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武则天传奇1:女主武王为何能代有天下(95版武则天演员表)

文/鼎湖听泉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以其特立独行、敢为天下先的风格而名垂千古。也可以说她是中国政治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创意精神的制度创新者和女权主义的开创者,也为世界政治词典扩大了女性版图和政治颜色,是封建社会女性话语权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她是我国伟大的历史改革者和开路先锋,是中华女子政治的领路人和“教母级”人马。通俗点说她就是历史一姐或头号历史超女。

回顾武则天那充满惊涛骇浪般凶险的人生博弈,我们可以用以下一组数字,来说明武则天这个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第一的猛女的充满艰辛的政治之路。这个没有士族背景,以14岁的天真烂漫懵懂少女而入宫打拼天下,32岁“二进宫”做皇后,41岁垂帘听政,52岁成为执政天后,67岁登基称帝,谋杀了93人(林语堂《武则天正传》开列的数字,包括亲人23人,李唐宗室34人,朝廷大臣36人),82岁驾崩的古代超级女老板,一生跋涉了多少艰难之路,才成就了千古伟业的,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点没错,这是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成本。


武则天传奇1:女主武王为何能代有天下


不管同样如雷贯耳的西汉吕后,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威风八面的女权主义者,至少比起武则天,她少了一个皇帝宝座,更加不能在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里狂称“朕即天下”。因为武则天,“妇女半边天”甚至于半边天的口号立即得到真实兑现,“牝鸡司晨”也一下子从理想变成现实。那么是怎样的超强组织变局和组织行为,一下子让没有多少政治背景和资源的中年妇女下岗再就业典范武则天,成功颠覆了延续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权力和组织架构,有效进行“金蝉脱壳”了呢?这对于处于社会嬗变期的男女分工新观念(现在女老板女一把手层出不穷),以及社会组织的新架构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启迪呢?

以下我们要叙述的,也正是武则天那非常吸引眼球的粉红色政治之旅,她是如何联手皇帝丈夫李治进行“变天”,以及皇帝夫妇利用御用文人、酷吏在“政治平衡木”上的重新站队归类实现变天计划,武则天封后前后的腥风血雨本身,就是史上十分著名也十分诡异的经典组织行为学。由此篇幅较长,我们将分五部分连载。


武则天传奇1:女主武王为何能代有天下


武则天(也称武媚娘)能够在政治上脱颖而出,那当然就是有赖于对自己的皇帝丈夫唐高宗李治的精准政治投资和“情感融资”,也可以说是武则天掘到的“政治第一桶金”。在李世民时代没有捞取任何政治好处的武则天武才人,凭借李世民病重期间作为李世民“机要秘书”和殷勤照顾病重父皇的太子李治结下的“深情厚谊”征服了这位新皇帝,进而漂白“尼姑”身份,因需要政治盟友的王皇后的“错爱”二进宫 。

让政治智商趋于零引狼入室的王皇后(属摄政顾命元老集团派系的)吃尽了苦头,武终于通过后宫风暴重新洗牌夺得了最重要的皇后地位,标志着武则天从此成为大唐新的“话事人”,正式走上政治和历史前台,还不遗余力地利用御用文人和酷吏集团,清除打击以皇帝亲舅父长孙无忌(扶懦弱皇帝李治上台的顾命大臣)为首的摄政元老派和李唐皇室,甚至于接连废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太子位和两个儿子的皇帝位,才在男宠和外戚利用武是“弥勒转世”的宗教造势下,登上中国历史唯一女皇帝的宝座,完成了“女人主政”的神话。


武则天传奇1:女主武王为何能代有天下


那么,为什么说取得皇后地位的武则天从此走上了政治前台了呢?作为封建社会女官之首的皇后又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在此有必要进行简单勾勒。可以说封建社会里皇后(正一品)和太子的地位都同样重要,也可以说是担当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政治角色,有区别的只不过是太子是未来皇帝而皇后是“母仪天下”辅佐当朝皇帝管理国家而已,具体来说就是管好皇帝后宫,为皇帝治理国家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支持或襄助皇帝丈夫治理好天下,甚至于可以说能一言九鼎的狠角色,有时还可以代理皇帝全权处理政事(垂帘听政的吕后和武则天都曾担当过此种“代理皇帝”角色),是百官尊重和仰视的对象和政治人,所以在封建时代立后和立太子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国之大事,而不只是皇帝家事。


武则天传奇1:女主武王为何能代有天下


当然,武则天在爬上后位之前,经历了一段十分惊心动魄的垂死挣扎和殊死搏斗,因为当时的政治形势十分复杂,可谓是暗流汹涌凶险异常。一方面是手握大部分政治资源的顾命大臣集团的虎视眈眈,另一方面是“傀儡9皇帝”李治要自主主政、实现政治翻身而进行的不遗余力的对峙和反抗,最终武则天的上位居然也成了李治打击“政敌”的一个重要筹码,武则天立后之前的宫廷格局、李治和顾命大臣的关系与历史纠结,以及两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博弈和带来的政治变局,以后再说。

在武女皇出场之前,在此先讲一个和历史一姐武则天关连的小故事,作为开场白,那就是政治谶语“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所延伸出来的有点可笑又可悲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人甚至怀疑是武女皇自编自导自演的上位舆论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