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崤之战翻译及注释)

开篇声明:本文为笔者原创图文,欢迎关注@九州铮史 带给你别的平台所没有的历史哲思。

前言

公元前1033年,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被分封为侯爵,国号为“”,其子子燮即位后改国号为“”,始有晋国。

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了解春秋历史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晋国在春秋几百年时间内的独特地位。晋国的称霸是长期性的,百多年间诸侯国均难望其项背,它的崛起、称霸、衰败、分裂之历程几乎标定了春秋历史进程的每个阶段,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晋国在春秋时期是个现象级、独一份的存在。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晋国疆域

然而,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却因频繁而激烈的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令人嗟叹,这其中的罪魁祸首就在于公族势力的衰败、士族卿大夫崛起后的持续斗争和倾轧。

权力天平的失衡:公族的衰败和六卿的崛起

晋国的崛起始于晋献公时期,在他的治下,晋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一度称霸诸侯。晋文公重耳在继位后励精图治,国力大增,并在城濮之战中大败试图争霸的楚国,一战而霸。到了晋襄公时期,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击败了试图东出争霸的秦国,延续了中原霸主的地位。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了老对手楚国,只能在战略上短暂收缩,不久后在鞌之战中击败了齐国,又在晋伐蔡攻楚之战中击败了楚国并攻入楚国国境 。晋厉公继位后,晋国接连在战场上收拾了秦国、戎狄,又在鄢陵之战中再次大败楚国,从而复霸天下。从军事和国势角度来看,晋悼公时期的晋国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晋国:春秋第一霸主

“弭兵会盟”后的春秋末期,各诸侯国内部士族大夫间开始了激烈的兼并倾轧,其中以晋国的内斗最为惨烈,被多次搬上影视荧屏的经典故事——赵氏孤儿,便是这一现象的血淋淋的体现。

晋国的倏而转衰,虽令人叹息,却也是必然的结局。长期的对外争霸,国力损耗极大,六卿将佐对于国政的掌控力度日益增强,客观上导致晋国公族的力量大减以及士族卿大夫的实权和势力日渐座大。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回国即位后首创建立了三军制度,即中军、上军、下军。每军分别设置了将、佐各一名,例如中军将和中军佐、上军将和上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将佐合起来为六卿,总体掌管了晋国军政大事。而这个六卿所采用的是世袭制,早期基本有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 ,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这一制度既帮助了历代晋国国君得以“尊王攘夷、制霸中原”,却也为晋国此后的分类埋下了伏笔。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晋国三军六卿制度

随着晋国公室的日益衰微,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国政几乎完全落入六大卿大夫家族之手,国君沦为傀儡,国君动辄被杀、屡见不鲜,最惨的便是晋出公死在逃亡路上,所以谥号“出”。伴随时间推移,六卿十一大家族之间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最终的晋国公权落入了智、韩、赵、魏、范、中行六大世族之手。

弱肉强食的倾轧:六雄并争终而三家分晋

大鱼吃小鱼,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在晋国的六大家族之间,为了权力和利益的争夺,随后又继续进行着无休止的殊死角逐和倾轧,最先倒下的是中行氏和范氏,紧接着实力最强却恃强凌弱的智氏最后又出人意料的被韩、魏、赵氏联合做死,最终六雄并争花落于韩、赵、魏三家。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六卿领地

倒霉的中行、范氏

中行氏的直系先祖是中行桓子,最早源于晋国荀氏,因此中行桓子在历史上也叫荀林父,担任过中军将正卿执政晋国,其后代子孙中还有中行献子荀偃中行文子荀寅两代执政晋国。范式的直系先祖是范武子士会,担任了晋国上卿、正卿中军将,封于范邑,后世子孙以范为姓,称范氏,因此他也称为范会,其后子孙中还有范宣子范匄范献子范鞅先后担任晋国中军将执政晋国。可以说,中行氏、范氏都是晋国最强大的世家大族之一。不过,这样的局面却因为赵氏的一场内乱而改变。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赵简子赵鞅影视剧照

公元前497年,晋国赵氏出现内乱,赵氏首领赵鞅杀死了邯郸赵氏族人赵午,而这个赵午又是中行氏的姻亲,因此邯郸赵氏就联合了同为中行氏姻亲的范氏首领范吉射帮助一起围攻赵鞅。正所谓一环套一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赵氏的内乱牵动了各大家族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范吉射族人范皋夷原本就不满范吉射,早想着取而代之;而梁婴父也不满智氏首领智文子,想取而代之成为晋国正卿;然后韩氏首领韩简子中行氏首领中行文子荀寅交恶,魏氏首领魏襄子又和范氏首领范昭子相恶。所以,这几个“有想法”的人就密谋到一起了,形成了两个对垒阵营,一边氏赵、魏、智、韩氏四大家族,另一边则是范、中行氏两个家族,两边的矛盾错综复杂、尖锐无以调和,最终演变成了较大规模的内部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8年之久,最终范昭子范吉射中行文子荀寅最终被智文子、赵简子、魏襄子、韩简子四卿打败而出奔齐国,自此,晋国范氏、中行氏成为了这场斗争的失败者而退出了晋国政坛。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留存的智韩赵魏四家领地

狂妄凌人的智氏

在上面所说的那场六卿之间的大内斗之后,范式和中行氏消亡,晋国权柄全部落入智、韩、赵、魏氏四大家族之手。到了智伯瑶担任晋国执政正卿之时,智氏在晋国四大家族里已然成为实力最强的一家。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智氏

然而,实力最强且又担任了执政中军将的智伯瑶得势之后,愈发的嚣张跋扈,完全不把韩、赵、魏三家放在眼里,平日里就是耀武扬威、恃强凌弱,韩、赵、魏三家被欺负、挤压的喘不过气来,却又无力反抗其压迫。不过呢,韩氏的韩康子和魏氏的魏桓子相对比较软弱,被欺负不敢吱声,但赵氏的赵襄子可是个硬茬,面对智氏的步步紧逼,只有他敢不听从。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智氏号召韩、赵、魏三家一起各自拿出一个万户城邑献给晋公,家大业大的智瑶自己带头献出了一个城邑,韩、赵、魏三家自然知道这一招的狠毒之处——智瑶这是打着“增强晋国国力、重整晋国霸业”冠冕堂皇的旗号,实则是想进一步削弱韩、赵、魏三家的实力。然而,扛不住压力的韩康子、魏桓子无奈之下还是先后献出了一个万户城邑,唯独赵襄子拒绝向晋公献地,这可惹恼了智瑶,同时也得罪了晋公。如此一来,赵氏的处境自然可想而知,智氏经常打着晋公的名号联合韩、魏打击赵氏。此时权柄独揽的智氏无疑是非常霸道、狂妄凌人的,也为其后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貌离神合的韩赵魏

表面上看四大家族之间长期剑拔弩张、激烈争斗、互不相让,实际上到了智伯瑶执政期间,四家之间早已形成了两个鲜明的群体,一边是智氏一家独大、睥睨晋国,另一边则是弱小的韩赵魏三家因为同样面临着智氏的欺压又无力独自反抗的局面,渐渐的有了同病相怜、貌离神合的感觉。从总体斗争格局上来看,晋国国内形成了智氏一对三的局面,而韩赵魏的貌离神合也注定了三家在某一个合适时机下会最终因为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智氏将韩赵魏逼到了一起

天欲其亡必先其狂:最强大的智氏最终在晋阳之战中被联合做死

智氏首领智瑶精明强干,但却不知稳扎稳打、适可而止,过于贪得无厌、急于求成。智瑶仗其实力最强,同时又是晋国掌权者,便强行向另三家耀武扬威、索要领地,引起赵氏的殊死反抗。

话说智伯瑶打着晋公的名号公开向韩赵魏三家索要他看上的领地,他先是问韩康子要地,韩康子表面上不敢不允,但回家后很生气,一百个不愿意,他的家臣段规见此就劝他说:智伯爱贪小便宜,又格外记仇,如果我们不给他,他必定出兵攻伐我们,到时候我们不仅挨了打,还是要把土地给出去,倒不如现在就给他。等他得到领地,尝到甜头后,一定会去找赵魏两家要地,到时候别人如果不肯给,双方肯定会打起来。那时,我们便可坐观其变,还可能坐收渔利。韩康子听完后觉得有理,于是便便派使者答复智伯:地,我们愿意给。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航康子家臣段规影视剧照

看到韩康子这么听话,智伯大喜过望,心理更加膨胀了,于是又派人去找魏氏和赵氏要土地。魏桓子一听也很不爽,起初也不想给他,但魏氏也有一位家臣名叫任章,他也用类似的话对魏桓子晓之以理说服了他,最后也给了地。

韩康子和魏桓子都如期给了地,智伯更是兴奋不已,心想着国内再不可能有人敢和他抗衡,于是便派出使者告诉赵襄子,看上了赵氏的蔡、皋狼之地,请他向晋公献出。未曾想,派往赵国的使者却带回了一个坏消息:“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这个“意外”果然不出段规和任章所料,“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于是,怒不可遏的智伯裹挟着韩魏两族打着晋公的旗号以“赵氏不臣”之罪一起去讨伐赵氏。耿直的赵襄子虽然有骨气,但是毕竟以一敌三打不过,最后被三族围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城内,智氏久攻未下,便引晋水灌晋阳城。史书上说:“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可见,即便晋阳城内被水淹没,水都漫到了灶台了,屋内到处可以捞到青蛙了,晋阳城的军民也没有投降。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智氏引晋水灌晋阳城

就在智伯瑶感觉胜券在握、志在必得之际,形势发生了悄然的扭转...

首先是韩康子和魏桓子两人的心理起了微妙的变化。看着晋阳城的惨状,他们明白以智伯的野心和贪得无厌的特点,一旦赵氏被灭,他们两家就再也难以翻身了,都将成为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而且,智氏到时候完全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他们:“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水战晋阳

其次是被逼到死角奄奄一息的赵襄子清晰地看懂了棋局,做出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派人悄悄游说韩、魏两家。趁着夜色,赵襄子的使者张孟谈悄悄地来到了事先约好的僻静之处,面对韩康子和魏桓子不卑不亢的说道:“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两人相视又面露难色地回答道:“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听到这话,张孟谈心里便有了谱,两人并未直接拒绝,只是担心计划暴露而已,说明了韩、魏两家并非真心与智伯结盟,不过是畏惧才被裹挟进来分一杯羹的。于是他宽慰两人:“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此话等同于向韩魏两人保证,这是一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绝密,而且事关赵氏一族存亡之计,不用担心他这边会泄露消息。

就这样,张孟谈代表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约好了里应外合之计,决心打智氏一个措手不及,一举灭其威风。

到了约定的时间,赵襄子先悄摸着派人端掉了智氏守堤的小股部队,然后迅速构筑了工事将晋水反引灌向智氏军营。据《资治通鉴》记载:“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此时,还在做着大梦的智伯瑶猝不及防,赶忙组织军队救水,未料到韩、魏两族兵马又纷纷从两侧杀出,而赵襄子率领将卒正面阻击,三面临敌的智氏没撑多久便被一举包了饺子,智伯瑶被当场斩杀,此战史称“晋阳之战”。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晋阳之战:韩赵魏联合灭了智氏

为了泄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雕刻上漆并当作酒器。紧接着,韩、赵、魏三家趁热打铁,联手将智氏家族两百余人尽数斩尽杀绝以绝后患,同时瓜分了智氏封邑,震惊天下!此后,晋国之地被韩、赵、魏三族瓜分,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基本标志着晋国的灭亡,史称“三家分晋”。约50年后的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策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承认了韩、赵、魏氏的诸侯国地位。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三家分晋

这是晋国历史上最标志性的大事件,奠定战国七雄之格局的基础。以此为界,历史的篇章翻到了战国阶段,极大推动了春秋战国的历史进程。

九州君评

老子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圣经》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上帝要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上帝要让一个人疯狂,一定会先夺走他的理智。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智瑶做事太绝

智伯瑶的嚣张跋扈、恃强凌弱作法以及贪得无厌、骄傲自满的性格特点,注定了其悲剧的结局。正如魏桓子家臣任章所言:“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智氏用“一己之蛮力”将原本无力与之匹敌的韩、赵、魏三家逼向了同一个角落并形成利益共同体,终而将智氏一族带向了灭族之灾,令人嗟叹!

智伯的教训警示我们:无论是国与国、群体与群体、人与人之间,在面对如何共处的问题之时,要时刻谨记一点,合作共赢远比零和博弈站得高、走得远。

称霸中原近百年的晋国,因六卿内斗祸起萧墙,最后轰然倒塌

天道


参考资料:《战国策》、《资治通鉴》等

声明:1.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感谢图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本文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之处或观点不一,请留言探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