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既然嫌弃八阿哥生母为“辛者库贱妇”,康熙为何还对其如此恩宠(辛者库)

康熙四十七年年底,在“议举新太子”时,康熙皇帝对皇八子胤禩有过这样的评价:“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爆发,康熙皇帝更是直接将皇八子胤禩评价为“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既然嫌弃八阿哥生母为“辛者库贱妇”,康熙为何还对其如此恩宠

皇八子胤禩 剧照

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都视皇八子胤禩为“阴险狡诈、徒有虚名”甚至“以贤名收买人心,早晚会将大清江山彻底毁掉”“假贤王”。但历史上的皇八子胤禩,“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甚至连雍正皇帝都称其“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乃系名副其实的“贤王”

可就算如此,皇八子胤禩也无法改变自己“微贱”的出身,因为他的生母——良妃卫氏,本就是来自“辛者库”。清朝历史上,虽然出身“辛者库”的后宫妃嫔并不在少数,但较之参与“九子夺嫡”的其余皇子,皇八子胤禩的出身无疑是最大的短板。

只是,出身微贱的“辛者库贱妇”——良妃卫氏,为何能得康熙皇帝宠幸,而且还做到了位分较高的“妃”位呢?

既然嫌弃八阿哥生母为“辛者库贱妇”,康熙为何还对其如此恩宠

对良妃卫氏的评价,或许并非出自康熙皇帝之口

康熙皇帝对于皇八子胤禩“其母微贱”、“系辛者库贱妇所生”的评价,出自雍正皇帝“修改”过的《清圣祖实录》,有着故意杜撰抹黑的嫌疑。实际上,康熙皇帝对这位皇子极其宠爱,乃系受封爵位最年轻的皇子,年仅18岁便获封“贝勒”爵位。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的混乱时期,康熙皇帝还任命皇八子胤禩为“总管内务府大臣”,足见其受宠程度。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登基后,出于稳固皇权、稳定朝局的政治目的考虑,开始对昔日夺嫡政敌进行清算。为了找到更合适的理由,雍正皇帝只能借康熙皇帝之口将皇八子胤禩等人的罪行坐实,而后再进行“光明正大、顺理成章”的处置。

既然嫌弃八阿哥生母为“辛者库贱妇”,康熙为何还对其如此恩宠

雍正皇帝 剧照

在雍正皇帝亲撰之《大义觉迷录》中,就曾多次强调了皇八子胤禩等人是“获罪于皇考之处,万无可赦之理”,即使自己“念手足之情,心实不忍”,也不得不对其进行惩治。

所以,历史上的良妃或许只是众多出身“辛者库”的妃嫔之一,地位虽低但却并不影响所得皇帝恩宠程度。就此来看,康熙皇帝对良妃的选纳和宠幸也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因为他本就没认为良妃的出身“微贱”,更非“贱妇”之流。

既然嫌弃八阿哥生母为“辛者库贱妇”,康熙为何还对其如此恩宠

康熙皇帝 剧照

良妃的外貌长相,或许是康熙皇帝对其宠幸的重要原因

清朝后宫虽有不乏出身“辛者库”的妃嫔,但能得皇帝恩宠,能被晋封为高等妃嫔的却并不多。(注意,辛者库和包衣不是一回事)

历史上的良妃,乃系清朝历史上首位出身“辛者库”却能被晋封为“嫔位”、“妃位”的妃嫔,更是康熙朝极少数单独“封妃”的妃嫔之一;而且,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良妃乃系“宠幸无比、圣眷久隆”的所在。皇八子胤禩出生后,康熙皇帝更是亲自安排了“四妃”之首——惠妃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先后抚养;由此足见康熙皇帝对良妃母子的重视和恩宠程度。

既然嫌弃八阿哥生母为“辛者库贱妇”,康熙为何还对其如此恩宠

皇八子胤禩 画像

那么, 康熙皇帝到底看中了良妃什么,才对其如此恩宠呢?

根据《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的记载,历史上的良妃“美艳冠一宫”,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甚至“唾液亦含芬芳气”,简直一个康熙朝的“香妃”模样。除此之外,据时人笔记记载,良妃的美丽出众、奇特体香甚至在民间都有所耳闻。

再结合良妃受宠幸的时间——康熙二十年左右,此时的康熙皇帝未满30岁,可谓精力饱满、身强力壮,正值需求旺盛的当年,能对良妃一见倾心并给予巨大恩宠,也属正常现象。

而且,根据康熙皇帝为良妃亲撰的祭文内容来看,良妃曾经“敬恭自矢,克彰褕翟之休”,也就是说,良妃曾经服侍于皇后之侧,也就是曾在当时的“皇贵妃”,后来的孝懿仁皇后身边当差。这就为康熙皇帝时时见到良妃提供了必要条件,正值青壮、需求旺盛的康熙皇帝,怎能抵得住如此美艳,遂幸之!

既然嫌弃八阿哥生母为“辛者库贱妇”,康熙为何还对其如此恩宠

良妃卫氏 剧照

后记

如果雍正皇帝并未杜撰康熙皇帝对良妃卫氏的评价,那么出身“辛者库”的良妃之所以能得康熙皇帝恩宠,和其出众的外貌条件绝对分不开。“九子夺嫡”期间,康熙皇帝之所以将其评价为“出身微贱”、“辛者库贱妇”,也只是出于打压“八爷党”,控制皇子夺嫡乱局的政治考虑,甚至和良妃毫无关系。

当然,鉴于雍正皇帝对《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的大量删减和篡改,这些针对良妃的负面评价,更可能是雍正皇帝对皇八子胤禩母子的刻意抹黑,其目的不言而喻。

但不管如何,即使康熙皇帝始终将良妃捧在手心,倍加恩宠,但其“辛者库”的出身也已经基本决定了皇八子胤禩夺嫡失败的结局。对于皇位传承而言,尤其对于清朝时期的皇位传承而言,出身才是最为关键的继位条件!

参考文献:《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大义觉迷录》、《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