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江市> 正文

1927:武王称圣明时光不会朽去

2017-07-28 九江市
(原标题:1927:时光不会朽去)

彭文斌文/图

岁月峥嵘,军旗猎猎。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90周年,南昌市积极对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和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统一进行提升改造。7月,我走访了提升改造即将竣工的“一馆五址”,重温那段光辉岁月——

南昌,花园角2号朱德旧居,沉静,唯有蝉鸣拂动树叶。云朵簪于这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民居之上。雕花飞檐记载着时光的容颜,也凝固着曾经的风云。我轻轻推开虚掩的门,往事潮水般涌入怀中。

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甘婧迎上前,轻声细语地撩开被风尘遮蔽了90年的光阴之帘。

旧居刚刚被修缮一新。还是那口天井,可以仰看阳光和星空。还是那圈朱栏,可以眺望旧时南昌城的风景,聆听浸满烟火味的市声。还是那些人,他们在暗夜里点起的思想火把,被岁月珍藏至今。我尽力屏息敛气,唯恐惊扰小楼的清静。

一楼,北侧,朱德卧室,一床、一桌、一椅而已。我久久伫立,渴望捡拾起散落于历史深处的几束稻穗,感受时光的细节之美。

朱德是1926年朔冬走进南昌城的。这位滇军高级将领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肩负重任,转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工作。他租住了这座江南风格的宅子,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丰富的军事经验,积极实施革命的军事政治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发展党的组织,扶植和指导南昌及周边县市的工农运动。厅堂里,摆放着一张旧行军床,它像一张展开的南昌老地图,尚留着一位伟人的气息。

1927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大大周恩来风尘仆仆到达南昌,夜宿花园角2号。是夜,周恩来与朱德长谈,共商起义大计。尽管此时朱德在党内的地位并不显要,但他苦心经营的“责任田”为起义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周恩来称他“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没有谁会想到,这座幽静的江南民居里,一枚火种即将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旧中国燃烧,最终成燎原之势。

厅堂之后,是一口更大的天井,阳光云影徘徊于顶。小心翼翼沿着木梯盘旋而上,工作人员拉亮了卧室里的那盏白炽灯。我的心突地一跳,仿佛见到一个奋笔疾书的身影。1927年3月31日,脱离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寓居于此,写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氏的反共、反革命罪行,指出蒋介石过去是假革命,现在是反革命。先生目光如炬,他从蛛丝马迹中敏锐地意识到,一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风暴就要到来。4月12日,蒋介石彻底撕下伪装,举起屠刀,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悍然举行“分共”会议,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饱经灾难的中华大地再次陷入血雨腥风。历史,将南昌推到了前台。

那是一段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光。

距离花园角2号一箭之遥的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是一个不小的庭院。院里栽满桂树、石榴树、广玉兰树,一派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几栋砖木结构的平房呈“匡”字形布局,相互间以雨廊相连。旧址曾是江西陆军讲武堂,创建于清末,乃清政府训练新军的机构。1927年春,朱德在讲武堂创办第三军军官教育团,接收学员1100多人,教育团以“要为人民服务”六字为基本训练宗旨,名义上隶属江西省省长朱培德的第三军,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领导。中国革命问题、农民问题、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观点,仿佛一场场化雨春风,滋润着一颗颗种子。党的支部建立起来了,优秀分子举起右拳向党旗庄严宣誓,教育团俨然成为南昌革命活动的基地和堡垒。到学期结束前,个别连队的党员甚至达到全连人数的三分之一。百花洲观音亭、西湖孺子亭成为学员们宣传革命的好去处。他们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公开提出“反对蒋介石独裁,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打倒蒋介石”的口号。

石榴挂果,正欲红时。我良久漫步于雨廊。午后阳光的笔法类似狂草,从各个角度奔泻下来。桂树掩映着白柱青瓦,鸟儿啁啾着窜入林阴,蝉鸣依旧有着1927年的韧性,不绝,不馁。我依稀看见,41岁的朱德迈着有力的步伐,从居住地到讲武堂,再从讲武堂到居住地,“平时只穿套粗布军服,裹副粗布绑腿,穿一双旧皮鞋,有时还穿草鞋”,常常因开会或工作忙,买个烧饼来充饥。斯时,白色恐怖正窒息着大地,草木无声。如何占领自己的精神高地,这是一个终生的命题。怀揣着一种神圣使命,朱德疾走于革命的前夜,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那道信仰的光芒足以穿透历史的尘埃。

一棵古樟向那座“工”字楼倾斜,虬枝繁叶,仿佛有无数的绿蝴蝶飞舞。这栋心远大学的教学楼,与古樟一道见证了“铁军”的峥嵘岁月。或许深藏于南昌市第二中学苏圃校区的缘故,叶挺指挥部旧址格外寂静,我甚至能听见清风拂过树影时的耳语。

我也听见了将军的铿锵之音:“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不知怎的,我忽然心潮汹涌,忍不住轻轻摩挲着青砖柱上的那块牌子,每一个文字都是那样灼热。它们分明是一个士兵阵列,依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它们,分明就是一个个青春蓬勃的生命,用热血写就了1927年这部编年体史书。

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进入江西地界,是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武汉政府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政府鹬蚌相争的结果。1927年7月11日,叶挺所部作为“东征讨蒋”部队前锋向九江开拔,贺龙的第二十军随后跟进。无意之间,中共秘密党员叶剑英得悉一个重要消息:汪精卫、张发奎密谋在庐山设下鸿门宴,准备扣押贺龙、叶挺,剥夺其兵权。他深感事态迫在眉睫,立即通知叶挺,叶挺随即通知了贺龙,他们当机立断,率军乘火车南下,向南昌集结。叶挺部队主要驻扎在城东南,指挥部设在心远大学。贺龙部队主要驻扎在城西北,指挥部设在宏道中学。二者互为犄角,遥相呼应。

楼道里空无一人。日照小楼朱栏暖。古樟穿拱门而来,翠绿欲滴。我就像一个探望母校的学生,轻手轻脚地打量着所有的事物。我隐约听到了一阵粤音,来自1927年7月30日下午的某间教室。那位“铁军”的灵魂人物面对第二十四师营级以上军官,冷静地传达中共前委关于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并剥茧抽丝,从容不迫地部署作战计划。他说:“宁汉合作已成定局,革命遭到了严重的危机。这次行动的具体任务,就是占领南昌城,彻底消灭南昌城内外的反革命军队。”

若干年后,心远大学的职员回忆了两次与叶挺相遇的印象:“他的眼睛炯炯发光,形态威武,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能干的将军。”

我久久凝视着那张英俊的肖像照,试图梳理将军的心路历程。

甘婧说,我觉得叶挺是一个悲情英雄。

其实,叶挺自己回忆道:“我幼年性格倔强,一直至成人没有改变。”一个具有英雄情结的奇男子,注定要在乱世扬眉剑出鞘,慨当以慷起大风。坚持、担当、念旧、重情,构成了将军的性格关键词;“振污世,起衰溺”,是将军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不能忘记,1927年,将军先后领导发动了南昌、广州起义;不能忘记,只要党一声号召,将军便百死不辞,成为新四军的缔造者;不能忘记,将军身陷囹圄5年,出狱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再次庄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不能忘记,将军坦荡荡的情怀、清朗朗的人格,“不辞艰难哪辞死,生死原来相游戏。只问此心无愧怍,赤条条来光棍逝”。

有的事,在历史的雨林中越长越挺拔;有的人,始终伟岸,不会随时光朽去。

若干年后,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如是评价:“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子固路165号,当年的南昌西大街48号,原为中华圣公会宏道堂,后成为贺龙军部驻地。我曾多次经由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却一直没有深入其中。此时,骄阳煎烤着砖墙。我有瞬间穿越的感觉,1927年那个凌晨,黑暗的天空腾起烈焰,仿佛地火喷发,正义的子弹从这里呼啸着飞翔。

贺龙指挥部旧址的升级改造工程正处于收尾阶段,好在甘婧熟门熟路,引我直接进入一楼礼堂。眼前,浮现出1927年7月30日的历史画面。那天,贺龙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开诚布公道:“国民党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有希望,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现在要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解放人民;我已经下决心跟党走了,愿意跟党走的,可以留下继续一起革命,不愿意的也可以走。”故人已远行,余音犹绕梁。我默默品读着门口的那副楹联:“两把菜刀起家宏业万里疆场任驰骋,一身正气立党为民千军统帅共推崇。”那个英武的“大胡子”似乎依旧坐在一隅,手持烟斗,面色凝重,在思考着什么。

指挥部旧址的大门保持着原貌,匾额上“宏毅道成”四字清晰可见。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字间,似乎有某种预言一般的暗示。革命的火种将从这座南方的城点燃,从此后,多少牺牲、多少风雨、多少壮烈,让历史祭台一次次高高耸起。

二十军进驻南昌后,贺龙要求——不许离开驻地满街乱跑,要保护群众利益,买卖公平,态度和蔼。短短几天,他迅速摸清敌情,谋划作战方案。防备森严的宏道堂,静水深流,貌似平静中,怒潮正积蓄力量。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亲自来访,就起义问题征求意见,还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贺龙回答得斩钉截铁:“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周恩来以前委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两位巨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将并肩战斗,一道吹响埋葬黑暗旧中国的第一轮冲锋号。

委贺龙以重任,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更是贺龙的性格、追求和信念综合的必然结果。他在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周逸群于1927年10月给中央的报告中说:“自师长以下莫不把贺龙视为神人。”当革命处于低潮时,贺龙鲜明而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他说:我认定中国共产党是最好的,我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只要共产党相信我,我就别无所求了。一语既出,掷地有声。1927年9月初,南下的南昌起义军到达瑞金,经周逸群等人介绍,贺龙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第二十军几乎损失殆尽的情况下,贺龙没有颓唐。他说:“我不甘心,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不久,他在湘鄂西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再次让红旗高高飘扬。

宏道堂后,一座两层小楼突起,当年,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等人寓居于此,并站在台阶上指挥了那场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歼灭了敌军精锐部队总指挥部警卫团。我缓步走进南面的小院。石凳、石桌已然泛青。几棵树侧立围墙边,像忠诚的岗哨。墙上,有一块黄字黑底的牌子,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任南昌市委大大黄霖的简介,这位曾经的第二十军特务营警卫连的连长生前留下遗愿,将骨灰葬在曾经战斗过的宏道堂。树,长青;树与树之间,黑泥肥沃。我肃立半晌,向一位战士致敬。我想,在黄霖的心目中,1927年是一盏永远的长明灯。

小楼一定听到了我的脚步声。我也谛听到了一声声坚实的足音,由远及近。阳光西斜,给北边的小院投下一束狭窄的阳光。甘婧脱口而出:“一米阳光!”我一阵激灵,是的,这个小院里的一米阳光,在90年前,却璀璨地闪耀了整个天空。

作别前,我欣赏了一幅刚刚挂好的贺龙油画,工作人员说是元帅女儿贺晓明捐赠的。满天霞光里,贺龙眉宇间舒展着笑容,胸前那条飘拂的红领带格外鲜艳醒目,热血,依旧在为这一片河山奔流。

出门,无意看见宏道堂二楼的壁上,镶嵌着一个硕大的“爱”字。

我太熟悉这幢四层长方形青灰色大楼。熟悉它的建筑风格。熟悉它的内部布局。熟悉它的气息味道。一次,又一次,我走近,我阅读,我触摸。江西大旅社,比一盘珍馐更具备色香味形。

故地重游,我希望寻找到更多的答案。人生的几何题多解,那些90年前的英雄在惊涛骇浪中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抉择,重新树立起一面革命的旗帜。

甘婧引我去参观一楼的喜庆礼堂。她轻轻合上朱红色的大门,示意我注意门的结构。是“大”“吉”“羊”三个字。两扇门组合在一起,的确足够喜庆。这处南昌人办喜事的场所,机缘巧合,在风云际会、洪流激荡的1927年,成为南昌起义的中枢部位,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当年7月27日,群雄齐聚南昌城。除周恩来外,同时到来的还有李立三、刘伯承、彭湃、吴玉章、林伯渠、徐特立等人,他们大多入住南昌招牌性建筑江西大旅社。当天,周恩来主持成立了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指挥前敌一切事宜。当起义已是箭在弦上时,张国焘却匆匆赶到,吹来了共产国际的冷风,试图阻挠暴动。素来温文尔雅、礼貌周到、老成持重的周恩来霍地站起来,双眼喷火,用拳头猛烈敲击桌面,怒声道:如果我们此时不行动,我只有辞职!斯人已逝,音容宛在。有微风吹来,夹杂着植物的清新。

二楼,25号房间,是起义前夕周恩来的工作场所。我静静地站在门外,岁月的河流带不走那个夜以继日处理纷繁事务的身影。“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这应是他彼时心理的真实写照。革命处于生死存亡之秋,作为中共中央军事负责人的周恩来深刻认识到南昌暴动的意义,我们的党不能成为刀俎间的鱼肉,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出口。

钟摆声中,大风暴就要来了。

31日,南昌诸人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发动起义。周恩来签发了由叶挺起草、以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贺龙和前敌代总指挥叶挺名义颁布的绝密作战命令:“我军为达到解决南昌敌军的目的,决定于明(一)日四时开始向城内外所驻敌军进攻,一举而歼之!”市内各主要街道,悄悄安置了起义军的岗哨。部队有序地执行作战部署。战士们在脖子上系红领带,左胳膊扎白色毛巾,将手电、马灯蒙上红十字的标志。起义的口令使人极其振奋澎湃:河山统一。

钟摆声中,暑热凝滞,唯有蝉鸣不绝于耳。

一个意外消息传来。贺龙报告说,第二十军一团的一个副营长投敌叛变了。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周恩来果断决定,起义提前两个小时。

1927年8月1日凌晨,战斗首先在松柏巷天主堂一带打响。西大街、大校场、百花洲、吕祖祠、张勋公馆、牛行车站……厮杀声四起,一炉熊熊的烈火,纵情焚烧着旧世界。南昌民谣唱道:“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啊嘻哈!嘻哈!嘻哈!我快活笑嘻哈!”此一役,全歼守敌3000余人,缴获机枪800余挺、步枪4000余支、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南昌第一枪,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征程,其意义不言而喻。诚如朱德后来在一首诗中写道:“南昌起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胜利终归属人民。”

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前,香樟树奋力伸展枝叶,掩映着那座《八一南昌起义》群雕。那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定格于时光深处,发出振聋发聩的回音。我放慢脚步,一一瞻仰纪念馆前的英豪半身雕像,其间多有牺牲者,比如恽代英、彭湃、颜昌颐、贺昌、廖乾吾、段德昌、朱克靖,无不曾经熠熠生辉。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将士有25000多名,而留下姓名者不足千人。生命如彗星划过天空。坚守信仰,所以高贵。那些看不见的手,托起了一轮新的朝阳。

我们不会忘记!

(原标题:1927:时光不会朽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