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赵国的最后8年:李牧力挽狂澜,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自掘坟墓(赵国国君列表及简介)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十月,一代名将王翦所率领的秦军势如破竹,于邯郸城内将赵王迁俘虏。赵公子嘉虽在逃亡之后自立为王,但赵国已是名存实亡。

赵国故地,成为了秦国的邯郸郡。此时距离李牧被害,不过短短一年时间。

赵国的最后8年:李牧力挽狂澜,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自掘坟墓

而由此前推8年,赵王迁刚刚继任赵国国君,燕、赵两国还在干仗,李牧仍在边境北拒匈奴,秦王政也才开始吹响灭赵号角。

赵国的最后8年,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秦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长久以来,秦人向以“远交近攻”为国策,但在具体的实行上,主要采取“渐进蚕食”的方式,以“吞韩灭魏”为首要目标,赵国亦因此得以避其锋芒。

在经历了长平之战惨败之后,赵国也在渐渐恢复国力,隐然成为六国之中的最强。有鉴于此,秦人为防“吞韩”大计遭到赵国出兵阻扰,又开始将赵国作为打击目标。

赵国的最后8年:李牧力挽狂澜,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自掘坟墓

秦王政七年(前240年),蒙骜出兵进攻赵、魏,夺取赵国的龙、孤、庆都(此三地,位于今河北行唐县、唐县东北一带),攻占了魏国的汲(今河南卫辉西南),不仅割断了赵、魏之间的联系,并且形成了对赵国的包围态势。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嬴政亲政之后,除掉了吕不韦与嫪毐,得以独揽秦国大权,以楚人李斯为相,以魏人尉缭为国尉。

此时的秦国已极其强大,东至河南中部、河北南部,西至甘肃、四川,南至湖南、湖北,北至山西、陕西一带皆为秦土,秦国疆域等若六国之总和。

赵国的最后8年:李牧力挽狂澜,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自掘坟墓

故而,李斯与尉缭建议以重金贿赂六国重臣,在分化六国的同时,加快东征步伐。

嬴政听从了二人建议,“远交近攻”的根本国策虽然未变,但已从“吞韩未魏”变为“急进兼灭”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嬴政下令王翦、桓齮两路出兵攻赵,赵国灭亡进入了8年倒计时。

战事危急,李牧力挽狂澜

这一年,赵王迁刚刚继任赵国国君。

王翦、桓齮两路大军汹汹而来之际,正是赵国内部空虚之时。此时的赵军,正在庞煖的率领之下攻打燕国。秦军乘势攻克阏与(今山西和顺县一带)、轑阳(今山西左权县一带)、邺(今河南安阳一带)等地,连下九城。

为了彻底将赵国打入绝境,断掉他国给予赵国的支援,嬴政又以“助魏”之名,另外调集四郡之兵联魏攻楚。

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嬴政抵达河南,在督军的同时,亲自部署各项行动,令桓齮率领秦军主力剑指邯郸。桓齮于平阳(今河北磁县一带)歼灭赵军10万,斩赵军主将扈辄。

凭借着漳河天险与赵长城的坚固,赵军堪堪抵挡住秦军的攻势,秦军未能再图北进。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桓齮率军自上党出,攻占宜安(今河北石家庄藁城区一带)之后长驱直入,终于完成了对邯郸的战术合围。

赵国的最后8年:李牧力挽狂澜,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自掘坟墓

事态万分紧急,赵王迁急令李牧率其本部兵马南下,并授予他最高的军事节制权,令他抗秦救赵。

李牧抵达宜安之后,下令坚守不出,旨在疲敌制胜。

桓齮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想到了长平之战,便想采用白起对付赵括的办法来对付李牧。

于是,桓齮下令分兵攻击肥下(今河北晋州西部一带),意在诱使李牧出兵增援肥下,好让他于李牧行军途中实施伏击。

桓齮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李牧并非赵括。李牧的部将赵葱建议出兵增援肥下,也遭到李牧拒绝。李牧认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桓齮既然想诱他上套,必然已经带着秦军主力倾巢而出,赵军若是趁此良机袭击秦军在宜安的留守军队,必可一战功成。

李牧乘秦军不备,袭击秦军的宜安大营,将留守的秦军尽皆俘获,更夺得许多辎重粮草。

桓齮大惊失色,他在肥下尚未得手,忙不迭率军回救。李牧以弱军正面迎敌,精锐主力则置于两翼。甫一交锋,两翼赵军尽出,对桓齮的秦军主力形成钳形攻势。

此一战,桓齮所率秦军主力10万人全部被歼。秦国遭到了罕见的歼灭性打击,李牧挽赵国于倾颓,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赵国的最后8年:李牧力挽狂澜,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自掘坟墓

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嬴政又令两路大军攻赵。一路由邺北上,渡漳水以迫邯郸;一路攻取番吾(今河北平山南部一带)之后南下,两路大军南北夹击。

李牧采取“南守北攻、各个击破”的战术,令司马尚借着漳水、赵长城的屏障固守南线,自己亲率大军北上。李牧于番吾大破北路秦军,而后迅速南下与司马尚会合,再将南路秦军击退。

此战过后,秦军整整三年不再攻赵。而赵军亦因前期的惨重损失,已无力主动出击,只能固守自保。

可以说,若是没有李牧,赵国灭亡的时间或许会提前几年。李牧素有抗击匈奴之功,再加上这最后几年的力挽狂澜,也成就了他“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威名。

郭开嫉贤妒能,赵王自掘坟墓

秦赵虽是三年无战事,但赵国里里外外都不太平。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赵国代地发生地震。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赵国境内闹起饥荒。

秦国攻韩,韩非子亲自入秦,劝嬴政先灭齐、赵,再谋韩国之地。韩非子这么说,目的是为了给韩国赢得一丝喘息之机,然而嬴政看穿了他的心思,不纳其言。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韩王安被俘,韩国成了战国七雄之中第一个领盒饭的。

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军围魏,破魏指日可待。而此时的赵国深受饥荒之害,赵境之内饿殍遍野,秦军便将攻魏计划暂且搁置,迅速集结兵力攻赵。

赵国的最后8年:李牧力挽狂澜,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自掘坟墓

嬴政下令仍是兵分两路,王翦率领上地(今陕西绥德一带)之兵及羌兵进攻井陉(今河北井陉西部一带),杨端和率河内之兵进攻邯郸。

赵王迁令李牧、司马尚分兵拒之。王翦与李牧均是战国名将,这或许本该是一场令人津津乐道的旷世大战,但这两个名将之间的对决很快就结束了。

若说王翦是一柄尖矛,李牧则是一张坚盾。李牧采用“坚壁不出、疲敌制胜”的战法,对秦军的数次挑战均不予理睬。王翦多次攻坚,均未能突破李牧壁垒。

于是,王翦想到了一个人——赵国的奸臣郭开。

有句玩笑话说:“战国四大名将何足道哉?仅凭郭开一人,就干掉了其中之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郭开嫉贤妒能,先是让廉颇不能回赵,此时又将对李牧下黑手。

王翦采用反间计,令人潜入邯郸以重金贿赂郭开,并说:“李牧已经与我们讲和,等到破赵之日,我们就把代郡分给他。”

郭开乃是一代奸臣,赵王迁也好不到哪里去,从他的谥号“幽缪”亦能看出,这就是一个昏君。

奸臣配昏君,纵有良将又如何?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迁全力配合。于是不久之后,赵王迁下令赵葱、颜聚二人出替李牧、司马尚,两路大军尽皆换了主将。

李牧被杀害,司马尚被罢官,赵王迁这可算是自毁长城、自掘坟墓。

赵国的最后8年:李牧力挽狂澜,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自掘坟墓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三月,秦军开始强攻赵军,赵葱被斩,颜聚逃亡。十月,邯郸城破,赵王迁被俘,嬴政将其流放于房陵(今湖北房县一带)的深山之中。

《山水》之讴,是赵国最后的悲歌

秦与赵同为嬴姓,实是同宗同源,他们的祖宗乃是商纣王麾下的大将飞廉。

周穆王时,嬴姓后代的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因平叛有功,封地于赵城(今山西洪洞一带)。此即为赵国分支:飞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

周孝王时,嬴姓后代的非子替周天子养马,因功获赠封地于秦地(今甘肃天水一带)。此即为秦国分支:飞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

经过数百年的延续,秦赵之间,不免也要为逐鹿天下而相互攻伐。事实上,这就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赵国的最后8年:李牧力挽狂澜,郭开卖国求荣,赵王自掘坟墓

战国末期,秦人“奋六世之余烈”,只要不出昏君,席卷八荒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赵国自赵孝成王起,便是连续3个几乎无所作为的国君,又怎能与秦国相匹敌?

赵国不缺忠臣良将,廉颇、李牧更是名列“战国四大名将”,如此雄才要么流亡奔走,要么被害受戮,朝堂之上尽是郭开之流,怎不令人唏嘘?

赵国的最后8年,于内昏主在位、奸臣当道,于外兵危势弱、堪堪自保,又逢地震、饥荒这样的天灾,真可算是“怎么倒霉怎么来”。

据传,赵王迁被流放于深山之后,因思念故乡而作《山水》悲歌。

就以一个亡国之君的悲讴,作为赵国在历史舞台上的谢幕之曲吧。

《山水》——赵迁

房山为宫兮,沮水为浆;

不闻调琴奏瑟兮,惟闻流水之汤汤!

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

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

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

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

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

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

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