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萍乡市> 正文

把“传家宝天下女人心87”化为“真功夫”

2017-05-10 萍乡市
(原标题:把“传家宝”化为“真功夫”)

张永生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西萍乡市委大大在当地整治交通乱象动员会上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经常乘出租车了解社情民意,有几次被强制拼客,下车时付全程车费。另据媒体报道,杭州市长近日为体验当地“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打招呼,以普通市民身份实地暗访多个行政服务窗口,结果四件事都没办成。

之所以把两则新闻放在一起,不是因为它们让新闻当事人有点“囧”,而是它们让人看到调查研究的“值”。通过明察暗访、亲身体验,两位领导干部了解到真实情况,摸到了问题的症结。如果坐在办公室,翻翻材料、看看网页,未必了解得这么具体,或者即便从下级汇报、网友吐槽中有所知悉,也未必能感受这么真切,较真碰硬的决心或许就不会这么强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各地强化和改进调研工作,各级干部下基层听真话、察实情、知民意,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找原因、想办法,不少地方把干部下基层天数纳入考核,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微服私访”成为常态。但现实中,有些干部沾染上了调研“虚浮症”。《瞭望》周刊披露,这种“虚浮症”表现多多,还演化成五花八门的样式。比如,提前打招呼的“踩点式”,精选调研对象的“盆景式”,只听成绩、不听问题和意见的“歌德式”,只收集材料、不分析解决问题的“脱节式”,等等。“踩点式”的预演彩排、“盆景式”的以偏概全、“歌德式”的无视问题、“脱节式”的脱离实际,难免导致各种“空”——干部双脚“踩空”、头脑“发空”,导致问题“抓空”、决策“腾空”,结果是一些工作在“落实”声中“落空”。今年3月,国资委党委、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通报了两起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案件,其中,“决策不当”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关负责人缺乏调研、“拍脑袋”决策。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透析一些干部调研“虚浮症”的产生,既有认识问题,把调研当作差事,缺乏了解实情、解决问题的真心,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也有能力不足,尽管认识到调研的意义和价值,但方法不当、调查不深、研究不透,往往掌握不到“原生态”的社情民意,弄不清问题的现状与成因,也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由此而言,要让调研成为体民情、察民意、做决策的得力手段,关键在于树立正确态度、提升方式方法,把“传家宝”真正化为“真功夫”。

多些问题意识。调研,不仅要总结先进经验,还得研究现实问题。尤其是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日趋复杂,面临的矛盾更加尖锐,应该选择问题比较突出、情况比较复杂、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和领域,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有时候,也需要不按常规套路“出牌”、不走寻常“线路”,否则容易被人“牵着走”。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调研,就要听真话、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毋庸讳言,真话不一定中听,实情不一定喜人。因此,必须有直面问题、正视矛盾的勇气,既报喜又报忧,这样才客观、全面。如果只想听好话、只想看“盆景”,据此作出的决策很难做到科学,调研的价值也要打折扣。

努力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摸清了问题、掌握了实情,还要对之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下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功夫,把零散认识系统化、初步认识深刻化,找准问题的成因和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相形之下,那种转了很多地方、搜了很多材料,却拿不出真招实措的调研,难免要与决策成为“两张皮”。

把“传家宝”化为“真功夫”,既需要干部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更需要大力倡导务实调研之风,以完善调研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倒逼干部重视调研工作、提升调研能力。

(原标题:把“传家宝”化为“真功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