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拼音版)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师从韩愈,张籍在煎熬中等待机会

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传说张籍十分迷恋杜甫,把杜甫的名诗一张一张地烧掉,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孟郊到和州游历的时候,前去拜访,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奇怪。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灰,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孟郊听了,哈哈大笑,认为此人虽怪,却也可爱,遂与张籍交上了朋友。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画像

贞元十三年(797)冬,张籍北游到了汴州,恰好孟郊也在这里,便把他介绍给韩愈认识。初次见面,二人就心有戚戚,畅谈古文、儒道,感叹佛道黄老盛行,以致仁义不在。韩愈收张籍为"大弟子",推举他赴京参加国考。贞元十五年(799),张籍一试登第,中了进士。

有了进士学历,下一步是找工作,找工作需要人脉。张籍最大的人脉就是韩愈,但韩愈多血质性格,比较爱折腾,一不小心就被贬为县令,到地方上工作去了。韩愈靠不住,别人靠不上,张籍只好老老实实在家里守丧。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韩愈形象

反对割据,韩愈阻止人才流向藩镇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藩镇割据更加严重。永泰元年(765),李正己驱逐侯希逸,自领平卢淄青节度使,后又不断扩张,把现在的河北南部、山东、江苏北部一带变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李正己死后,其子李纳封锁消息,自领军政。朝廷平定不成,只得招抚,承认即成事实。贞元八年(792),李纳死了,其子李师古袭位。李师古装扮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出台措施,向一些不得志的文人或官吏伸出橄榄枝,吸引他们前去投附。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招贤纳士图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接连几次参加进士考试,均未被录取。贞元十九年(803),心灰意冷的他准备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就写了一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赠送他,说你怀才不遇,要到燕赵谋职,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但不能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有你立足之地。因为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请替我凭吊一下乐毅墓,再到集市上看看,还有高渐离一类被埋没的志士吗?韩愈不便明确反对董邵南去藩镇做事,为虎作伥,只好转弯抹角地加以劝说。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画意

兄终弟及,李师道延揽张籍

贞元十七年(801),张籍守丧期满,北上洛阳,一边做教书先生,一边苦苦等待出仕的机会。

等待的日子真是难熬啊!秋风飒飒,勾起了他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元和元年(806),李师古病死在郓州(今山东东平)。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李师道在附近的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刺史,李师古家奴密不发丧,派人把李师道偷偷接来,准备搞个兄终弟及。宰相杜黄裳想乘其未定,用计分化削弱李家。但是蜀地的叛乱尚未平息,唐宪宗拿不出更多的力量对付李师道,不宜再生乱子,还是先安抚一下吧。他命建王李审遥领节度使,任李师道为检校工部尚书,兼郓州大都督府长史,充平卢军及淄青节度副大使。名义上没有承认李师道为节度使,但李审是"遥领",并不到任,李师道实际上是平卢淄青当家人。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影视剧中的李师道形象

李师道听说过张籍的大名,读过他写的诗,知道他进士出身,却始终不得朝廷启用,郁郁不得志,于是开出种种优厚条件,派人到洛阳去招揽张籍。

写《节妇吟》,张籍巧妙拒绝李师道

看到李师道开出的优厚条件,张籍不能不心动。他一直在等待,等待朝廷给予他一官半职,胡须都快等白了。现在终于有人向他抛出了绣球,他本该受宠若惊的,此刻却左右为难。从内心来讲,他是反对藩镇割据的;同时作为韩门"大弟子",如果接下李师道的绣球,也会在亲朋好友中声名扫地,他不应该,也不能为李师道效力。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画像

但是,如果直接拒绝的话,李师道又怎么会轻易放过自己?毕竟李师道势力很大,得罪不起。在他焦虑不安之际,想起了汉乐府《羽林郎》《陌上桑》,自己为何不借鉴罗敷的做法,委婉拒绝呢?或许能摆脱眼前的困境。于是他提起笔,写下了一首《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画意

从字面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还你的两颗明珠吧,太遗憾了,没在出嫁之前遇见你!

但张籍写这首诗别有用意,他把自己比作节妇,把李师道比作"君","明珠"指的是李师道许给的地位、财富,"良人"指唐王朝,说自己"事夫誓拟同生死",等于说自己只能忠于朝廷,不能接受李师道的好意。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恨不相逢未嫁时

据说李师道读了《节妇吟》以后,虽然心中恨恨,却怕杀了张籍,会有损他"爱才"的名声,所以没有继续追究。而张籍则在不久之后,接到了朝廷的任命,到长安上班,当了太常寺的一名太祝。

死于非命,多行不义心自毙

元和九年(814)九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举兵叛乱。李师道表面声言支持朝廷,暗中却帮助吴元济割据,派人潜入河阴漕院,杀人放火,把江淮一带的租赋都烧了,接着派刺客到长安,暗杀了力主对淮西用兵的宰相武元衡。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代藩镇割据分布图

李师道的恐怖手段没能动摇唐宪宗扭转藩镇割据局面的决心。元和十二年(817)七月,在宰相裴度的调度下,随唐邓三州节度使李愬大举进攻吴元济,仅两个月就攻破蔡州,大败淮西军。吴元济没有料到李愬军如此快速,毫无防备,束手就擒。

唐宪宗乘势高歌猛进,诏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讨伐李师道。大兵压境,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元和十四年(819)二月,淄青都知兵马使刘悟杀了李师道,投降唐军,割据多年的淄青齐莱诸地终于回归中央。

《节妇吟》: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宪宗画像

得知李师道被杀的那一刻,张籍应该庆幸他没有接受李师道的招揽,而是以一首《节妇吟》委婉拒绝,从而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也保全了自己的声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