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扬州十日”的前因后果(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就在南明接连发生大案、与左良玉闹得不可开交这个节点,多铎军团全军南下,清军开始南征。

顺治二年三月初七,多铎军团分三路,出征南明。

第一路为主力军团,兵出虎牢关,由多铎亲领;第二路出龙门关,由固山额真拜尹图统领;第三路走南阳,以兵部尚书韩岱、梅勒章京伊尔德、侍郎尼塔统领。

三路大军行军经开封同往归德,杀向徐州。

“扬州十日”的前因后果

三月二十一日,清军与之前投降的许定国军汇合,许军为先导,引导清军攻陷归德,南明总兵王之纲不敢接战,退往宿州。

三月二十七日,清军杀向徐州,南明徐州总兵李成栋不战南逃,不久后被清军前锋部队追上,李成栋投降。

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趁左良玉东征南京、武昌空虚,攻占武昌,将以此地作为大顺新地盘的统治中心,此时大顺基本控制了湖北北部。

四月初九,清军分两路进兵,一路攻陷毫州(今毫县),一路趋砀山。南明守军不是投降就是南逃,清军在无抵抗的情况下进入徐州。

四月十三日,清军到达泗州,南明泗州守将李遇春率军投降,史可法被迫领军南下。

四月十四日,清军渡淮河南下,史可法率军退守扬州,召刘泽清、刘良佐两镇军队同来扬州防守,二刘借口守卫南京更加重要,拒绝同史可法合兵,继续向南逃窜。

四月十五日,南明弘光帝在元晖殿举行美女海选活动,他自己亲自当评委兼主持人。

当天,南京总兵刘洪报告清兵即将南下,南京危急;南明江防总督王永吉亦上奏徐州丢失,江北即将沦陷。马士英担心弘光看到这些奏报后会调防守左梦庚军的黄得功部北上,就把这些奏报都压了下来。

四月十七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晓谕江南、南京、浙江、江西、湖广等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历数南明诸臣三大罪,即:面对北方国破君亡的情况不发一兵;既无遗诏,擅立福王;扰害良民,以起兵端等三罪。最后书云:

此乃天下所共愤,王法所不赦,予是以恭承王命,问罪征讨,尔文武官员速以地方城池投顺者,不论官之大小,各升一级;抗拒不顺者,自身遭戮,妻子受俘;如福王改悔前非,自投军前,面释其罪,与明朝一体优待。

当天,清军在南明降将李成栋的引领下抵达扬州城下,在距扬州城二十里地方扎营。多铎派南明降将李宇春持自己的亲笔书信去城内劝降史可法,被守城军队的弓箭射跑。

在讲述攻城结果之前,有几个情况我要介绍一下。

在清军从徐州南下的途中,李成栋率军投降清军,跟同样投降清军的许定国成了一个阵营。我之前说过,李成栋曾经高杰的部下,高杰之前跟着李自成打工的时候,在河南杀了许定国全家。后来高杰投降了明朝,许定国阴错阳差地成了高杰的部下,所以也没法报仇。

之前我还讲过,许定国秘密投降清军后,在睢州诱杀了高杰。而后来高杰的军队回睢州报仇,屠城,将许定国新的家眷、房产通通付之一炬。

所以,许定国对李成栋很有意见,但他两现在又成了一个阵营,还是不好公开闹矛盾。

但是,高杰的手下不只李成栋一个人,除了跟随李成栋投降清朝的军队,其他人大部分都在扬州跟着史可法守城。

李成栋去找多铎,表示自己可以劝降城内的高杰旧部。许定国一听,咱两都是叛徒,都想在新主子面前卖力表现,现在你如果劝降了城内的高杰旧部,那么一来你的兵力将会远超过我,二来你刚刚投降就立这么大的功劳,我还怎么混?

于是,许定国向多铎表示,自己与守扬州城的高杰旧部势不两立,如果多铎招降他们,还不如现在就把自己杀了。

许定国在投降清军后多次立功,先是诱杀了高杰,瓦解了江北四镇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然后又一路引领清军南下,在多铎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于是,多铎安抚许定国,表示自己不会让李成栋去劝降的,只要攻下扬州,就是给你报仇的时候。

有了多铎的答复,许定国在军中大肆宣扬与城内的高杰旧部势不两立,城破之日必血洗全城。

你大概还记得,我之前写过,高杰曾经不听史可法的调遣,擅自出兵攻打扬州,围攻半个月而不克,在此期间高杰军队大肆劫掠扬州周边地方。

你可以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扬州百姓,高杰之前曾经在周边大肆抢掠,现在高杰的军队又进城了,另一支军队过来攻城,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城内的高杰部,你会帮助这支军队守城吗?

于是,城内百姓纷纷破坏城门、城墙出逃,城外的舟楫都被抢光了。

以上这些可不是我编的故事,都是出自《明史》、《小腆纪年附考》和《明季南略》的记载。

《明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讹传定国兵将至,歼高氏部曲。城中人悉斩关出,舟楫一空。”

四月十九日,在扬州附近驻守的高杰侄子李本深部向清军投降。

四月二十一日,南明淮安总兵刘泽清听闻清军南下,开始向西撤退,走之前纵兵抢掠全城,城中大乱。清军固山额真准塔本来没打算攻击淮安,只是分出千余骑兵去看看淮安的情况,正好碰到了带着抢掠物资西逃的刘泽清。刘泽清想都没想,率领全军投降清军。

四月二十二日,驻守扬州的南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劝说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将二人骂退,二人当夜率军出城投降清军。

四月二十三日,扬州城内的南明总兵刘肇基认为困守孤城是坐以待毙,向史可法请示出城作战,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史可法答复:

锐气不可轻试,且养全锋以待其毙。

这种保守的战法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当天,清军的红衣大炮从泗州运到扬州城下。

四月二十四日,清军试炮轰扬州城,满城恐慌,势遂不支。史可法上血疏向南京求援,杳无音讯。

“扬州十日”的前因后果

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正式攻城,只一天,扬州城破。总兵刘肇基率残部与守城军队坚持巷战,直至矢尽人亡。 史可法想要自刎,被众将拦住,后被部下捆缚交给多铎。

当天,清军入扬州,开始屠城,为其七天,至五月初二日始宣布“封刀”。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清军在扬州屠城确有其事,《小腆纪年附考》、《明季南略》均有记载。但是具体杀了多少人无法考证,然而绝不像《扬州十日记》记载的那般,即:

“查焚尸薄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其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不与焉。”

仅收尸就收了八十万,还没计入各种自杀者,有可能吗?

八十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个大一点的县级市的全部人口。你要知道,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并不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看到邻居被杀,其他人不知道躲、不知道跑吗?那会儿又没有热视仪,没有各种传感设备,也没有机关枪,使用冷兵器的清军怎么可能在七天的时间内杀八十万人呢?

其次,收敛八十万人的尸体,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呢?那会儿没有防腐剂、没有冷藏装尸袋,得在尸体腐败前敛收,不然收尸者极容易感染疫病。根据这本书的记述,是和尚负责敛收的,这得动用多少和尚才能在两、三天的时间内收敛八十万具尸体?

最后,这个《扬州十日记》的作者是王秀楚,他是史可法的幕僚,相信介绍完这一点,大家就该知道这本书的客观性了。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清军在打下北方的过程中并未爆出大规模屠城的猛料,怎么会在扬州就屠城了呢?

首先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直接原因确实是因为史可法抵抗了,之前投降的州县,像徐州、泗州,基本没有清军屠杀的记录。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史可法不该抵抗,请大家不要误会。

但这一点并不是主要原因。

在说明主要原因之前,我们要先来看一下此时南下清军的人员结构。

在多铎南下的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投降的明军有:

河南总兵李际遇投降清军,带去兵马、下属及河南当地的地主武装合计二十七万;许定国投降清军,带去军队三千人;李成栋投降,带去军队五千人;李遇春投降,带去军队五千人;李本深投降,带去军队一万人;刘泽清投降,带去军队、部署五万人;李栖凤投降,带去军队五千人;刘良佐投降,部队、家属合计十万人。

以上合计约五十万人,被多铎整编入清军的有刘良佐、李本深等总兵级别二十三个员、监军道二员、副将四十七员、参将、游击八十六员,马步兵共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这些人绝大多数参与了清军南下的过程。

你大概还记得,我之前写过,多铎从北京出发的时候,骑兵只有两万,军队总兵力合计不会超过五万人。也就是说,在攻打扬州这会儿,清军的人员架构已经彻底改变了,它已经成为一支汉军人数占了四分之三的军队,而这些汉军在投降之前都是些什么样的王八蛋呢?

刘良佐军进南直隶,也就是现在的江苏,

“沿途淫劫,临淮民闻其将至,严兵固守。良佐怒,攻之,不下”。

高杰部的英勇事迹最多,可谓一路从山西抢到了淮河,李成栋、李本深之前都是高杰的部下,例如:

“杰退至泽州,沿途大掠,贼遂薄太原”;

“杰固欲入城,扬州民畏杰不纳。杰攻城急,日掠厢村妇女,民益恶之”;

“明日,杰部下至,攻城,屠睢州,老弱无孑遗”。

刘泽清部,

“大掠淮安西奔。”

就是这么些王八蛋投降了清军,然后又参与攻击扬州。他们进扬州,还能干出什么好事吗?

所以,清军在扬州的屠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城外许定国部与城内高杰旧部的仇恨,有史可法抵抗的因素,有新投降清军的原南明军队素质的因素。

当然,屠城的做法确实错误的、确实是不人道的、确实是该骂的,但绝不像现在很多人所认为的,即所谓的“等同日军行为”、“民族仇恨”、“种族灭绝”等,真的没有上升到这种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