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隋唐五代名画之吴道子(吴道子是哪个朝代的人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有多高)

吴道子轶事

吴道子的传说故事中最有传奇色彩的,要属他一天时间画成嘉陵江山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天宝年间(742~755),唐玄宗向往四川嘉陵江的美丽山水,派吴道子前去写生。吴道子旧地重游,对蜀中山川之美的感受更加深切,他回到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唐玄宗问他在四川画了多少画稿,他回答说:“我没有画什么画稿,要画的都记在心里了。”唐玄宗让吴道子在大同殿当场作画。他仅用一天时间,便在大同殿壁上画成300余米嘉陵江大幅风光图。唐玄宗看后,联想到李思训用几个月时间画成的同样画幅,由衷赞叹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吴道子(约689~758),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出身贫寒,曾从以“狂草”闻名的书法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十几岁时便在绘画艺术上显露出众的才华。他青年时期先后在兖州瑕丘任县尉及逍遥公韦嗣立幕下为小吏。后活动于洛阳,得名于时,被唐玄宗李隆基所赏识,召入禁内,授以内教博士、宁王友等职衔,绘制一些表现玄宗宫廷生活的作品。吴道子绘画真迹没有留传下来。现存的所谓吴道子绘画多是历代的摹本。

隋唐五代名画之吴道子

山鬼图 唐 吴道子 石刻画 河北曲阳岳庙碑刻

吴道子绘画的生动性,在于塑造富于特征性和人们容易直觉地受感染的形象。他画《山鬼图》描绘的是一个行似恶魔的力士,肩抗利器,凌空腾跃,形象“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从此图也可以了解吴道子创作的宗教绘画“吴家样”在线描运用上所具有的“吴带当风”的特点。行笔磊落,笔势圆转,线条既有力度又有波折起伏变化,尤其在人物衣纹的勾勒上笔势更加紧劲飘举,富于动感,有如当风吹动的复杂变化。


隋唐五代名画之吴道子

六尊者像(局部)唐 吴道子 绢本 设色 故宫博物院收藏

吴道子具有精湛的功夫,作起画来,充满了激情,往往“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自由自在到了极点。画起人物来,即使是巨幅作品,可以“或自臂起,或从足先”,“既会其身,果应其口”,因而获得“肤脉联结”的效果。对吴道子的这种表现,张彦远的阐释是“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隋唐五代名画之吴道子

维摩诘像 唐 吴道子

吴道子的作品之所以生动,之所以能感人,就在于形象如“生龙活虎”。这便是他能“守其神”的独到之处。然而“守其神”,还要有守的法则,这个法则便是“专其一”。“一”是指绘画的整体,亦即绘画的全局。所以“专其一”,便是作画要顾到形象塑造的整体,才不会产生“谨毛而失貌”的弊端。正因为吴道子能把握“专其一”的法则,所以画起人物来,无论是“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不因此而失调。据说他的有些作品,还“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傍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在这些方面,他的技艺胜过六契的张僧繇。从绘画的发展来看,汉代尚在“稚拙阶段”,至魏晋南北朝开始摆脱“稚拙”的表现。到了唐代,不但不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而且在艺术刻画上已达到精巧的程度,吴道子在人物画上的这种成就,是绝好的例证。

隋唐五代名画之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唐 吴道子

吴道子的画格,与前代的顾恺之、陆探微不同。顾、陆是笔迹周密,吴道子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甚至“离披点画,时见缺落”。在创作上,点画缺落,而仍然不失其神,这分明是“笔不周而意足”,或即是“遗貌取神”。这种表现,是“笔若无法而有法”,在“僻僻涩涩中藏活活泼泼地”。所以苏轼评论吴道子“出新意于法度之内,奇妙理于豪放之外”,在绘画艺术上,是一种高度的表现。

关于绘画人物,历来论画者推崇:“用笔全类于书,贵乎笔力,在乎柔中生刚,画近若远,思存远至。”就是论述书法对于绘画的作用。吴道子出身于画工,在书法上用过功,所以他的作品,自题者不少。吴道子的用笔,早年差细,中年似莼菜条,流畅而又有顿挫。明代周履靖撰《天形道貌》,提到历代衣褶描法有十八描,其中柳叶描与枣核描,便是吴道子的描法。

隋唐五代名画之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唐 吴道子

绘画史上画家的创造,被尊称为“样”的不多。样即“样子”,亦即楷模的意思。古代的画家中,被称为样的,有张僧繇的“张家样”,曹仲达的“曹家样”,再就是吴道子的“吴家样”,还有周昉的“周家样”。

吴家样固然有吸收张家样长处的地方,但是吴能巧变,不受张之法度的束缚。同时,吴又能突破曹家样自北齐以来在画坛上的支配地位。吴道子的山水之体,是一种笔简意远,近乎粗放的逸写。这样的作风,与那个时代李思训一路工整巧密的山水画相比较,显然是一种新的创格。如果与王维的“重深”、朱审的“浓秀”、杨炎的“奇赡”、王宰的“巧密”等风格相比,更见出吴道子在当时是异军突起。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他“古今独步”,“山水之变始于吴”,并非过誉。

吴道子的有些作品,纯是白描,当时被称之为“白画”。吴道子每落笔前,“必凝视(壁上)良久”,直接以“木柯(朽)子起稿”。清代民间画工作壁画,凡不用“漏稿”,能够拿起“木柯子”直接在粉壁上勾出初样的,被称为“道子术”,意即吴道子的一套技术。

设色方面,吴道子不像当时的一般作品那样绚烂。宋朝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中说:“尝观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宣和画谱》载:吴道子的设色,有的“所施朱铅,多以土石为之”,总之是一种“轻成色”的表现。在设色浓艳的盛唐时代,吴道子的简淡傅彩,自然显得格外新奇出众。

徐悲鸿先生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很可能是依据吴道子粉本摹写传世的作品。此卷画中的人物,雍容精妙,比例相称,动作变化,游行自在。其他像旌幡器物,冠带环佩,亦无一懈笔。

传为吴道子所画《送子天王图》,描写了释迦降生于净饭王的故事。前段所画送子之神和所骑瑞兽紧张而愉快,后段更表现出净饭王所具有的崇敬心情,烘托出释迦的不凡和无上的威严。

隋唐五代名画之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局部)唐 吴道子 纸本 白描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

《维摩诘像》是以吴道子绘画风格描绘维摩诘形象的最生动传神、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画中维摩诘手执麈尾坐于胡床之上,身子前倾,凝神聚眉,思虑深邃,成竹在胸。画家以流利刚健的线描一气呵成,确有“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之感。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