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咸丰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逃出京城 后来还是偷偷逃了

1860年8月 21日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占领天津后,英法联军发布了一道安民告示,称:“去岁我国前来互换和约,中国失信,伤我师旅。故今年前来复仇,又动干戈。于某日占居大沽,某日统先锋入天津城。我两国水陆会商,绝不骚扰百姓。尔等各安生业,俟大局已定,酌有章程,再行明示。”

天津民众倒是安抚下来了,北京城里的咸丰皇帝,却更加惶恐不安。天津的失陷,让北京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在那以后,英法联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畅通无阻地抵达北京城下。

咸丰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逃出京城 后来还是偷偷逃了

接下来,是继续战斗,还是停战求和?咸丰皇帝心里茫无头绪。他下令:“勿得决裂和局,亦不可遽行应允。”这就是说,连咸丰皇帝本人都还在犹豫不决。既放不下面子求和,又不敢坚决抵抗。

就在这时候,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向咸丰皇帝建议“北巡”。“北巡”当然是冠冕堂皇的说法,说白了就是逃出京城,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躲难。咸丰皇帝也有此意,便召集诸王和大臣商议。

大家都默然,只有礼部侍郎毕道远站出来说:“从古国君守社稷,断无远出之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传统,所以毕道远有此一说。

咸丰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逃出京城 后来还是偷偷逃了

咸丰皇帝说:“尔等所言固为有理,设夷匪入城,将置联于何地?”

大家再次默然。这个问题谁也无法回答,只好“相向而泣”。

然而,反对咸丰皇帝逃出京城的声音依然很强烈。祁巂藻、潘祖荫、陆秉枢、刘成忠等纷纷上奏折,反对此议。潘祖荫问:“国君死社稷,上欲何往?”陆秉枢则质问:“上何以对祖宗?何以示臣庶?”

到后来,咸丰皇帝烦不胜烦,干脆传旨“辟谣”:“朕闻外间浮议,竟有谓朕将巡幸木兰,举行秋狝者,以致人心疑惑,互相播扬。朕为天下臣民主,当此时势艰难,岂暇乘时观省?且果有此举,亦必明降谕旨,预行宣示,断未有銮舆所莅,不令天下闻知者。尔中外臣民,当可共谅。”

咸丰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逃出京城 后来还是偷偷逃了

咸丰皇帝在“辟谣”的同时,信誓旦旦地表态自己不会悄“逃跑”。就算是要“逃跑”,也会明降谕旨,公开进行。

然而,9月18日,当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铁骑,在八里桥惨败于英法联军后,咸丰皇帝不走也得走了。八里桥距通州八只有8里。从八里桥出发,快马加鞭,半天不到即可抵达广渠门。京城危在旦夕。

当晚,居住在圆明园的咸丰皇帝召见王公大臣,作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咸丰皇帝离开京城,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北狩”。二是任命奕訢以钦差大臣的身份驻守京城,与英法联军进行谈判。

咸丰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逃出京城 后来还是偷偷逃了

以前,“木兰秋狝”是一项重大的活动,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等都很重视,往往提前半年时间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而这次,由于英法联军兵临城下,已经容不得更多时间来准备了,只好匆忙出发。

9月22日,正值秋分。当日凌晨,咸丰皇帝来到圆明园安佑宫,向供奉在这里的列祖列宗画像作告别,随后,便匆忙从圆明园后门离去。

咸丰皇帝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由于此行太过匆忙,咸丰皇帝没有带更多随从人员。据《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记载:“銮舆不备,扈从无多。随行者惟惠王、怡王、端华、肃顺等,并军机穆荫、匡源、杜翰诸人。车马寥寥,宫眷后至,询迫不及待矣。”这就是说,咸丰皇帝只带了寥寥几个亲信的王公大臣,连后宫眷属都没有跟在身边,稍后才赶上他们。

咸丰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逃出京城 后来还是偷偷逃了

如果是平时,皇帝出巡,地方官早不早就收到了消息,沿路安排食宿,远远地跪迎圣驾。可这次,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地方官早已闻风而逃,没有为他们准备食宿,咸丰皇帝一行的伙食糟糕透顶,“是日,上仅咽鸡子二枚。次日与诸宫眷食小米粥数碗,泣数行下。”

当天,咸丰皇帝只吃了两个鸡蛋;第二天,与后宫眷属们一起喝了几碗小米粥。秋风萧瑟中,咸丰皇帝看到此情此景,联想到自己的悲凉境遇,不禁悲泣以来。

那时候的咸丰皇帝,与他一起分食小米粥的慈禧太后,会在40年后的1900年,因为八国联军的入侵,再次逃离京城,“西狩”到陕西西安。

【参考资料:《清实录》《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等】

本文作者:木石良缘(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66065109375437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