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左宗棠:伟人的科考,仍是十年一梦(张之洞简介)


成功的天才大抵一致,落榜的考生各自不同。说到左宗棠,哪怕是历史课上不好好学习的,对这个名字也不会陌生。他是中国晚清军事家、政治家。他钻研学问,办洋务,收复新疆,与曾国藩等人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无一不让人肃然起敬。他是怎样实现这一番成就的呢?别着急,我们的慢慢讲。

左宗棠出身寒门,又屡试不中,他年轻时候的坎坷,也是让人一惊。左宗棠二十几岁时曾经写下曾豪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样一句话,换成有头有脸的人说,那是豪情万丈,换成落魄书生说这句话,说不好听点儿那就是吹牛皮啊。

公元1812年,晚清嘉庆年间,在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宗棠出生了。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呢?左宗棠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也只是秀才,一家读书人,没有一个高中的。左宗棠是家中老幺,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一家人指望着几十亩贫瘠的土地和父亲教书的学费生活。家境算不上差,也说不上富足。毕竟还有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吃饭的人多,干活的,只有父亲一个。

14岁那年,左宗棠首次参加考试,便考中了秀才。他聪颖过人,乐于读书,但是参加举人考试的那一年,不幸落选。据说他是可以中举的,然而因为年龄太小,便把这个名额让给了另一位年纪长的考生。总之,这次经历给了他足够的自信,那就来年再考呗!反正不差这一年,是吧!

哪知道,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三个姐姐出嫁,爷爷奶奶过世,大哥和父母也先后过世。他家十口人,最后只剩下二哥和自己,也不能这样说,除了兄弟俩,还有大嫂。左宗棠和二哥将田产留给大嫂,兄弟两个离开家门,另谋生路。瞧瞧人家的做事风格。霸气,有个骨气。亲人离世,子女要为其守孝三年,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之内,左宗棠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

从十几岁到二十岁这几年间,他无法继续追求功名,但是他没有放弃读书。在这几年间,他不再只关注教科书或者教辅书,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外书的阅读上,军事、地理、人文历史、水利工程,所以说人家的经世奇才不是凭空出现的,人家把哀声叹气的时间全都用来读书了。

然而问题来了,书从哪儿来,每天吃什么,用什么呢?当时湖南归来一位当朝二品大员,他的名字叫做贺长龄,此人为官多年,没有半点官架子,特别爱惜人才。贺长龄返乡之后,左宗棠登门拜访,他就接待了这位贫穷的小伙,经过几次对书本的讨论,贺长龄对左宗棠大加赞赏,直呼这可是妥妥的人才啊。为了让左宗棠得到更好的深造,他掏腰包资助左宗棠读书,又是借书,又是介绍书院,这才是地道的千里马遇伯乐,出门遇贵人啊!

那左宗棠这匹千里马呢,也真不让人失望。公元1831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这间学校是谁办的呢?正是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贺熙龄见到左宗棠,也是眼前一亮,大加赞赏。高赞左宗棠“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这对忘年之交后来还结成了儿女亲家,你说,贺熙龄对左宗棠的感情,就不用再赘述了吧。

七年间,左宗棠先后就读于城南书院和湘水校经堂。每次考试,每次都考第一。哎,真真儿的学霸呀。

1832年,守孝期满后,左宗棠终于能够参加科考。在书院里,左宗棠的学问可是响当当的,每次模拟考试都是第一名。这考举人,不是探囊取物吗?如同猛虎归山,科考时,左宗棠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份试卷搞完,就等回家听好消息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份试卷,惹来了很多非议。

左宗棠博学广智,他的文章里引经据典非常广泛,而且文章结构灵活,因为这一点,左宗棠的试卷饱受争议,他的文章结构没有严格遵从八股文的写法。这样的“异类”文章在一些考官的眼里,是不合格的。只留下一句点评语“不通顺”,左宗棠的试卷便被阅卷老师丢到了一边。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一位名叫徐法绩的老师捡起了这份试卷,大大地夸赞这位考生文采了得,思想有深度,一看就是经世治国的人才。他一定要这位名叫左宗棠的考生入选。为此,徐法绩力排众议,费了好大一番周折,左宗棠这个名字被列入了高中的名单。

公元1832年,此时的左宗棠已经过了弱冠之年,考完试回家,他便同湖南湘潭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周诒端成婚。二人是指腹为婚立下的婚约,这么多年,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周家始终遵守约定。大婚在即,左宗棠犯了难,自己一没车二没房,甚至还没有存款,拿什么娶媳妇啊,人家可是大户人家的大小姐。

他的岳父周老爷却没有看不起女婿的意思,直接招左宗棠入赘,婚事就这么办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别说在晚清,就是在现在,男子大多不愿意倒插门去女方家里过日子。没办法,穷啊。好在,没过几天,左宗棠高中的消息传到了周家,也是很及时地为自己挽回了一些颜面。

钱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进士考上了,就要接着考举人。他要到北京参加会试,要知道在没有汽车高铁和飞机的时代,从湖南到北京,要提前一年出发。走这么远的路,沿途吃饭住店,钱从哪儿来呢?年轻人都不容易,干点儿啥能让钱给困死。最后,这份盘缠还是左家沾亲带故的叔叔伯伯们凑出来的。

没想到,公元1833年,带着全村的希望,在人才济济的会试中,左宗棠竟然落榜了。三年以后左宗棠考场再战,这波操作就比较神奇了。左宗棠进入了榜单,湖南地区的的排名顺序是按照年龄来的。于是乎,左宗棠排到了最后一名,还好吧,能进就行。可是,那一年湖南地区有6位考生高中,湖北却一个都没有,为了平衡 一下名额,就把湖南最后一名的名额给抹掉,让给了湖北的一名考生。重点是事情都这样办了,还一点不避人,这事儿传到了左宗棠耳朵里,气得他……当时就回家了。

回到家中,左宗棠想到在老丈人家吃住已经有六年光阴了,再不能这样下去。凭借自己的才学。左宗棠去书院当老师,领薪水,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在第二次科考失败之后,左宗棠又遇见了一个贵人——两江总督陶澍,陶澍曾得道光皇帝七次召见,两次赐字。是一位声名显赫、两袖清风的父母官。像贺长龄,徐法绩一样,陶澍对左宗棠颇为青睐,认为他是经世治国的人才。

顶着这些前辈赠与的光环,左宗棠去参加第三次科考,又落选了。人的一生中,从二十岁到三十岁,这最好的十年全都用来寒窗苦读,结果十年如一梦,一梦化泡影。左宗棠年轻的时候,常常自比诸葛亮,以“今亮”自称,如今却被小小的科举考试给难住了。难道说自己用了十年的青春和努力,仅仅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失败者吗?左宗棠彻底绝望了,那些曾经看好他的前辈们,此时又会怎么看待他呢?咱们下回接着讲。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