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夺嫡杀兄?弑父篡位?聊聊被称“暴君”的这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杨广杀父弑兄是真的吗?)

夺嫡杀兄?弑父篡位?聊聊被称“暴君”的这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提起隋朝第二任皇帝杨广,大家肯定第一反应联想到他的另一个称呼——隋炀帝。


讽刺的是,杨广年少时带兵征战,灭陈国,擒后主陈叔宝,为了出一口恶气,表达十足的轻蔑,杨广绞尽脑汁为陈叔宝想了一个超级恶劣的谥号:“炀”。


正如史料记载:“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这个词的加身,足以表现当事人有多么昏庸,有多么恶劣,有多么不受人待见。


可是却没想到,若干年后,当表兄弟唐国公李渊带兵攻取长安,从他手中取走江山之后,又将这个字作为谥号,重新送还回来。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时光像流水一样千回百转,千百年后的今天,已然没有人记得陈后主的谥号叫什么,而“炀”却成了杨广永远都甩不掉的标签。

夺嫡杀兄?弑父篡位?聊聊被称“暴君”的这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个谥号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杨广在位期间做过的一系列“荒唐事儿”。从陷害兄长夺得太子之位,到夺嫡杀兄,再到弑父篡位,以及作为昏庸暴君的大兴土木、横征暴敛,“隋炀帝”三个字仿佛就是无声的记录与控诉。


但,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要用辩证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尤其是看待历史,更不能偏听偏信。所以今天想聊一聊,关于这位人神共愤的“暴君”,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01 会写诗的皇帝


抛去皇帝的身份,杨广其实是个特别有诗情和才情的人。


譬如,那一首相对比较有名气的《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从他的诗作来看,确实挺有意境和文采。而且,在朝堂上他还常常跟大臣们谈诗论道,如果有人写的诗比他好,他可能还会心生嫉妒。


《剑桥中国隋唐史》曾经这样评价杨广:“他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

夺嫡杀兄?弑父篡位?聊聊被称“暴君”的这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但是,他的诗流传并不多。据史料统计,全部留存下来的杨广诗作,统共不超过10首。因为隋朝终结后,他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象征着昏庸和暴君,被唐代史官的大肆渲染,他的诗也像他的名字一样恶名昭彰。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他的诗确是一流佳作,确实意境深远,也不会有“粉丝”愿意帮他推广和宣传。


假如杨广不是皇帝,没那么大野心,做一个潇洒自在的王爷,没有涉及政治权势之争,或许他有更多时间吟诗作对,在文学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假使这样,或许后世文坛、乃至中小学语文课本要求背诵的诗词中,作者会有杨广这个名字。


可历史没有假设,如果真的是这样,杨广也就不是杨广了。


02 杨广是真的有才干


隋朝灭亡,唐朝史官由于政治立场,不得不大肆向隋炀帝身上泼脏水,越来越将杨广“污名化”,乃至“妖魔化”。但不可否认,作为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亲儿子,杨广也真的曾年少有为,颇有才干。


开皇年间,杨广13岁的年纪,就受封晋王,负责统帅并州兵马。一般人13岁在干嘛呢?不过是上小学的年纪,杨广就已经独当一面。虽然年纪小,他却颇有难得的军事才能与智慧,对于如何统治部下,如何操练士兵,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夺嫡杀兄?弑父篡位?聊聊被称“暴君”的这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到了弱冠之年,杨广任命隋朝兵马大元帅,独自率领50万大军,冲锋陷阵,一举灭陈,擒获陈叔宝。在大军过境之际,杨广也没有被临到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在他眼中还有无辜的百姓,所以灭陈国时始终对南朝百姓“秋毫无犯”,这一举动也让“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倘若说此举只是演戏,也着实没有必要。


此外,提起杨广的功绩,必然还离不开两件大事:修建大运河与开设进士科。


关于杨广修建大运河,有一说是杨广为了方便自己南下游玩,才一时兴起修建的,这样大兴土木、极大消耗人力财力的浩大工程,也正说明了他的“昏庸和暴政”。


但实际上,正如大运河建成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连接海河、淮河、黄河以及长江四大水系,沟通了南北经济,方便了南北交流。杨广修建大运河的目的,也绝不只是目光短浅到只为一己私利,他更多地是看到南北物资运输的不便,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不畅。


值得一提的是,杨广所谓的“出巡游玩”,也绝对不是单纯的游玩。据史料记载,杨广在位期间,出巡的范围遍布东南西北各个边疆,前后十次亲征,去的地方还大多都是荒漠。或许有朋友会好奇,去荒漠干啥呢?当然是为了“外交”。杨广进行“外交”的活动范围挺大,又是招抚琉球,又是经略林邑(今越南中部、南部),还不忘结好赤土(今马来半岛),甚至也和如今的小日本互通有无。这样一来,得知杨广修建大运河,也就不足为怪了。

夺嫡杀兄?弑父篡位?聊聊被称“暴君”的这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至于开设进士科,也是杨广的重要功绩之一。《隋书·炀帝本纪》记载,大业三年炀帝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杨广设立明经、进士,来选贤举能,可谓是奠定了科举制的开端。


在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也非常重视人才,求贤若渴,《唐摭言》记载了这样一幕——考试结束,唐太宗站在宫门口远远眺望,看见考中的新科进士走来,十分高兴地感叹:“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其实唐太宗所言,又何尝不是杨广的心里话?更何况进士本身还是由杨广开创的。


由于后世对杨广负面事迹的大肆渲染,导致隋炀帝的形象十分扭曲,甚至被“妖魔化”。但作为后人,评判古人,更要做到全面、客观,纵然毁誉参半,饶是曾昏庸暴政,也不能将其所留下的功绩全盘否认。


03 看待生死,坦率通透


当唐国公李渊率领的义军天南海北四处响应,李渊就要攻取长安之际,杨广其实对于天下的局势,也都了然于心。


或许已知晓自己死期将近,不如及时行乐,当李渊率领的起义军如火如荼持续壮大,杨广仍然在游玩中怡然享受。有一次,杨广在扬州行宫中,对着镜中自己的面孔自言自语:“如此大好头颅,不知将被何人取走?”


身旁的宫人差点吓掉半条命,但杨广依旧面色从容。这时候,他恐怕已经预判了自己的死期。

夺嫡杀兄?弑父篡位?聊聊被称“暴君”的这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当然,杨广的死是必然的。纵然他曾有过修建大运河、开设进士科等功绩,但他放纵贪官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不注重将士休养生息而执着于连续征战高句丽等,一桩桩一件件,也都为自取灭亡埋下了隐患。


就像这四处揭竿而起的农民、受够极致压迫的百姓、以及纷纷响应李渊的起义军,就是杨广之灭亡最好的证明。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潇湘夜雨《会写诗的皇帝》、王数《隋炀帝背了多少“锅”?》、《南方都市报——揭秘真实的隋炀帝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