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36岁离世的他,正史为何记为38岁?(朱瞻基子女为什么少)

公元1435年(明宣德十年),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在乾清宫与世长辞。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36岁离世的他,正史为何记为38岁?

这位被《明史》誉为“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的皇帝,在位期间,重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等能臣,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同时,在军事上他革除痹症,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他也多次进行巡边,维护边疆的和平安宁。总之,经过朱瞻基的十年的治理,使得大明王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36岁离世的他,正史为何记为38岁?

就是这样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却不幸英年早逝。而关于他的死,又有很多让人感到奇怪的地方。要知道,在宣德九年(1434年)九月朱瞻基还能“自将巡边”,并且在巡边的过程中还视察过居庸关的防务,以及对洗马林城堡的战备情况。同时,还有过两次围猎活动。到了当年的十月十三日,朱瞻基还在“都督方政讨平松潘叛蛮”,十一月二十七日,还在处理“免四川被灾税粮”的事宜。可见此时的朱瞻基的身体状况还非常好,不然也不可能鞍马劳顿的巡边近一个月。

到了十二月十九日,出现了“帝不豫”的状况。虽然,让“卫王瞻埏摄享太庙”,为朱瞻基祈福,希望他能康复。但是到了宣德十年正月初二,朱瞻基就转为病危(“甲戌,大渐”)。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三就“崩于乾清宫”。从生病到病逝,仅仅只有14天左右。那么,是什么让正值壮年,堪称马上皇帝的朱瞻基如此快速地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呢?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36岁离世的他,正史为何记为38岁?

很多人认为朱瞻基是因为积劳成疾而亡,毕竟大明王朝取消了丞相一职,很多事情都需要皇帝亲力亲为,所以每天的工作量巨大。但是,朱瞻基当皇帝时,已经有了完善的内阁制度,这些内阁大学士都能顺利地替他分担各种工作。所以,又有人提出是因为朱瞻基痴迷于玩蟋蟀,而用来装蟋蟀的容器中就包含“倭源白水铅”的容器,导致他长期慢性铅中毒而亡。更有人从明朝皇帝中很多寿命较短,提出其家族有严重的遗传病,所以朱瞻基才会英年早逝。

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相信,朱瞻基是长期服用仙丹导致其英年早逝的。因为,在历史记载上,朱瞻基确实没像自己的后代嘉靖帝和万历帝那样沉迷于炼丹,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去炼制所谓的仙丹。有明一代的皇帝都十分推崇道教,而这位号称“长春真人”的皇帝又怎会独善其身呢。要知道早在明成祖时期,就在皇宫里建造了玉皇殿(崇祯时毁坏),所以朱瞻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各种有关道教的活动。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36岁离世的他,正史为何记为38岁?

而且,朱瞻基本人在宣德二年(1427年)就召张宇清天师入觐,并加封了“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崇谦守静洞玄大真人”之号。除了张宇清天师外,被其封为“打真人”的刘渊然,早在明仁宗时期就已经被召入北京,直到明宣德七年( 1432 年) , 才返回南京朝天宫。这二位 非地位显赫的道家领袖,都擅长炼丹。朱瞻基在位期间,对他们二人大肆封赏,并召入京城,大概不是“推崇道家”这么简单吧?

所以,有理由相信,朱瞻基只是没有沉迷于炼丹,而是将其委托给了自己信任的道人。要知道,古代所炼制的丹药,所需材料甚多,再经过高温处理,含有严重的铅和汞。如果长期服用,是会损害五脏六腑的。可以想象,正值壮年的朱瞻基身体或许早已因为服食丹药受到损害,才会因为小的疾病被夺取了性命。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36岁离世的他,正史为何记为38岁?

当然,朱瞻基是不是因为长期服用所谓的“仙丹”而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关于他的死,有一件更为奇怪的事情,让人摸不着头脑。

根据《明史》记载,朱瞻基是宣德十年正月“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而在《明实录》中也有相同的说法,“宣德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上不豫免正旦贺礼命百官朝皇太子于文华殿……上在位十有一年寿三十八”。也就是说,两部正史都记载了朱瞻基的死亡年龄是38岁。

但是,同样在《明史》和《明实录》中记载,朱瞻基是“生于兔年(乙卯)二月初九”,也就是公元1399年,而他死在公元1345年。这么算下来,他死的时候应该只有36岁。如果考虑他是死在正月,还没有过生日,那么他的实际年龄其实只有35岁。那么,有关明朝的正史,为何要将其去世的年龄记录为38岁呢?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36岁离世的他,正史为何记为38岁?

首先,是因为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是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因此“重年不重日”。其次,中国古人没有现代“生日”的概念,与“生日”含义最接近的词是“生辰”、“诞辰”。生辰和诞辰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生日,生日是以日为最小单位的,就是一个昼夜24小时的一天;而诞辰和生辰则是以时辰为最小单位的。在古代人的生辰概念中,日期仅仅只是记载生辰时间的一个要素而已,与年月和时是并驾齐驱的,并没有任何的侧重。

由于这两个原因,中国古人在记录年龄的时候,往往采用所谓的“虚岁”的方式。也就是当一个人出生后,就被认为是1岁了,以后每过一个农历新年再加1岁。所以,朱瞻基在公元1399年出生之后就被视为1岁,到了1345年去世时,正好又过了农历新年,所以又添了1岁,这样算下了正好是38岁。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36岁离世的他,正史为何记为38岁?

其实,朱瞻基是36岁去世也好,38岁驾崩也罢,都无法改变他英年早逝的事实。也正是因为他的英年早逝,给明朝的衰落埋下了各种隐患。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