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中山国资委)

导语:中山国的前世今生:戎狄立国,与领袖一个名字,将赵国一分为二,外来户纵横中原200余年,两次被灭,成功复国

春秋战国时代的华夏社会,是一个诸侯林立,邦土分离的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战国几百年间,华夏这块沃土先后出现了一百零九个或大或小的国家,这一百多个国家经过几百年时间的兼并和分裂,最终留下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其他的近一百个国家,基本都是默默无闻,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仅限于一部分历史学家的视野范围,我们知道所谓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重合度非常高,换句话说,强大的国家终究是那么几个?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正是基于这种历史现实,绝大部分小国的历史仅存在于某某年,某某月,某个大国灭亡某个国家,有些小国甚至历史中很难找到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但是,这些小国他们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他们对整个华夏社会历史也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就像一部电视剧的配角一样,如果缺少他们,再耀眼的明星也无法拍出优秀的作品。

本文试图探索春秋战国时代那些小国家的成长过程,本文将以蕞尔小国中山国的“生老病死”为研究对象,它为何会沦为中原国家的公敌,同时它又是如何在夹缝中一步步变强,本文将做出简要分析。

中山国的前世今生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代延续200余年小国,它的体量虽然无法与齐、楚、秦、晋这样的大国相比,但比起那些绝大部分人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小国,中山国又只能算是一个“三线”明星般的国家,有历史学家认为,像战国七雄那样的国家算是万乘之国,而中山国虽是千乘之国,但也是九千乘之国;中山国在三家分晋后被魏文侯灭亡,不到20年,又成功复国,此后又被赵国彻底灭亡。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中山国故地在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所谓“方五百里”,这样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国家,它从何而来,又要向何处去?我们有必要先弄明白这个小国的前世今生:

外来户戎狄中白狄建立中山国

欲论其国,先论其人,中山国的人民从何而来?是今天石家庄的土著吗?明显不是,在中山国建国之前,中山先民在华夏大地已经奋斗了数百年;中山族源乃是戎狄中的白狄,其祖先正在今天的陕北大地,在与中原政权和自然的斗争中,白狄的一部分先民披荆斩棘从陕北一路迁移到了太行山一带,并且逐渐在这里安家。

中原政权将这支白狄称为鲜虞,经过几代鲜虞人的休养生息,放牧农耕,作为“外来户”,他们终于在这块更靠近中原的地方筑起了城,也扎下了根,这便是中山国的前世。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带着草原游牧民族的血腥和血性,鲜虞人征服了一块又一块土地,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张,鲜虞人的部落便发展成了中山国,因为城中有山,他们的国家便叫中山国,“中山”与领袖孙中山“同名”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

中原各国为何视为中山国公敌?

我们发现,中山国从白狄到鲜虞再到中山,是一个坎坷不平的国家,他从一出现,就被人人喊打,像过街老鼠一般,中原各国视中山为公敌,人人得而诛之;先有邢侯搏戎,又有齐、鲁、宋、邢卫五国联盟攻击,晋国从三家分晋前开始灭亡中山国,直到三家分晋后的魏国灭亡中山,后来被赵国彻底消灭。

中山国像过街老鼠,更像打不死的小强,一直被灭亡,一直在复活。到底是什么原因,中山国竟然会如此招敌,它究竟做了什么?

中山国的出身原罪

鲜虞人从陕北来到太行山,为了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他们必须双手带血,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夷夏之别自古有之,在那个年代,中原人对周边所谓蛮夷的称呼,夷狄如“禽兽”,这便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在中原人的眼里,夷狄出身的中山国,是有原罪的,这是出身原罪,像电影《牧马人》中男主角许灵均认为自己有出身原罪一样。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当时,在中原人的眼里,这就是一群茹毛饮血的禽兽,有这样一个国家存在于中原大国的身边,这是中原大国的耻辱,因此中原国家都想将中山国除之而后快;这种出身罪是鲜虞人不可避免的原罪,尽管他们声称自己是姬姓的一支,但在那个没有DNA和身份证的年代,他们的辩白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当然,我们不能从今天的角度去看,认为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任何时代,我们不能抛开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评价。

中山国血腥的出道方式

根据史记和左传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鲜虞人部落成为中山国的过程,颇为坎坷。鲜虞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非常擅长骑射,也擅长掠杀,鲜虞人附近的小国邢国和卫国甚至大国晋国,都成为鲜虞人垂涎的对象。

鲜虞人攻陷邢国,邢国国君被迫出逃,许多邢国臣民被屠杀;鲜虞人灭亡卫国,残忍的将卫国国君杀害并分而食之,卫国的百姓被屠杀殆尽,若不是齐国等国出手,卫国可能会真的会亡国灭种,鲜虞人如此血腥的出道方式,中原各国没有人能容得下它的存在。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中山国开始于一个叫中山武公的中山国君主,我们可以将他理解为中山国的部落首领一样,这位年轻人胸怀大志,从他的父亲中山文公手里接过实际已经灭亡的中山国,此时的中山国,已经不得已皈依在它周围的中原大国,特别是晋国门下。

因为中山国的血腥征服犯了众怒,晋国国君大发雷霆,一度灭亡了鲜虞部落,鲜虞人锲而不舍,多年养精蓄锐,中山武公带着中山旧民,从山区又迁到了平原,中山国再一次成为中原各国的心腹大患。

中山国是一颗定时炸弹

中山国还有一个“欠揍”的地方,是他占据了不该占据的位置;中山国的位置,正是一个交通枢纽,其地理位置之重要,看成咽喉要塞,中山国的南面是晋国,后来三家分晋中山国被赵国东西包围,但同时将赵国一分为二,当年晋国内乱之时,中山国则趁火打劫了不少晋国的城池。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中山国的北面是燕国,正是因为便利的地理条件,中山国才趁齐国和燕国打仗时能占领大片燕国土地,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哪里有风吹草动,它就原地爆炸,他的扩张性太强了,和他的生命力一样,哪里有利可图,中山国的战车就杀到哪里;有这样一个国家存在,中原国家的国君很难睡得安慰,因为他们不知道当他们和别的国家打架时,可能还会出现一个在后面打闷棍的人,那就是中山国。

齐国扮演了“搅屎棍”的角色

中山国的不论是在“猥琐发育”阶段,还是如日中天不可一世阶段或者是在如丧家之犬的阶段,齐国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搅屎棍;齐国人最擅长和稀泥,正是因为齐国的一次次纵容,甚至是养虎为患,中山国才可以傲骄的存在于整个华夏。

齐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挑动和引诱中山国一次次做出格的事情,齐国的很多做法和对中山国的态度,像极了二战初期英法等国对德意志的暧昧,比如它试图通过中山国去和晋国自己分解后的赵、魏、韩等国,进行较量从而渔翁得利,像极了英法等国祸水东引的做法。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这正是因为此,中原国家除了齐国,特别是赵、魏、韩这些国家,都特别想干掉中山国这个眼中钉,中山国本身是个好战的民族,它的崛起充满了血腥和暴力,这在自诩为文明国家的中原各国看来,中山国侵略他国的行径过于残忍,只能与禽兽相提并论。

中山国强大之路

中山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地缘政治上是中原各国的心腹大患,再加上有齐国这样一个和稀泥的国家从中使坏,基于此,中原各国三番五次,去攻打去灭亡中山国,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此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下,外部势力虎视眈眈,中山国又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强大起来呢?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张力

鲜虞人属于游牧民族,他们身上具备游牧民族所有的优点,又因为在与中原各国长期的对峙、交融中,他们又学习并内化了不少中原民族的优秀品质;游牧民族的团结和勇敢,在鲜虞人这里被诠释的非常清晰,他们都是天生的勇士,他们从一出生就想着征服再征服。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鲜虞人在马背上冲锋向前,弯刀死人头落,中原小国根本无法抵挡这种灭绝性的打击,在无数次的战斗中,鲜虞人形成一块坚不可破的铁板,他们似乎可以摧毁一切阻碍他们前进的障碍。

一个优秀的民族,不仅勇敢,他们的民族文化还充满张性,吸收和借鉴敌人或者朋友优秀的文化,然后再将其转化为适合本民族特色的新文化,鲜虞人建立中山国后,步步为营,不断学习和进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山国文化。

游牧与农耕相结合的特色经济

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厚实的经济基础,中山国自建国之初,就一直在寻找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最佳配比;中山国拥有可观的平原面积,又拥有广阔的山区,因此农耕和畜牧在这里都有生存的土壤,百姓不仅勤劳,而且充满智慧,史记说他们“仰机利而食”,进行多边贸易,在中山国是很普遍的事情。

中山国人不断学习和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虽然国小而民众,中山国的粮食问题还是基本解决了;也需要指出的是,中山国统治者已经认识到“赋敛平则庶民附”,注意减轻农民负担而调动其积极性。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另外,中山国由于地处交通咽喉,其国家本身交通就非常便利,畜牧业和农业在商业的支撑下,中山国很快发展为一个强大且富裕的国家,中山国常年处于战争之中,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是无法支撑的。

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和卓越的民族领袖

身处大国夹缝之中,又加之夷狄的身份,如果没有足够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中山国很难在大国之间坚挺数百年,中山国虽然长期以来和晋国以及后来的赵、魏、韩三国处于敌对状态,但中山国往往能利用赵、魏韩、齐、燕等国之间的矛盾,斡旋于大国之间。

不仅给自己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时间,还通过一些狡猾的手段,是大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些做法虽然谈不上多么光明磊落,但对于一个想要在强国林立的时代存活并且想要发展壮大的国家来说,生存下去永远是首要任务。

中山国的发展和崛起,也离不开他们卓越的民族领袖,不论是中山武公还是迷途知返的中山恒公,在他们的带领下,鲜虞人的民族凝聚力大为提升,中山国的实力稳步提升,甚至有一种“战国八雄”的说法,这第八雄,便是中山国。

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纵横中原200年,却视被为公敌,两次被灭国

小结

中山国在艰难困苦中建国,在大国夹缝中崛起,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中山国人迎头而上,不畏艰险,一步一步扩展了鲜虞人的生存空间,跻身准强国行列,其民族的韧性和顽强,足以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灭亡和重生,试问拥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民族,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呢?

国家虽小,但中山国的成功崛起,仍然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即便是再弱小的民族,只要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团结一心,遇到困难迎难而上,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文化,兼容并包却又不忘初心,在优秀的民族领袖带领下,都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当然,中山国的灭亡之路,也值得警醒世人,就是这样一个一路披荆斩棘由弱小变强大的国家,在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却开始沾沾自喜,自我膨胀,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奢靡的风气之中,从国君到人臣百姓,都变得不思进取,这个情形像极了后来入主中原的元朝等政权,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对中山国的崛起和灭亡最接近的描述,中山国的兴亡,一直警示后来人。

参考文献:《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史记》、《北狄族与中山国》、《史学要论》、《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春秋左传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