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下一句)

在我国的陕西,人们喜欢把关中平原称为“白菜心”,因为关中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处在几何中心的位置。国人虽然一直都习惯将陕甘宁等地划为西北,但是关中的老百姓显然对此不太同意。

其实,传统中国对区域的划分并不以现代地图为准,而是以古代中国的核心区域——近代所称的“汉地十八省”为准。“汉地十八省”即去掉关东和新、藏、蒙、青四省后的地区,这时候陕甘宁自然是西北,而地理上的中心则是湖北省。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西连巴蜀,东望江南,北上襄阳就是中原,南下渡江直达湖广。自秦汉时期大一统中国初步形成开始,湖北才是中国真正的“白菜心”,其省会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是中国水陆交通的核心。

但奇怪的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来没人在武汉建都。

历史上王朝在南方建都的例子不少,如季汉定都成都,东晋和南朝、明初以及后来南明定都南京,南宋定都杭州,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绕开了湖北。可武汉毕竟是中国的核心城市之一,不仅有汉江、长江发达的水运,还有江汉平原的农业支撑,为何这里不能作为中国首都呢?

跟长安、洛阳、北京相比,武汉到底差在哪里?未来的武汉,是否有定都或者作为陪都的可能?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一、自古以来,“武”和“汉”要分开读

其实,“武汉”是个新行政区划,明代以来,武汉所在的“汉江-长江”交汇处,有武昌、汉口、汉阳三个城市,统称“武汉三镇”。古代“武”和“汉”要分开来读,两边隔着一条长江,互相之间关系不大。

三镇中的武昌,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武昌古代曾叫鄂州、江夏、沙羡、郢州,一直是湖北范围内的军事重镇。明朝之后,武昌就成为了湖北省会,一直延续至今。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而汉口和汉阳长期是一个地方,属于汉阳县,明朝中期汉水改道,才把汉阳、汉口分开。

清朝中期,汉水连接南北贸易,汉口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经济十分发达,被誉为“天下四聚”之一。清末开关后,汉口成为租界,和汉阳分开,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内陆口岸。在20世纪初,民国直接将汉口作为第一个直辖市。

汉阳有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隋炀帝时期这里被改名为汉阳,是长江上重要的军镇,曾下辖两县。但后来汉阳的风头被汉口抢走,明清后成为武汉三镇里最小的部分。

一直到民国时期,武汉三镇还是各玩各的,武昌虽然一度是民国的心脏城市,但是仍未建都过。建国之后,共和国将三镇统一规划,这才出现了横跨长江的武汉市。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二、一个被历史淹没的名字:云梦泽

虽然武汉是新诞生的城市,但是武昌和汉口、汉阳的历史也很悠久,这里既然能作为“湖广会城”,是中南地区的名城,那为什么没有朝代或者政权建都呢?

这里就要牵扯到古代的建都哲学。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社会,核心就是“耕”和“战”二字,帝国是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练兵打仗。

在定都方面,“耕”和“战”也一样重要。古代帝都是王朝的心脏,首先要富庶,能养活贵族、百姓以及大量驻军。其次要易守难攻,否则国外的侵略、国内的叛变将随时威胁首都。

可惜在这两方面里,古代的武汉,甚至整个湖北都不及格。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先说“耕”方面,作为农业社会,中国的核心经济区一直是大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江南地区是主要农业区,这也是为什么王朝会选择在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等地建都。就算是在四川,也有小小的成都平原的粮食供养成都。但是湖北,很长时间里并没有这个条件。

肯定有人出来反驳:湖北那么大一片江汉平原难道养不活首都?江汉平原和关中平原一样大,气候也适合耕种,古人看不到吗?

其实古人还真的看不到,因为在遥远的古代,整个江汉平原都是一片大湖,古称“云梦泽”。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这片大泽,是先秦时期楚国防御侵略的屏障,也是楚王狩猎的地方。“云梦大泽”东起大别山,西到鄂西山区,北到大洪山,南接长江,东西长度超过500公里,南北超过300公里,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

云梦泽在上古是一片大湖,夏商时期水面下降,形成几百里的湖泊、沼泽、丘陵相间的地貌,这里森林密布,云雾遮天,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上古的云梦泽到处是鳄鱼,有专门捕猎鳄鱼为生的部落名为“鄂”,他们建立了鄂国,今天湖北的简称就由此而来。

而云梦泽从先秦开始缩小,一直到两晋南北朝还有数个大湖,到唐宋时期才彻底干涸。北宋时期云梦泽消失,宋朝政府才在这里设县开垦荒地,当时的江汉平原外号“百里荒”,到处是野生动物,还时不时有大洪水,宋朝的开发工作进行得很艰难。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所以一直到元朝,湖北都没有粮食产地来供养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在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的发展也很慢,因为这里地形低洼,水患严重,汉江直到明朝中期才有确定的入江口,之前长江、汉江交汇处是一片大泽,无法生存。

水患问题则一直困扰着长江中部地区,直到清末还有淹没半个湖北的水灾。这一问题一直到20世纪还没彻底解决,建国后有“54大洪水”、“98大洪水”,这些灾害连现代国家都很难应付,所以古代的湖北不仅不富庶,还是个险恶的去处。

直到三峡大坝修完,武汉才从洪涝里解救出来。

三、“九省通衢”也叫“四战之地”

说完了“耕”,再来看看“战”,在这方面,武汉也不如传统古都。

古代的战争不像今天的战争,有飞行器来越过地面的山河阻碍。古代战争完全靠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地形越险恶,军队通过的成本越高。在中国古代,首都必须“襟山带河”,有大山之险,大河之利,才能易守难攻。

汉初的谋士张良就总结:(都城)“要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以制诸侯。”这是最完美的都城样板。

古代最重要的首都长安、洛阳在地形上都有山河作为屏障,其中长安的地形优势冠绝天下。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央,南边是连绵秦岭,北边是黄土高原的边界北山。两道山脉像两堵城墙一样保护着关中,古代要翻过这样的山脉需要倾国之力,翻越秦岭就耗死了蜀汉政权。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而关中周围东有函谷关,西有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这四个要塞阻塞了外界前往关中的道路,外面的军队要进长安,只能武力叩关。

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和秦多次在函谷关交战,秦军每次都能以逸待劳,击败联军;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最后国力都耗费在翻越秦岭上,曹魏只要阻塞主要道口就能让武侯无功而返。

与此同时,洛阳的地理条件稍逊于长安,但是在古都里也数一数二。

从地形图上很容易发现,洛阳是个被山河包裹的盆地,学名“伊洛盆地”。伊洛盆地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嵩山、邙山,西有中条山、崤山、熊耳山,洛阳处在中间。

因此,洛阳东有虎牢关、汜水关、西有函谷关、南有太谷关、广成关、北有平津、盐津关,几乎是个“小关中”,军事上也是易守难攻。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看完长安、洛阳的地形,武汉三镇在军事方面就完全不够看了。

自古以来,每逢战乱,中国有三个南北战争的主要通道,东边是徐州,中部是湖北荆州,西部是汉中。在这三个通道中,湖北地区因为有长江、汉江等水系交通而发展最快,把徐州和汉中远远甩开,但在军事上的条件,武汉却最差。

武汉作为中国地形的中心,四方势力南征和北伐都要过湖北,这种“四战之地”,容易招致“十面围攻”。

武汉三镇背靠江汉平原,整个形状如一个喇叭,从西往东收缩,武汉则是个喇叭口,地理位置上像个边关。江汉平原东部、西部都是长江,无险可守,群雄割据时代,长江上的武汉很容易受到南方的夹击,四川和江南的水军可能沿江开来。江汉南部门户洞开,南方湘粤的势力也可能经过洞庭湖往北而上。

而在江汉平原北部,大别山、桐柏山、荆山把湖北和中原隔绝,只有荆州、襄阳一线地形较窄,是通往中原的咽喉。

一旦南北交战,江汉地区北边只有襄阳、荆州一线扼守着和中原的通道,荆襄告破,整个江汉地区无险可守。当年,岳飞就是从襄阳打到中原;在南宋末期,宋军在襄阳死磕蒙古十几年,最后襄阳陷落,南宋没几年就灭亡了。

因此,和武汉相比,荆州、襄阳的军事意义更重要,地理位置也更好,尤其是荆州,在古代曾被认为是湖北唯一适合建都的地方。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四、20世纪武汉再成前线,陪都武汉是否可期?

在进入明清时期后,长江水运发达,武汉三镇的发展堪比扬州、杭州等传统都会。到了清末,英国人看中了汉口作为开放口岸,中国内陆的货物都从汉口交易,武汉已经能和上海平起平坐,驰名海内外。

清末京汉铁路修成后,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交通枢纽,清朝更是派了重兵镇守,此时的武汉三镇才完成了由“军镇”向“城市”的转变。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军和清政府手下的北洋军开战,武汉地区无险可守的问题再次暴露,这里成为了前线。

孙中山先生因为武汉的地理位置,曾非常坚定地想在武汉建都,毕竟这里是中国的地理核心,又有发达的交通。但是后来接任的蒋委员长是个打仗的人,他不会把国家的首都放在武汉这样的“四战之地”,所以选择了虎踞龙盘的南京。

抗战时期,上海、南京率先被破,日本和中国在武汉爆发大会战,在整个江汉平原上,双方出动上百万人大战近半年,伤亡几十万人。此战结束后,日本陆军元气大伤,被迫停止了对中国内陆的进一步进攻,国民政府则搬到了更加易守难攻的山城重庆,一旦日军发难,将退入四川成都。

九省通衢,武汉为何自古不曾建都?不仅不好守,古代住人都是问题

建国之后,武汉迎来了真正的发展。

作为中国地理中心的城市,武汉除了长江水运,还有京广、京九、汉丹、武大等铁路汇聚,是中国十大铁路枢纽城市之一。作为“九省通衢”,便利的交通让武汉不可忽视,武汉的人口仅次于郑州,是中部第二大城市,但是武汉的经济条件要好于郑州。

改革开放后,武汉是东西部交流的心脏城市,经济飞跃式发展,成为中部地区的顶梁柱。

历史上武汉并不是中国的核心城市,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选择,武汉在现代成为国家核心城市的候选,也是中部新一线城市的代表。

但可惜的是,在能预见的未来,武汉依然不会成为中国首都或者陪都。武汉所在的湖北人口只有5000多万,排在中国第9到第10的位置,湖北的经济水平排名也差不多,不仅不如中部的湖南、安徽,更远逊于东部沿海省份,湖北本省对武汉的支撑力严重不足。

此外,武汉的文化影响力只限于本省,跟中原、西北、江淮这些大文化圈核心城市无法平起平坐。和武汉相比,南京统领江淮、西安统领西北,它们可能更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副中心。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武汉三镇商业中心的形成与变迁》,廖立贤

2、《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王军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