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真实历史中的"赵氏孤儿"案(赵氏孤儿案剧情介绍)


真实历史中的

《赵氏孤儿》最早是元人纪君祥编写的一部历史剧,比较集中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该剧自问世以来,深受大众民众的喜爱,陆续被改编为京剧、、秦腔、话剧、豫剧、越剧、晋剧等剧目,还曾被伏尔泰改编为五幕剧本而成为中国最早传至欧洲的戏曲作品。也就是说《赵氏孤儿》不仅仅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还是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影响的世界名剧。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是否有"赵氏孤儿"的故事呢?或是说"赵氏孤儿"的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呢?


真实历史中的

《左传》对于"赵氏孤儿"一案不仅所记简略,而且与剧本所述相距甚远。我们先来看看《左传》对这段历史的记录:《左传》鲁成公四年(前587)称:"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左传》鲁成公五年(前586):原、屏放诸齐。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左传》鲁成公八年(前583):"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也就是说,在真实的历史中,确实有全族被灭仅剩一人的悲剧,但没有"摔死自已孩子"舍生取义的程婴,也没有卑鄙无耻、恶意构陷的屠岸贾。只有叔叔与侄媳妇私通暴露,为遮掩家丑,叔叔被家族排挤到了齐国,而侄媳妇怀恨在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女子报仇三年正是时候。三年后举报赵家谋反,而致赵族被灭。至于那个婴儿,当然是被妈妈带在身边,幸福地长大,并以"不欺侮孤独鳏寡"为由,彰显君王圣德而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不仅被发还了田产,还一路高升,中兴了赵氏一族。也就是说,本来是一部家族兴衰肥皂剧,却被编成了一部义气千秋、跌宕起伏的历史大剧。在真实的史实中,"赵氏孤儿"一案应当是这样的:


真实历史中的

赵族兴起。如同任何一个曾经兴盛过的家族一样,赵族的先人赵衰也是从苦难日子走过来的。在晋文公(重耳)未继位前,曾避乱流亡在外十九年,赵衰与狐偃、贾佗、先轸、魏犨五人一直追随其左右,尝尽了人间冷暖和饥渴苦寒。其间唯一的小温暖,就是与领导重耳做了连襟,赵衰取的是姐姐叔隗,叔隗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赵盾。有意思的是,归国即位后的晋文公念及"共同走过的日子",又将自已的女儿嫁给了赵衰。我是该说晋文公是天下男人都想结交的最佳连襟对呢,还是说重耳先生是最好的岳父大人更正确呢?但不管怎么说,晋文公没有让自已的女儿做赵衰的正室,其所生的三个儿子赵同、赵括、赵婴也都为庶子,而赵盾为赵氏的嫡子。子承父业的赵盾完美诠释了一个官宦子弟的成长之路,不仅自我规范约束,还发奋图强,力求上进,三十多就同时担任了正卿和中军将两大职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晋国首席执政。十四年后,赵盾借晋灵公被杀、晋成公继任之机,将庶兄弟赵括列入晋国公族,赵氏家族由此壮大。赵盾一生前后事奉三朝晋君,先是晋襄公,再是晋灵公,再是晋成公,政绩斐然,是春秋早中期,晋国最具权势的执政大夫。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步入政坛,于晋成六年官至下军将。在六年后即晋景三年(前597年),赵朔以下军将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邲之战。但此后,赵朔在史书中消失了,《左传》晋景十一年(前589年)记载晋国下军将为栾书,未提及赵朔。我推断赵朔极有可能在邲之战,晋战败后负伤,晋景十一年前已经去世,所以栾书才被提拔为下军将接替了赵朔之位。而赵氏灭门案发生在这之后六年,已经与赵朔无关。


真实历史中的

豪门丑闻。晋景十三年(前587年),赵婴与赵庄姬奸情暴发。赵庄姬是赵朔的妻子、晋景公的妹妹、赵朔的表妹、赵婴的侄媳妇,关系很是复杂。这样的新闻即便是在性开放的今天,也会是劲暴的新闻,何况是在讲究礼法的古代,更是闹的沸沸扬扬,否则也不会被记于史端。丑闻爆出之后,赵同和赵括以维护家族名誉为由,决定将赵婴赶出家门。其实三兄弟中赵婴是最有能力的那一个,他试图挽回被逐的命运,劝说两位兄长:"各大家族都盯着咱们,随时想取代赵氏在朝中的地位。我在,栾氏家族才不会兴风作浪;我如果离开,两位兄长将来境遇堪忧。况且大家各有其能,我的私生活虽不检点,但我能够保护家族,两位兄长却未必能够。你们放过我又有什么害处呢?"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赵同、赵括没有听弟弟的,将他放逐至齐国,埋下了祸根。


真实历史中的


女人的报复。有句俗话说是"最毒女人心",做为男人一定牢记,尊重女人、爱护女人,不要让她们受一点点伤害。受到伤害、情人被赶跑的赵庄姬怀着复仇的心带着年幼的儿子赵武搬进宫中居住。("武从姬氏畜于公宫"——《左传•成公八年》)等待着将复仇之剑刺出。而赵武跟着母亲生活在舅舅家中,这也再次证明了赵氏灭族前赵朔已死。赵婴被逐三年之后,发现时机成熟的赵庄姬向哥哥晋景公告状,说:"赵同、赵括两兄弟将要作乱。"栾氏和郤氏两族巴不得赵氏被灭,两家的头面人物都出面作证说确有其事。此时担任晋国正卿和中军统帅的是卻氏家族的郤克,栾氏家族的栾书是下军统帅。这两位最具话语权的人物出面佐证赵庄姬的举报,晋景公不信也得信。于是下令清除赵氏,赵氏满门被灭,赵朔唯一的儿子赵武因为随母亲赵庄姬居于宫内,从而得以幸免,这就是所谓赵氏孤儿。


真实历史中的

赵武的幸运。赵氏被灭之后不久,同情赵氏的大夫韩厥向晋景公进言,说:"以赵衰的功勋,赵盾的忠诚,赵氏若就此绝嗣,会令好人惧怕。上古三代贤明君王皆可保有数百年天运,当中难道就没有邪恶的君主吗?都是有赖于先祖贤明才得以免于亡国。《周书》说'不欺侮孤独鳏寡',就是为了彰显道德啊。"于是晋景公立赵武为赵氏继承人,归还其田产,赵氏家族就此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史书中没有记载赵武的复仇。后来,赵武长大成人,即追求进步,又有皇室背景,一直当到中军元帅,官至正卿,集晋国军政大权于一身。赵氏一族在赵武手中再次复兴,从此屹立不倒。一百多年后韩、赵、魏三家分晋,赵氏后人成立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真实历史中的

最后的说明。元剧《赵氏孤儿》的剧情主要基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赵氏先祖在三年(前597年)曾遭族诛之祸,赵朔遗腹子赵武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佑护下侥幸免祸,后赵武长大,依靠韩厥等人的支持恢复了赵氏宗位。这与《左传》所说出入极大,《史记•赵世家》中提及的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等关键人物在《左传》中完全不见踪影。现代史家多认为司马氏写作的材料主要取自战国,有赵氏后人为先祖粉饰之嫌,故其人物、情节多不可信。我个人认为,相比《史记》而言,《左传》叙事主要基于为《春秋》作传,其记事风格简洁明了,成书更早于《史记》一、二百年,可信程度显然更高。


真实历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