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孝庄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在清朝初期的历史中,孝庄太后可谓是一个特殊存在,她先后辅佐了儿子顺治帝和孙子康熙帝两代幼帝,在清朝入关由地方割据政权过渡为全国性政权,还有入关以后面对的各种挑战之中,孝庄太后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且也没有擅权,没有像西汉吕后临朝称制,也不像后世慈禧太后那般擅权,可谓是一代贤后。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孝庄太后虽可称为一代贤后,但她与儿子顺治帝的关系却是很紧张,反而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虽说帝王家亲情淡如水,但孝庄太后与顺治帝母子俩也是共患难过,并非是太平年景的皇宫母子关系。像顺治帝6岁继位,并无亲政能力,是由摄政王多尔衮大权独揽,一直到顺治七年冬出塞外狩猎受伤死去,顺治帝才得以亲政。


在此期间,孝庄太后和顺治帝母子俩可谓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多尔衮从摄政王成为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是直接当了顺治帝的父亲,为了稳住多尔衮,这母子俩是委曲求全,甚至有野史记载孝庄太后下嫁给多尔衮,不是多尔衮突然死去,顺治帝很可能被废,可以说这母子俩是一起度过了最难的时候,但即使如此,在顺治帝在位中后期,却与母亲孝庄太后关系大为紧张。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孝庄太后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呢,是隔代亲,还是其他原因吗,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孝庄太后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根本原因在于两者一个保守一个开明


顺治帝虽然是清朝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庙号也是称世祖,但他的存在感其实并不高,因为他在位期间的大手笔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摄政王多尔衮所为。


从带领清军入关,到迁都北京,再到消灭李自成之大顺和张献忠之大西,还有先后攻破南明弘光、隆武、绍武三个政权,奠定了清朝大一统之格局。等到顺治帝亲政以后,就剩下西南一带的南明永历政权,而且他从顺治八年亲政再到顺治十八年驾崩,只有十年时间,在24岁时便驾崩,可以说顺治帝终其一生都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


当然顺治帝虽然存在感不高,但是他其实还是想着有一番作为,在位时期也是有着一定成绩,而且是一位很开明的皇帝,在位期间有着一系列改革。诸如仿明制建立十三衙门,取代内务府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还有重用汉官,给予汉官一定权力,改变“向来各衙门印务,俱系满官掌管”的局面,是规定“各部尚书、侍郎及部寺堂官,授事在先者,即著掌印,不必分满汉”。等于是一改满官说了算的局面,以这种方式整体上给予了一直无权的汉官一定权力。


顺治帝之所以这样,其实关键在于集中皇权,所以是以十三衙门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汉官势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顺治帝更重视满与汉的关系。


但是如此这般,以孝庄太后为首的保守派自然是不答应。顺治帝属于开明派,孝庄太后属于保守派,治国理念的不同,是母子俩关系紧张的开始


之后随着诸如废后等事,顺治帝与孝庄太后母子俩关系是越来越紧张,隔阂越来越大。


清朝一直通过满蒙联姻来巩固自身利益,孝庄太后按照惯例,为顺治帝选了五位出自蒙古的后妃,其中有两位皇后,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太后亲哥哥吴克善之女,结果仅仅成婚两年,便被废。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是孝庄太后侄孙女,顺治帝也还有废后之意,还好有着孝庄太后极力反对才作罢。至于其他蒙古妃子,顺治帝也是冷落待之。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相比之下,顺治帝反而更是宠爱出自正白旗的董鄂妃,甚至董鄂妃为顺治帝生下第四个儿子以后,顺治帝高兴地称之为“朕第一子”。直接是将前面三个儿子,包括后来的康熙帝玄烨在内的儿子华丽丽的无视了,这对童年的康熙帝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阴影。


董鄂妃病逝之后,顺治帝更是不顾反对,坚持追封为皇后。而顺治帝和董鄂妃所生之子早夭以后,顺治帝也是破天荒的追封为和硕荣亲王。


上三旗之中,两黄旗是最忠于皇权的,按理说是天子最亲近的旗,至于正白旗则是在多尔衮擅权时位列于上三旗,但顺治帝偏偏宠爱出自正白旗的董鄂妃,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同样要以正白旗力量来集中皇权,至于被“冷落”的两黄旗,是和孝庄太后一般,属于保守派。


在大臣任用上,顺治帝与孝庄太后的分歧也很大。像出自两黄旗的图海,顺治帝亲政以后对其也很是重用,但图海这个人口无遮拦,跟顺治帝聊天时有点一根筋,还比较狂妄,使得顺治帝很生气,于是坐冷板凳了,不再重用。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但孝庄太后对于图海是一直欣赏的,等到康熙帝继位,三藩之乱时,孝庄太后向康熙帝推荐图海,图海因此得到重用,立下赫赫战功,是步步高升。


可以说顺治帝除却是皇帝身份以外,还是一个很叛逆的儿子。虽然在多尔衮擅权的七年时间中,顺治帝与孝庄太后母子是相依为命,顺治帝对母亲也是满怀感激,但是顺治帝亲政以后,虽然对孝庄太后很是孝敬,比如孝庄太后生病了是尽心尽力的伺候,但母子俩也因为治国理念不同,是矛盾越来越大。


顺治帝是喜欢跟孝庄太后对着干,就喜欢先满后汉而非先满后蒙。像孝庄所选的两位皇后,别的不说,与孝庄太后有着极其亲近的血缘关系,但顺治是说废就废,还想一口气废两个,还好只是废了一个。而且不宠爱出自蒙古的后妃,反而宠爱出自正白旗的董鄂妃,因此这母子俩自然是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可以说是水火不容。


正因为如此,所以顺治帝死后,留下的遗诏遗诏如同罪己诏一般,历数了自己的14条大错,可谓是全方位将自己骂了一遍。


像重用汉官,遗诏中如此说道: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宜加倚讬,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


关于建立十三衙门,遗诏中是这般承认错误:


“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致营私作弊,更逾往时,是朕之罪一也”。


这哪里是遗诏,就是自己骂自己,自己彻底否定自己的罪己诏,甚至比之罪己诏还要骂得彻底。再结合顺治帝从得天花,再到病逝,也就是几天时间,这么短时间内,顺治帝身为重病之人,哪里有这个思路和时间反思自己的错误,乃至彻底否定自己呢?


更何况他当时才24岁,正是年轻气盛之时,怎么会全盘否定自己呢,所以这个遗诏,很可能就是孝庄太后授意写下的,由此可见这母子俩的关系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二、康熙帝的皇位是孝庄太后争取来的,而且治国理念与孝庄太后并不冲突,祖孙自然关系亲密


康熙帝身为顺治帝第三子,之所以可以继承皇位,众所周知有个原因在于康熙帝得过天花不死,拥有了免疫力。


但其实还有个更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皇位其实是孝庄太后为他争取而来的。根据《汤若望传》记载,顺治帝在病重之际,因为自己的儿子皆年幼,应该是害怕自己一死,自己的改革会半途而废,所以想要选择一位年富力强的堂兄弟继承自己皇位,使得自己的政治改革可以延续下去。


不过孝庄太后和诸王大臣都不同意,而是倾向于以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因此顺治帝曾问过汤若望意见,汤若望也是支持孝庄太后,所以顺治帝最终选择了第三子玄烨继承皇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帝。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至于顺治帝曾经属意的堂兄弟,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很有可能是安亲王岳乐。这位战功赫赫的王爷,在平定三藩之乱是出了大力,但应该是因为顺治帝曾有意传位于他之事,被康熙帝和雍正帝是接连打压,到了乾隆时期,才被乾隆帝说了一句公道话。详情可点击:安亲王岳乐,康熙和雍正所不容的功臣,最后还是乾隆说了句公道话


言归正传,以此来看,康熙帝的皇位就是孝庄太后争取而来的,没有孝庄太后和诸王大臣反对,顺治帝很可能将皇位传给堂兄弟,而不是在儿子之中选择,那就没康熙帝什么事了。而且看看顺治帝遗诏成为面目全非的罪己诏,很有可能当时顺治帝已经人事不省,都不一定是顺治帝选择的康熙帝,而是孝庄太后指定的康熙帝继位。


孝庄太后在康熙帝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培养他,康熙帝在成年以后回忆:“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甚至说过:“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等到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病重,康熙帝甚至是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祷以减少自己寿命为代价,来增延祖母寿数。


以此来看,康熙帝从小就是祖母孝庄太后带大的,祖孙两个人的感情本来就深。等到顺治帝病重,想要传位给堂兄弟时,不受重视的康熙帝之所以可以继承皇位,也是孝庄太后争取的,康熙帝对于祖母自然是深深感激,更是亲密。


再以康熙帝亲政以后施政方针来看,他并非顺治帝那般“叛逆”,是延续了太祖、太宗时期的淳朴旧制,是维护了旧有利益,整体是符合以孝庄太后为首保守派的利益。


当然康熙帝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便是整体施政更平衡,虽然进一步集中皇权,比如提高内阁作用,进一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势等,但并没有像顺治帝那样越格,并没有使之再出现一个如同孝庄太后和两黄旗为核心的保守派。


这里也可以看出孝庄太后的高明,他从小培养康熙帝,使其全面学习汉文化之外,还重点学习了满蒙文化,是不忘祖宗之根本,免得以后与自己出现政治分歧,而康熙帝成年以后的所作所为,说明这种从小教育还是起到不小作用。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当然孝庄太后之所以提前培养康熙帝,并不是有着先见之明,知道康熙帝一定会继位,而是以当时情况来看,顺治帝有八子,长子和四子早夭,皇次子福全虽是实际上的长子,但根据史料记载是“向以损一目不得立”,已经是被自动排除之外。而康熙帝“幼龄学步能言时”被孝庄太后培养,那时候下面几个兄弟应该都没有出生,可以说孝庄太后选择康熙帝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而且以顺序来看,年长者福全的身体有残疾,不能继承皇位,康熙帝在顺治帝驾崩时虽然才8岁,但是比下面兄弟们最大的五阿哥还要大3岁,具有巨大优势,这也是孝庄太后倾向于康熙帝继位时,顺治帝和其他王公大臣同意的关键原因。


最后总结来说,一切的根本在于治国理念之争,当孝庄太后和顺治帝母子俩都没有权力,尤其还有咄咄逼人的多尔衮这个大敌之时,自然是相依为命是母子情深。


但掌握大权以后,双方就有分歧了,年轻的顺治帝更加开明和“叛逆”,是先满后汉。出身蒙古又年长的孝庄太后自然是保守态度,是先满后蒙,母子俩的治国理念没法缓和,或者说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自然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是水火不容。


到了孙子康熙帝,孝庄太后从小便培养康熙帝,有着很深的感情基础。后来顺治帝病重,孝庄太后又为康熙帝争取到继承皇位的机会,康熙帝对她自然很是感激。等到康熙帝亲政以后,又与孝庄太后没有治国理念冲突,没有政治分歧,康熙帝又很是敬重自己的祖母,祖孙俩自然是关系亲密,是其乐融融。


孝庄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帝关系紧张,却与孙子康熙帝很是亲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