他们都在为“毕业后公益图书室”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公益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是生活之上。”刘楠鑫道出自己的感悟。

与此同时,“毕业后公益图书室”还联合了刘凤瑶、倪中乐、张圆圆等500多位意见领袖;2000多个优秀社团;兼职猫、我筹吧等上百个企业;广东狮子会、人人公益、北辰青年、腾讯公益新青年等上百家公益组织;还有数十个地方及政府及事业单位......堪称“最会联合的组织”。

令刘楠鑫和团队伙伴们颇为感动的还有路人的参与,这些情景历历在目:团队在汕头市第一中学老校区举办公益活动时,有位捡垃圾的大叔向志愿者“扔”下还带有泥垢的100元人民币;本来在乞讨的大爷看到团队在开展活动连称“功德无量”,也不好意思要钱了;有位六七岁的“志愿者”被活动吸引而加入,帮忙将宣传单发给路人;还有老爷爷冒着寒冷天气带来了书本,特意买来作业本和文具,说想要捐给有需要的小朋友......

这些感动的瞬间鼓舞着“毕业后公益图书室”的大学生们,让他们知道公益是有力量的,从而继续坚持前行,于润物细无声之间去发生改变。

“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相关。”

成长:平凡中散发的光芒

“让书成为力量,让大学生得到成长。”每个参与者在这里都能获得一定成长:独立、友爱、宽容、合作.....对于创始人刘楠鑫而言,这些改变更是来自做事方式、眼界、格局等方方面面,让他在打开视野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社会经验。

来自山西运城的张格,目前还是一名高三学生。本应好好准备高考的她,却将一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募捐书籍活动中来。“只要合理分配时间,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为此,张格还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完成山西省内第一家属于毕业后的公益图书室。“不想让更多孩子与我小时候一样,没有书读真的很痛苦。”而在参与“毕业后公益图书室”期间,她也遇到了不少良师益友,让她学会以更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事情。

大一学生谢少婷曾是叛逆少女,与同学打过架,跟老师起过冲突,而在偶然的机会接触公益活动后便犹如获得了新生。在筹办捐书活动时,她多次奔走在学校各大社团及周边企业中,最终获得了大家认可,组织捐出了价值10万元的书籍。

“原来我除了会打架闹事外,也会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以后会将关注点从自身发展更多地转向社会责任感。”少婷说,自己一路走来,也受到很多人感染,希望能将这种善继续传递下去。“公益不仅仅是个人对世界有所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更是让我可以更亲近地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情。”

参与者周杰龙也感触颇深:“从当初什么都不懂的书呆子,到现在能独当一面的负责人,无论是个人担当、心智成熟,还是为人处事都是毕业后带给我的蜕变。”当看到周边刚进大学的师弟师妹时,他就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不自信,无主见,一脸茫然。“很庆幸在外面摸爬滚打之际,遇见了毕业后,收获了一群战友,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毕业后人。”

目前,“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团队已在四川、云南、广东等地的偏远山区建立了500多站图书室,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他们始终相信:一群平凡的大学生也可以做成一件不平凡的事。“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单纯地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怀疑,没有心机,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对话

“连结更多人群参与其中,继续扩大规模和影响”

记者:除了筹建公益图书室、爱心图书角等外,团队接下来还有哪些计划?

刘楠鑫:下个月将计划开展“周末支教”活动,组织一批有教育资历的社会人士于周末深入到山区农村去支教。此外,大学生“一对一辅导”中小学生和社会“一对一帮扶”等都还在试点、规划中。不过,有很多资源是我们消化不了的,我们现在只专注做与书有关的事情,有自己的主线。接下来,我们还会建立“毕业后共享图书室”,将部分书籍放在高校的周边场所,学生们可通过“以书换书”的形式来实现书籍的共享,目前这部分也还在试验过程中。

记者:在做公益图书室过程中,团队有遇到哪些较大阻碍?

刘楠鑫:首先是在可视化视频制作上,我们希望能将大学生们做公益活动的过程记录、剪辑下来,而后呈现给社会大众,去传递一种正能量,同时也希望能感召更多的人群来一起参与这趟美好的公益之行。不过,由于人手缺乏、工程量较大等因素,还未实施。另外是书籍方面,书是永远有缺口的,所以如果学生、社会个人、组织、企业等有闲置书籍,可以将书籍交由我们传递给那些有需求的孩子们,不再让它们成为0价值。

最大的难题则是物流,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困扰,因为只有物流会产生大量费用,而在校大学生根本无力承担。如果能建立起物流链,或有大型物流平台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则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过,一切都还需要我们慢慢努力,先要将这个公益平台做好。

记者:你希望公益图书室能给社会带来哪些改变?

刘楠鑫:公益可大可小,谁都能做。我们先从二手书做起,因为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而书的影响则深远而持久。我们希望让书有人看,让人有书读,让书成为一种力量。同时,这也是个很好的平台,对别人而言是物质、思想上的帮助,而大学生自己也可从中获得对社会的认知等,是一个双向的成长。

记者:作为创始人,你对“毕业后公益图书室”有哪些愿景?

刘楠鑫:它是一个属于所有“毕业后”参与者的平台,到2018年,希望能在全国实现数百支队伍,同时建构、完善自己的管理系统,连结更多人群参与其中,继续扩大规模和影响。

(原标题:我曾经是留守儿童,我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原标题:他联合国内外百名学生发起建500公益图书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