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昌市> 正文

古代人应对城市排水都有哪些高招我意邪魂儿_读书

2017-06-13 南昌市 排水   防涝   建筑

  赣州:宋代福寿沟造福今人

  有人会说,北京是元明清时期的首都,故宫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 建设者自然用心,精心设计,普通城市是百姓居住的地方,设计未必用心。此言差矣。古人建设普通城市,也会从居住功能、生活方便、防止淹水等多方面考量。

  江西古城赣州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赣州位于江西省的南部,是江西的南大门。2010年6月21日,江西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未现明显内涝,也没有一辆汽车泡水,赣州人为此感到庆幸,因为强降雨没有对他们的财产造成损失,而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赣州为什么会避开被水淹泡?因为在赣州有一套始建于宋代的高效排水系统,至今还在发挥作用,造福赣州。

  古城赣州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市,自唐代建城以来,洪涝连年不断。北宋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刘彝任虔州(即赣州)郡守。他为赣州洪涝不断而苦恼,作为地方官,有心改善内涝痼疾。经过反复踏勘,他依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建设排水沟,在强降雨或洪水来临之时,沟渠蓄水并有效排水。排水沟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为排水分界线,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相似,东南部以“福沟”命名,西北部称“寿沟”,统称“福寿沟”。“纵横纡曲,条贯井然”,“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则由福沟而出”。

  福寿沟在建造上采用明沟和暗渠结合方式。明沟在地面,暗渠在地下。明沟与赣州城区的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数十口池塘相连,形成水系,遇到大雨,作为蓄水池,调解雨水流量,减缓排水压力。池塘与明沟还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养鱼,增加人民的经济收入。除此之外,还有独创的“水窗”。所谓“水窗”即排水口的阀门,汛期时外面江河水位上升,赣州内城水位低,容易发生江水倒灌,水淹城区。水窗关闭,江水不能倒灌,这样保护了城区的安全。江、河水位正常时,赣州城区的水通过水窗,排入章江和贡江。如何操作水窗开启和关闭呢?他们当时想了一个办法:排水口附近的管道呈现多层断面,坡度提高后,只有足够的水压才能冲开水窗,排水。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江水之力自然将闸门关闭;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水位时,城内之水形成冲力,将水窗闸门冲开。

  近千年来,福寿沟一直在发挥作用,承载着赣州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保护赣州免于洪涝之灾,雨水之灾。直到今日,仍有900多米长的下水道在使用。

  历史上,中国很多城市多采用明渠和暗沟相结合的排水系统,有效发挥防洪抗涝的效果。例如隋唐时期的长安城,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长安城排水系统遍布于由“街”、“坊”组成的棋盘格状的都市中。长安街道的大路路面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泄雨水,汇入街道的两侧的明沟。建筑周围有砖铺散水、渗水井和排水管道。城门下建有排水涵洞。明沟里的水经过永安渠、清明渠、龙首渠,注入渭河和浐河。由于年久失修,淤塞严重,很多城市没有进行有效疏通,很多古老的明渠、暗沟丧失了功能。只有赣州等少数的城市保留了古代的排水系统。

  从理论上说,与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条件相比,如今的人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抗洪防涝的能力更强,但是我们却无法阻止城市的被淹,而且屡屡出现窘迫的状况,大雨大淹,小雨小淹,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在了解了元大都、故宫、赣州等古城周密的排水沟渠后,古人在建设排水系统时的前瞻性及人性化令今人感到惊叹,而他们在建排水系统时所倡导的为后人谋福祉的理念更值得赞扬。再看看当下城市道路、小区被淹,大多是因为城市建设中缺乏规划、急功近利等诸因素所致。

  面对千年前的排水工程还在高效发挥作用,保护着城市不被水淹,如今的城市建设投入不菲资金,却依然在暴雨面前失效,我们是不是会有一些感触呢?(来自《北京晚报》 黄 强)

上一页 1 2 3

(责编: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