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会把儿子李弘的陵墓按照皇帝陵墓的规格来修建(武则天的儿子李弘不是被高阳杀了)

我们发现,在唐代的墓葬建设中,“号墓为陵”的皇室丧葬制度虽然历时短暂,可它把帝王主宰天下时复杂微妙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儿子,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652年秋天生于长安感业寺,第二年随母亲入宫,被封为代王。656年,年仅四岁的李弘被父亲李治立为太子。为了给大唐培养一个杰出的接班人,李治与武则天在他还小的时候就给他讲解经国大事,培养他的参政议政能力,并让李勣、许敬宗、李敬玄、刘仁轨、许圉师等作为辅臣。李弘“深为帝及天后钟爱”(《资治通鉴》),659年的闰十月,高宗与武则天巡幸洛阳,留下太子李弘“监国”(在皇帝外出期间,负责处理朝政)。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会把儿子李弘的陵墓按照皇帝陵墓的规格来修建

662年十月,高宗到长安东面的骊山体验温汤,太子李弘监国。随着李弘年龄的增长,高宗李治逐步把儿子引入大唐的政治中心,这种引入是从刻意让李弘熟悉朝政开始的。663年,高宗令太子李弘每五天在光顺门(大明宫紫宸殿的右门)内观察诸司奏事,遇到一些小事情,就让太子决断处置。667年九月,高宗因为长期生病,“命太子弘监国”。672年十月,又“诏太子监国”。673年的八月,高宗患上疟疾,诏令太子李弘在延福殿独立处理诸司的各种奏事。经过多年的锻炼,李弘已经是“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堪称优秀合格的接班人。然而,李弘的命运没有按照父皇李治希望的那样前行,他自幼体弱多病,竟至于在编撰完《瑶山玉彩》五百卷后,染上了肺结核病(肺痨)。675年四月,李弘与父母巡幸东都时,暴薨洛阳,年仅24岁。李治和武则天哀痛伤怀,以致于“拂虚帐而摧心,俯空莛而咽泪”。病中的高宗下诏:“朕方欲传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慈惠爱亲为孝,死不忘君为敬)”。儿子没有能够登上皇位,享受天子之尊,李治怀着复杂的心理,让爱子李弘在另外一个世界遍享帝王之荣。

李治对儿子李弘“孝敬皇帝”的诏谥,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同时,下令对李弘恭陵的修建,要“一准天子之礼”,即按照皇帝的规格建造,“百官从权制三十六日降服”。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会把儿子李弘的陵墓按照皇帝陵墓的规格来修建

李弘的恭陵(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乡滹沱西南景山之巅)北临洛河,南依嵩山,西北岗峦起伏有致,东南群山错落环抱,山川景色宜人。整个陵园坐北朝南,边长440米,呈正方形。陵园内有两座土冢,大冢位于陵园中部偏西,埋葬着李弘,小冢位于大冢东北方向,埋葬着(哀皇后)太子妃裴氏。陵侧有唐高宗亲自撰书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陵园四周夯筑了围墙,四面围墙中间各辟一门,门外筑有双阙,四隅建筑角楼。门阙外有立狮、石人、飞马、华表等大型石刻。整个陵墓布局极为严整,制度尽用天子之礼,成为唐初“号墓为陵”规制出现后的一处实例。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会把儿子李弘的陵墓按照皇帝陵墓的规格来修建

恭陵不但依照帝制修建,而且也依照帝制陪葬。民国时期,盗墓者挖开恭陵后,墓道塌陷,盗墓者被掩埋在墓道之中。1998年2月15日深夜,一个盗墓团伙用炸药炸开哀皇后裴氏陵墓,六十多件唐三彩和彩绘骑马俑被盗。后来,在对恭陵哀皇后墓的清理中,出土了一百多件蓝釉、红釉、黄釉、绿釉、白釉、三彩、彩绘、鎏金等各种珍贵文物,人们不禁惊异恭陵的帝王陪葬之势。

高宗李治以号墓为陵的方式寄托了对皇太子李弘的痛惜之情。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