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前进的风筝-《战国策》对等待遇(死士豫让的故事)

#心动的瞬间#

1

道家教我,清心寡欲,像水一样处众人之下,无为而治,无大小之变,弃高下之争,优哉游哉游于天下,做一个逍遥的养德隐士。

儒家又教我,修仁爱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心从事,谨慎发言,出则用心事领导,入则忠孝对父母,不迁怒,不贰过,做一个清白守信积极的好男儿。

现在又来个《战国策》,通篇阴谋阳谋,谎言欺心,明君忠臣,昏王乱子。

我这都快被传统文化给整得人格分裂了。没办法,只好把十分灵魂,三分给逍遥,三分给君子,三分给谋略,十分灵魂不能让它们均分了,何况也均分不了。所以留一分给世间的腌臜痞气,也好叫自己知道,自己还是个人。也和狐朋狗友品品女子之足,也与他人茶余饭后论论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我这就好比段誉练功,吸取人家内功太多太杂。自己虽也用心整治,无奈各家内涵实在太强太大,又各不兼容。有时候委实神经错乱不已,不知道到底该往哪一家去的好。

不过这样也好,有所狐疑,正好也可以为了给自己答疑解惑而继续学下去。这就叫,矛盾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是笃信一家,怕就不是人了,圣人总是死人,君子也总被小人所累,要是一辈子只以阴谋为体,怕是迟早得被人打死。从这个角度想,杂就杂一点儿吧!杂得俗气,杂得通达,学得杂一点儿也不至于,自己一不小心就走进了极端的牛角尖里。

2

前一阵子,儒、道思想吸纳得比较多。北冥有鱼啊!其名为鲲,鲲啊!你是否有北冥之功,延年益寿,青春不老。行了痴傻就发到这儿了。

说正事。

儒、道思想吸得多了,心里就满是大爱谦下之心。对谁谁都一个样,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根本的亲疏之外,对待朋友、同事大都一个样。

但昨天。《战国策》里的豫让给我的触动很大。我又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待人接物之道了。

现在先来说一说,豫让,这个可怜虫的故事。

豫让原本不是知伯的臣属,他原来是在范氏、中行氏手底下工作。范氏、中行氏待他一般,也就是把他当做一般员工来对待。后来知伯干掉了范氏、中行氏,豫让就被知伯收编了。收编之后,知伯觉得豫让不错,是个好员工,因此比较器重他,以国士之礼待之。后来知伯又被赵襄子给打败了,而且死得还有点儿憋屈,赵襄子不仅杀了知伯还辱其身。

国士豫让就不干了,他要为知伯报仇,于是便想方设法地行刺赵襄子。什么混入王宫的厕所里;什么躲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等等,伺机行刺的办法都用了。甚至为了行刺,在第一次行动失败后,他还毁容吞碳,以此隐姓埋名下来,再次伺机行刺赵襄子。

赵襄子也真是大度。豫让第一次行刺,赵襄子认为豫让是个义士,于是放了他。第二次又抓住豫让时,赵襄子也火了。他责问豫让道:“以前你在范氏、中行氏手底下做事,智伯把他们打败了,杀了他们,你不为他们找知伯报仇。怎么到了我这儿?你又要死心塌地为知伯报仇呢?”

于是豫让就说了一句千古名言——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通俗说来就是,范氏、中行氏以普通人待我,我就以普通人的精神来回报他们。知伯以国士待我,我就要以高风亮节的国士精神来回报他。所以我非杀了你,以报知伯之仇不可。

故事的结局就不多说了,反正和今天的文章主旨无关,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3

豫让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倒不是说马上就要把豫让的思想拿来用上,但豫让的待人哲学确实值得人思考。

别人待你如普通人,而你却对别人掏心掏肺地大爱包容,这对自己来说确实是有一点儿轻贱了。

反之,别人把你当做心腹挚友,对你不设防,什么都告诉你,有什么好事也与你一起分享,而你却不把如此待你的人当回事,这就是无情无义了。

到了这儿,我就有点儿乱了。待人,到底是道家的以德报怨好呢?还是儒家的仁爱之心好呢?还是豫让的“对等待遇”更好。

谁来帮我答一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