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资治通鉴》30:交流是为了什么?因公孙龙、孔穿和邹衍有感(邹衍五行学说)

《资治通鉴》30:交流是为了什么?因公孙龙、孔穿和邹衍有感

《资治通鉴》封面

导读:交流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取信息,注重输入,不注重输出一是促进人际关系,需要通过共同感、认同感来促进相互之间的关系。交流要做到,求同存异,不轻易否定他人,赢得起输得起,减少攻击性;善于自黑;不带负面情绪;不讲道理,不好为人师;包容他人。

因琐事耽误了一周左右的时间,今日继续。

《资治通鉴》卷3里面讲了这么两个小故事,对我触动比较大,想拿出来一起分享一下。

赵惠文王的弟弟赵胜是平原君。平原君喜欢养士。门客中有一个人叫公孙龙,擅长辩论。孔穿,字子高,从鲁国来到赵国,与公孙龙辩论奴婢有三个耳朵,孔穿被辩驳得无言以对。第二天,平原君问孔穿,公孙龙的辩论水平这么样呀。孔穿说,辩论三耳很难,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三耳的。辩论两耳很容易,实际情况也是两耳。不知道你是相信辩论容易但是是真实的,还是相信辩论困难但是是假的呢。平原君对公孙龙说,不要再跟孔子高辩论了,他的义理胜于言辞,你的言辞胜于义理

齐国人邹衍路过赵国,平原君安排邹衍与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邹衍说,“不行。辩论是为了区别特殊的类型,不相混淆。陈列不同概念,不相混乱。抒发见解,表明观点,使别人明白你想说什么,不是追求要把别人绕晕。如此,胜方坚持自己的观点,输的人也能得到所追求的真理。这样的话,辩论可以进行。如果用繁文缛节为依据,巧言饰词相互诋毁,华丽辞藻来偷换概念,吸引别人但使人不得要领,这就有损辩论的正道。纠缠不休,咄咄逼人,总要别人认输才会停止,这样有失君子风度,我不会去做。”

现实中,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话不多,不善于开玩笑,不善于人际交往,是一个木讷的人。对于辩论的事情,不懂也不太关心。对比自己的不足,我更关心的是生活中的交流,关心怎么能够舒服的交流。

生活中,我遇到有些人,虽然有钱,或者有权,但是在他们身上,感受不到相互之间身份的落差,相处的过程如沐春风。人很风趣,很幽默。也有的人,话语攻击性比较强,说话之前先是反驳他人的观点,“不对”,“不是”开头,随意开别人的玩笑,当别人开他的玩笑时,是一定要找回来场子的。

后来,我就在想,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背后透露出来的道理是什么。因此,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了几条,算是自己的浅薄思考,抛砖引玉吧。

第一,交流的目的是什么。我个人的感觉,交流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获取信息,一类是促进人际关系。获取信息很好理解,我只是为了了解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更多的是采用提问的方式,比如,我看到的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有这么一个操作层面的方法,“晚辈思维”和“一句口头禅:您一路走来”。这种的话,注重输入,不注重输出,自己根据基本情况或基本知识的思考得到的结论是在后台。促进人际关系也很好理解,人毕竟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需要通过共同感、认同感来促进相互之间的关系,或者就是单纯的开个玩笑,轻松下气氛。

第二,求同存异,不轻易否定他人,赢得起输得起,减少攻击性。大家的家庭环境、教育程度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百分之百是对的,因此遇到不同见解时候,不要急着去否定他人,听别人把他的逻辑讲完,自己产生个判断就是了。交流中,自己可以赢,但是也要保证别人赢的机会,这就是双赢。

第三,善于自黑。我的老板,在饭局上遇见过几次。很擅长自黑,活跃了气氛,拉近了距离。但是这个我实际上并不太了解,怎么能做到自黑,但是不自降身份,自我贬低呢。

第四,交流不带负面情绪。我见过一个人,每次听她的话,不是抱怨这个,就是抱怨那个,连自己最亲近的人也要抱怨。

第五,不讲道理,不好为人师。这个本质上来说,也是来自于一种优越感。在这方面,我就经常犯错误,也被别人说过几次,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改掉。

第六,包容他人。我和朋友聊过“格局”这个词,实际上做不到包容,就是格局不够,就像大人对小孩一样,犯了错误,你会包容他,因为你知道你比他站位高,懂得多。所以,换句话,就是提高自己的格局。站位高,看长远。

就是因为在目前我做不到,所以我才会不断的写出来,思考,我的认识是,实践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多次实践,最后才能真正掌握,做到真知。不断勉励自己。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