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燕易后孟嬴)

我曾经听到有人说亚历山大大帝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那么,他将会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有望统一世界的统帅。

从西方的历史角度来说,亚历山大大帝的确是一个时代的巅峰人物,他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至少标志着希腊文明的“回光返照”。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在他横空出世以前,包括马其顿王国在内的整个希腊正处于式微阶段。

希腊的两个强邦雅典和斯巴达各组织同盟,都有一统希腊的雄心,然而由于势均力敌,雅典和斯巴达相战多年,两败俱伤,谁都未能完成统一希腊。

此时,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人,在居鲁士二世的领导下,于公元前550年建立波斯帝国,先后攻灭新巴比伦王国和埃及王国,到大流士一世时已经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帝国。

在达到全盛时期,波斯帝国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使得希腊的形势十分危险。

此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等希腊城邦不得不联合起来低于进攻,取得了两次波希战争的胜利。

尽管希腊人连续赢得了两场胜利,却也损失惨重,旧有城邦制度也被战争摧毁,而且时刻面对波斯帝国的下一次进攻。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在这样的困境之下,位于希腊西北部的马其顿王国,一个被认为是希腊文明边缘化的政权,却在腓力二世的率领下完成了统一希腊的大业,这着实打了希腊人的脸。

为什么说马其顿王国是希腊文明的边缘呢?

马其顿人生活的地方不是靠山就是靠海,适合畜牧业和农业,僻处一隅,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希腊那些城邦城市看来,完全是不上档次的农村人,甚至很多希腊人称他们是异族蛮人。

估计当时就连马其顿人自己也对希腊文明没什么好感,在波希战争中,马其顿竟然依附于波斯帝国,加入到对希腊的征战当中。

马其顿王国在腓力二世当政以后,经过苦心经营,加强王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很快使得马其顿王国崛起,尤其是腓力二世建立了一支忠于他个人的常备军,并创造了极强打击力的马其顿方阵,正是这种方阵,让马其顿王国迅速崛起。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而腓力二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大帝更是一个天才一样的军事指挥家,在20岁继承王位后,很快稳定了希腊的秩序,并于公元前335年组建一支由3万步兵5000骑兵构成的东征军,一路以少胜多击败强大的波斯帝国。

直到公元前330年彻底击败号称百万大军的波斯军队,成功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

要不承认亚历山大大帝的强悍,那完全是对历史的无知,但是要说亚历山大差点统一了世界,那就有点过度吹嘘了,不能说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了波斯,就认为他已经天下无敌了。

波斯虽然曾经一度十分强大,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也就是大而不强。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在一场战争中,往往是依靠绝对的人数取胜,打起仗来杂乱无章,比如在波希战争的马拉松战役中,波斯人数量占优,却被人数居于劣势的雅典重装步兵所击败。

而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能够统一希腊并击败波斯帝国,完全是凭借其改良希腊重装步兵的方阵形成的马其顿方阵。

以这种技术优势能够碾平整个希腊,整合了整个希腊后,再以严格的马其顿方阵能够轻而易举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革新。

然而巅峰时期的亚历山大大帝距离统一世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尤其是当时东亚的中国就不是马其顿方阵所能解决的。

无巧不成书,有很多学者认为当时亚历山大大帝是打算继续东征,进攻中国的。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在击败波斯帝国后,亚历山大为了追击大流士三世,进入安息,大流士三世被其部下所杀,但是亚历山大并未就此收兵,而是继续东进,于公元前329年进入到现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行都库什山(与中国新疆的帕米尔高原相接),直至中亚锡尔河一带。

继续向东走一点,就进入到中国现在新疆境内了,有人因此说,当时亚历山大的目的地是中国,可惜走错了才跑去打印度,当然,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在汉武帝之前,中国中原未能完全打通与中亚的联系。

那么,假如,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29年硬要进攻中国,能否横扫当时的战国七雄呢?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公元前329年,战国七雄都是由谁主政呢?

秦国是秦惠文王,齐国是齐威王,楚国是楚怀王,魏国是魏惠王,韩国是韩宣惠王,赵国是赵武灵王,燕国是燕易王。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这一年还真是群星开会,除了燕王和韩王拉胯一点,其他五国国君还都有所作为,半个战国精彩战争史,基本都发生在这个时期了。

所以说亚历山大来的还真不是时候,这些君王哪个都不是白给的,随便找出来一个都能打一阵子。

亚历山大所依赖的不过是马其顿方阵的强大威力,是在希腊传统重甲兵的基础上改良而来。

基本队形是手持6米长枪的16人纵队、并有骑兵和排成松散队形的轻步兵掩护配合,各兵种有机结合成原始的多兵种混成部队。

马其顿方阵主要有四个兵种,重装步兵,轻装步兵,骑兵和辅助兵。

整个方阵的核心在于携带马其顿长矛的常备兵(重甲),依靠严明的纪律,同心协力,齐头并进。

轻装步兵是轻甲兵,机动性较好,用来保护重甲步兵方阵的。

骑兵则是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在冲锋时,将长矛抛出,然后用刀剑进行战斗

除此之外,就是以标枪和弓箭为主的辅助兵。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众所周知,兵种之间各有优劣势,因此存在克制关系,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兵种,应该说马其顿方阵在这方面做得是相当不错的了。

在我最近玩的全球历史多文明策略手游《万国觉醒》之中,对兵种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游戏很好体现和还原真实战场上的兵种对抗机制。

跟以往游戏不一样的地方是,以往的很多策略游戏,大多都是只有几个兵种,而《万国觉醒》厉害在,他自身就有多个文明,而每个文明中都有各自特色的兵种,让人对复杂的战场有更多的认识。

比如我选的中华文明,里面就有步兵、弓兵和骑兵,单单是弓兵的话,也分为普通弓箭手,和复合弓手,骑兵的话也分轻骑兵和重骑兵。

如果有同学还搞不太明白兵种之间的对抗关系,可以到游戏中来模拟实践一下,这样就更能直观地了解了。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在这种先进的编制下,不得不说,在平原一带作战,很少有军队能够冲垮这样的方阵。

而且亚历山大更擅长运用侧翼斜击战术,简单来说,就是当马其顿重装步兵与敌人粘连后,立即以重骑兵进行侧翼突袭。

应该说,在同时期的战国时期,中国的军队还没有完全职业化,大多都是兵农合一,打仗的时候是兵,不打仗的时候就在家务农,每个国家只有很少一部分的职业军队。

因此,同样多的中国军队与马其顿方阵对拼,完全是以卵击石,能赢得面不大,估计也就魏国的魏武卒能够跟马其顿人硬拼一下子。

可以说,不同文明发展到不同阶段,是有着差异化的,欧洲人不注重发展农业,而以城市文明发展较快,出现职业化的军队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里面要注意一点,马其顿的重装骑兵,只能在战争中进行冲杀,并不具备我们经常看到的骑兵作战形态,在马鞍、马镫等驭马工具出现以前,骑兵的战斗力十分有限。

骑兵在中国秦朝之前只起到侦查、送信、运输的作用,即使应用到作战当中,也是骑兵骑到地方,下马进行作战,直到汉朝时期马鞍和马镫相继出现,骑兵才逐渐有了战斗力。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当时西方骑兵也不具备没有马镫就能在马上完成一系列的冲杀动作,有资料显示,当欧洲人看到匈奴骑兵时惊讶地写道:“匈奴人的马鞍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有一个两头高的木制托架。这样不论马怎么跑,骑士们都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

欧洲人嘴里的匈奴人,并不是秦汉时期的匈奴,而是公元5世纪时,横扫欧洲,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的匈人,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把欧洲人好顿抽。

关于匈人是从哪里来的,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其实我倒是认为匈人就是汉朝时被不断打得西迁的匈奴人与中亚一些其他民族形成的一个新的混合游牧民族。

有位历史学家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上车的时候也许是黄种人,下车的时候就不再是黄种人了。”

这就表明,当中国骑兵战术向欧洲输出的时候,所有的欧洲骑兵都不堪一击,这一历史定律在后来蒙古西征的时候再次表现出来。

我在玩《万国觉醒》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刚开始的时候,研发出了骑兵,但是战斗力并不高,导致我的总战力提升不上来,后来我在科技研究中,发现了马镫等技能,骑兵的战斗力迅速提升。

在这款游戏中,不仅有马镫可以提升骑兵的战斗力,包括板甲、防御阵型等等系统都可以提升骑兵的战斗力,这样就完美的还原了士兵从装备装武器的升级。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从这个逻辑来说没有马镫的马其顿时期的重甲骑兵,战斗力并不强,所谓机动能力也就一般般,这样来说的话,马其顿方阵的核心,还是装甲步兵的阵地战。

这种野蛮式的战阵模式,在中国只存在于春秋以前,到战国时期,早就淘汰了,战争哲学早就甩欧洲几条街了。

马其顿方阵的致命缺点就是正面比较刚,而两翼和侧面比较虚,只要冲破两翼,长矛阵中的士兵就等着被人手起刀落。

因为马其顿方阵以重装步兵和骑兵为主,机动性差,经不住运动战的摧残,尤其是面对密集箭阵能力能力弱,在遇到轻骑射兵或者步射集团,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

早在雅典重甲步兵列阵时,遇到十字弩的袭击,都没有办法,只好选择撤退。

注意划重点,克制马其顿方阵的诀窍就是“骑”“射”两个字,而东亚有史以来最擅长的就是“骑”“射”,在运动战中消耗敌人。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上文中出现的赵武灵王一辈子最大的贡献就是进行了“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因为当时中国人不穿裤子,骑马费劲,于是学习胡人,穿上裤子,然后进行骑射。

赵武灵王之所以进行这种军事改革,是因为他看到中原打仗依靠兵车和长矛,灵活性较差,他认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所以说,马其顿方阵在东亚战场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而且,久经战阵的战国七雄,根本不会跟你约定战场,也不会给你时间让你把好几万人编好号了,再跟你作战。

在具体作战中,欧洲人更擅长在战场上进行拼杀肉搏,而中国战场更青睐于在战场之外取胜,比如更注重后勤上的较量。

一场仗对峙上,先耗个几年再说,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长平之战中,前期对耗就耗了三年,直到赵国的粮草耗光了,才不得不用赵括换上廉颇,与秦军进行战略决战。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亚历山大在东征的时候,压根也没啥补给,带的口粮也只有30天的,从希腊打到伊朗高原都勉强,更别提到中国战场,耗几波估计会饿得家不去了。

就战略思维来说,中国已经进入到大兵团作战时期,在公元前329年左右,各国经常发生数十万人规模的战阵,到长平之战时,更是发展到巅峰,双方参战人员竟然近百万,整个战国时期战死的人数就多达两百万,相比之下,欧洲战场完全就是“村夫械斗,安敢言战”

就战术思维来说,我们的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在其著作《孙子兵法》中就讲,“兵者,诡道也!”

越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取得胜利,这是咱们战法的核心所在,随着战场的形势,做出千变万化的对策。

当然,战争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要考虑各种因素,每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亚历山大大帝终究未能与战国七雄交手,所有的分析都建立在虚构之上,如果要是有一个沙盘,可以把历史中没有实现的战争呈现出来,我想一定会很有意思。

多文明题材的策略手游《万国觉醒》就很有这个味道,可以在游戏内还原各种世界文明的对决、经典战役的重现。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在游戏中,不但可以实现马其顿与战国七雄的对阵,还可以让恺撒跟曹操对战,比如孙武这样的兵圣,也是可以选择的英雄。

通过游戏中的沙盘模拟,孰强孰弱,一试便知,满足了我们历史爱好者对古战场的一切遐想!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