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萍乡市> 正文

退休老人办助学基金会 古稀爬雪山25年无贫困生失学

2017-05-03 萍乡市 学生   孩子   萍乡
(原标题:退休老人办助学基金会25年无贫困生失学)

在上栗县长平乡,有一群退休老人,他们不辞辛劳,长年奔波在乡村小道和高楼大厦间,或探访贫困学生,或联系结对帮扶,帮助长平乡面临失学的贫困生,至今已有26年。

26年来,由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倡导并创建的长平人民教育奖励基金会从无到有,资产已超400万元,该基金会从1992年发放第一笔助学奖学金起,至今已发放25次,共资助奖励学生3772人次,助奖总金额达225万元,长平乡连续25年无一人失学。

甘当义工带头捐款

2月9日,上栗县长平人民教育奖励基金会理事长陈碧清向记者介绍,基金会是一个经江西省民政厅批准登记注册、由单位和个人自愿捐款及用捐款利息和衍生收入奖学助学的非营利性地方慈善组织,1991年3月,由长平乡李维正、李怡章等一批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创建。

“基金会是一个唯有付出不图回报、只讲奉献没有俸禄的义务服务组织,老党员是基金会的主要工作人员,如基金会创始人李维正、李怡章已经工作了20多年,至今仍未停歇。”该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荣奇才说。

基金会制定了方向明确、操作严谨的章程和奖助制度,每年向全乡发出公告,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财务账目向理事进行公开通报,接受监督,募集捐款、费用支付、奖助资金年年张榜公布,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正因为有严谨的制度化管理,才让更多的爱心人士放心把资金捐到基金会。

在甘当“义工”的同时,基金会工作人员还经常慷慨捐款助学,李怡章、李维正等不仅个人捐款,而且是父子、夫妻、全家捐款。他们都是普通的工薪族,却把钱一次又一次捐给基金会,从而带动了更多爱心人士捐款。

退休老校长发起

在长平街头,人们经常看到一位白发苍苍、身材瘦弱的老人,他就是基金会的创始人、现年88岁的李维正。

李维正曾先后在萍乡镇、张家坊等地担任中心学校校长等职,工作期间,他常常自掏腰包给贫困学生交学费。1985年,李维正退休后,看到还有因缺钱而辍学的学生时,非常痛心,他想,要是有个资助农村贫困生读书的基金会该有多好啊。

1991年3月,李维正、李怡章等几位老教师组织发起创办长平人民教育奖励基金会,从此,走上了一条爱心奉献之路。

白天,他邀集同仁们走村串户,征询宗旨,广纳良言,募集捐款;晚上,他起草章程,四处传书,至今基金会的档案中,还保存着100余封他写给爱心人士的信件。这一义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和爱心人士的赞扬,上栗县长平人民教育奖励基金会自此诞生。

连续25年无人失学

现在萍乡七中读高一的长平乡长平村村民小李,父母都是残疾人,全家人仅靠一间杂货店维生,日子很是拮据。

“从孩子初二开始,基金会每年资助,700元、900元、2000元逐年增加,有时还会派人来看望我们。”小李的父亲李新发告诉记者。

71岁的谢师傅是长平乡落星村人,孙子小谢4岁母亲病亡,9岁父亲病故,只得投靠爷爷奶奶。

“我孙子从小学开始,就受到基金会的资助,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生活负担,孩子现在萍乡中学读高三,非常努力。10多年来,基金会一直在帮助我家,让我们感动。”谢师傅告诉记者。

“从1992年发放第一笔助学奖学金起,基金会至今已发放了25次,共资助奖励学生3772人次,助奖总金额达225万元,长平乡连续25年无一人失学。”长平乡校务委员会委员李新计欣喜地说。

受助贫困生回馈基金会

谈及基金会,在杭州工作的长平乡明星村人瞿刚感慨良多,“我是个孤儿,从初中开始,就受到了基金会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基金会,就没有现在在发电集团工作的我。”

“希望基金会越办越好,也希望受帮扶的孩子茁壮成长。我参加工作后,虽然也捐了几百元给基金会,但远远不够,等我事业发展得好一些,我会更加积极参与募捐活动,让更多的穷孩子不因贫困而辍学。”瞿刚说。

梁紫微邓凯露中国江西网记者周再奔

(原标题:退休老人办助学基金会25年无贫困生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