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烟雨战国之六,吴起变法(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

上文提到作为“战神”的吴起,他一手创造了任何对手“遇起则败”的记录。无论是指挥二三流的鲁军击败一流的齐军,还是指挥超一流的魏军击败一流的秦军、齐军,或者指挥一流的楚军击败超一流的魏军,吴起都对得起李悝向魏文侯魏斯介绍的那段评价——“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烟雨战国之六,吴起变法

公元前387年,刚刚取得攻秦胜利与伐齐胜利的吴起,因为魏国宰相公孙痤进谗言而被魏武侯魏击猜疑,只好南下投奔楚国。吴起是从魏国流失的第一位超一流人才,这已经说明魏国的政治体制出了问题,不再能像魏文侯那样吸纳人才。一旦魏国失去对超一流人才的吸引力,那么它的衰落就不可避免。当然,吴起只是第一位离开魏国的超一流人才,而不是最后一位。此后商鞅、张仪、范雎这些超一流人才接二连三离开魏国奔向秦国,那才是魏国的梦魇。“得人才者得天下”,越王勾践读不懂,魏武侯也读不懂,他们都要付出代价。

这时的楚国是长江流域的一个大国。

姜尚的外孙周成王在位时,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起楚国。楚国虽然最初的爵位不高,但发展迅速国力强盛。公元前704年,楚子熊通甚至自立为王,史称楚武王。楚武王曾与郑庄公、齐僖公合称为“春秋三小霸”,楚庄王则与齐桓公、晋文公等人一起被称为“春秋五霸”。楚成王时期,楚国“虐”了宋襄公,还让齐桓公不得不放弃武力征讨改为“和平谈判”,国力之强盛已经数一数二。虽然公元前632年楚成王的部将子玉在城濮之战被晋文公联合齐国、秦国、宋国联合击败,此战并未损耗楚国实力,楚国依旧是与晋国并列的“超级大国”,而且晋楚争霸互有胜负。

公元前546年,晋国与楚国参加了在宋国举行的“弭兵之会”,会议决定晋国、楚国并列为霸主,各国结束战争,除齐国与秦国以外各国都要向晋楚两国朝贡。这就确定了晋国、楚国是“第一世界国家”,齐国、秦国是“第二世界国家”,其他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公元前584年,晋国采取楚国降将大夫申公巫臣的建议,派遣申公巫臣出使吴国,并派出成建制的军队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开始了吴国进攻楚国的“代理人”战争。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派伍子胥、孙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主力并攻入楚国首都郢。楚国虽然在秦国支持下很快复国,但元气大伤“不复当年之勇”。楚国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扶植越国牵制吴国,用“代理人战争”来对付“代理人战争”,这就有了愈演愈烈的吴越争霸。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向越国求和,吴国再也无力威胁楚国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为了缓和与楚国关系而把吴国夺取的淮上土地让给楚国。公元前445年),楚惠王灭掉了杞国,自此楚国东拓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土地。公元前431年),楚简王灭掉了莒国(今山东莒县),楚国领土扩展到齐国与鲁国附近。楚国的发展虽然不如李悝变法后的魏国,但也是仅次于魏国的“超级大国”。

公元前402年,“盗”杀楚声王,其子熊疑与王子定争夺王位,熊疑胜出继位,史称楚悼王。楚声王竟然被“强盗”所杀,可见楚国内部矛盾何其尖锐。楚悼王即位后,争夺王位失败的王子定逃亡魏国,并在公元前400年引着“三晋”联军南下,在乘丘(今山东巨野县西南)击败楚国大军。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军再次南下,在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榆关(今河南新郑东北)连续击败楚军,甚至拒绝接受楚悼王“求和”要求。楚悼王只好送厚礼给秦惠公请求秦惠王出兵袭击魏国西线,又卑辞重币请求齐国进攻魏国东线,这才避免了三晋联军深入楚国腹地。

楚国不同于晋国把公族杀戮殆尽,而是保留了强大的公族。屈、景、昭三家大贵族,担任着楚国的军政要职,这就使得楚国的国力被这些大贵族分解,难以形成统一的对外力量。楚国的贵族往往有私家军队,这一方面能够保证这些贵族齐心协力时战斗力“爆表”,另一方面也导致这些贵族叛乱很容易危及王权。楚悼王知道治理国家需要贤才,也盼望有公孙敖那样的贤才辅佐自己,帮助楚国复兴霸业。正在楚悼王为楚国缺乏人才发愁时,从楚国的头号劲敌那里传来了好消息。

公元前387年,战功赫赫如日中天的吴起,突然因为魏武侯猜忌被公孙痤排挤,转而投奔楚国。楚悼王喜出望外,立即用隆重的礼节和最高的规格接待了吴起。吴起来到楚国,认为“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是楚国政治两大弊端,并指出要扭转这种局面,只有“明法审令”,尽快变法革新。对吴起分析的种种弊端,楚悼王深有感触,于是先任命吴起为宛守,防御韩魏两国。

公元前386年,楚悼王直接把整个楚国军政大权托付给吴起,任命吴起为楚国的宰相(令尹)。楚悼王还当朝宣布,令尹吴起的命令就是我楚王的命令。有了楚悼王这位吴起的“超级粉丝”站台,吴起也就大刀阔斧在楚国实施变法。吴起终于做到了“卿相”,可惜此时母亲早逝,吴起也没空回老家卫国看看。

吴起从公元前409年为魏国效力,到公元前387年逃离魏国,吴起在魏国工作了22年之久。吴起亲身经历了李悝变法后魏国国势的蒸蒸日上,清楚李悝变法的巨大威力,也就站在了李悝变法的“巨人肩膀”上,开始了吴起变法。

吴起深知法治的重要性,因此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确立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采取“倚车辕”的办法,即立一车辕,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这一招后来也被从魏国流失到秦国的超一流人才商鞅借用,即后人津津乐道的“立木为信”。建立起老百姓对法令的信任乃至信仰,这才能“令行禁止”,法令能被执行才有威力。

为使思想认识和舆论一致,吴起禁止纵横家进行游说,“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吴起这样的“实干家”,对纵横家的作用有些误判,认为这些人呈口舌之快,不利于国家富国强兵建设。其实纵横家对国家的强盛有巨大的支持作用,他们是“外交战”的主力军,能够避免被强国“群殴”,甚至转而联合列强“群殴”其他强国。后来秦国就很重视纵横家,“外连横而斗诸侯”。

吴起还裁减旧贵族的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对没有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吴起还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即解决“封君太众”的问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吴起深知“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是楚国政治两大弊端,于是在废除贵族特权的同时,又削弱大臣威权。“禁明党以励百姓”,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官尽忠守职,不超越所规定的权力,从而尊崇君权。吴起这些变法办法,超越了李悝变法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商鞅变法。

吴起还着手整顿吏治。一是“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二是“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立志为变法的新兴政权效力。三是“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裁减冗官,选贤任能,罢除无能无用之辈。把楚国旧贵族迁徙到边境地区,巩固边疆与边防。

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余,臣不得而为也”,通过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在变法中,“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即注意耕战并重,亦兵亦农,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作。吴起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吴起甚至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提高了筑城工程的质量,加强了郢都的建设。后世朱升向朱元璋建议的“高筑墙,广积粮”,在吴起这里也能找到影子。

吴起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经过变法运动,楚国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一定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吴起既然是知名的军事家,因此吴起变法直接以“富国强兵”提高战斗力为目标。

楚国本就是春秋中后期的“超级大国”,虽然在晋国扶植吴国的“代理人战争”中遭受重创甚至首都被吴军攻破,但楚国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是当时天下诸侯中仅次于晋国(魏国)的军事强国。进攻吴起的调教,楚国重新成长为军事强国。楚国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

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遭魏国攻击的赵国楚悼王命吴起统大军救赵。吴起分析了当时的战局,如果直接赴赵,一是路途较远,楚军需要长途跋涉;二是魏军的主力都到了赵地,而自己国内空虚,不如直接攻魏,攻魏薄弱的地方。这样既可解赵之围,又可迅速取得战果。形势果然如吴起所料,在楚军攻势凌厉下,攻入赵国腹地的魏军只得赶紧撤回,在州西被以逸待劳的楚军打得大败。楚军所向披靡,横扫中原,一直打到黄河边。而赵军也趁势反击,占领魏的棘蒲等地。魏军只好收缩回首都安邑,齐军则撤回本国。这一仗打出了楚军的威风,不仅收复了北方原陈、蔡等被三晋占去的土地,又新拓展了卫国一些土地。从战略意义来看,楚赵从此修好,赵国不再参与“三晋”伐楚,“打遍周边无敌手”的“三晋”联盟瓦解。楚在魏国后方找到了一个牵制魏国的盟友,魏国陷入南北两强夹击腹背受敌之中。天下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与当时的“超级大国”魏国相比,楚国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就在吴起在前线屡败“老东家”魏国即将攻入魏国首都安邑时,楚国传来楚悼王病逝的消息。吴起只好宣布班师回朝,自己带着亲信星夜兼程,赶回首都郢奔丧。吴起匆匆忙忙到了楚悼王的灵堂,接到吴起的不是伏地嚎哭的披麻戴孝的群臣,而是楚国旧贵族的伏击刺杀。

吴起忽视了自己的变法,最大的受益者虽然是楚王与楚国,却严重损害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也引起天下诸侯的恐慌。吴起毕竟不是贵族出身,而且家道中落的卫国平民。即使吴起拥有独步天下的军事才华,即使能够创造“遇起则败”的神话,也不能改变他在鲁国、魏国甚至楚国都被看成“外人”。楚国最知名的贤相孙叔敖,也是楚国本土人才。对于楚国这样人才济济的国家,对外来人才有明显的敌意与不安,毕竟楚国不是人才匮乏的秦国。

吴起在楚国唯一的依靠,只有他的“粉丝”楚悼王。对吴起恨入骨髓的楚国旧贵族,早就蓄谋已久。就等着楚悼王病逝后诛杀吴起。如果说吴起在军队中,这些楚国旧贵族无可奈何。但吴起离开北伐大军,带着几名亲信轻车简从千里迢迢赶回首都奔丧,失去了军队保护的吴起就远不是上百家楚国旧贵族的对手。不知道吴起面对楚国旧贵族的利刃,有没有感叹应该带着大军赶回首都奔丧,或者留在中原继续指挥作战而是派副手回国奔丧。

既然难免被楚国旧贵族刺杀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吴起也就心生一计,带着箭伤跑到楚悼王的遗体旁,伏身在楚王尸身上。楚国旧贵族不敢靠近王尸,他们对吴起深恶痛绝,也就放箭射向吴起,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身。楚国法律规定,“丽兵于王尸者”诛灭三族。新即位的楚肃王根据此规定,命令令尹把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70多家。吴起临终拉上了70多家楚国旧贵族为自己陪葬,够狠够毒辣。

吴起变法从公元前386年到公元前381年,只有区区6年,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却并不是很巩固。楚悼王与吴起死后,楚国的变法基本终止,楚国重新走回了“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的老路。吴起这位“外人”在楚国掀起了变法图强之风,因为楚悼王的突然死亡与吴起遇害戛然而止。楚国走回了只有楚国人才能做宰相(令尹)的老路,不是吸纳列国人才而是关起门来“自力更生”。

固然“惟楚有才”,但魏国、齐国、秦国都是“虹吸”天下英才,楚国既不能保证自己的人才不外流,又不能保证自己的人才被重用,于是楚国还能通过自身建设获得较大发展,但再也不能像吴起时期一样“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只能跟在魏国、齐国、秦国这些“霸主”后面,最多是扮演着“千年老二”角色。

吴起遇害后,楚肃王还把吴起的尸体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吴起变法也因为施行时间太短没能及时培养新贵族而难以维持。吴起死后第四年(公元前377年),名不见经传的蜀国讨伐楚国,夺取楚国首都附近的兹方(今湖北松滋),楚被迫筑扦关(今湖北宜昌市西),进行防御。吴起死后六年(公元前375年),魏国“满血复活”南下进攻楚国,战于榆关(今河南中牟西南)。吴起死后第十年(公元前371年),魏国遣军攻占鲁阳。楚国再次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中,可惜此后再也没有超一流人才敢于来楚国效力,此后楚国只能称霸一方而不能影响全局。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