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赵盾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且说前621年之冬,赵盾与贾季争论立君之事并最终排挤走了贾季,按说国家多故立长君也是正确的思路,但是事情还没有完,好戏还在后头。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派去秦国邀请公子雍回国即位的大臣先蔑、士会已经和那边洽谈妥当,并回来复命了。这时候秦穆公刚刚去世,秦康公即位,这又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在他看来,公子雍回国即位或许是秦国一次难得的机会,他显得极为负责:

“当年我们送文公回国即位的时候因为派的人少了,所以吕甥、卻芮发动政变试图谋害他,现在我们要吸取教训了。”

于是,秦国的大部队护送着公子雍,浩浩荡荡往晋国出发了。


1、穆嬴的手段与晋灵公的继位


胜利而这边一切还乱糟糟的。太子的母亲穆赢(应该是秦康公的姐妹)听说自己的儿子要靠边站了,一下子不干了,妇人有妇人的奋斗方式,每日抱着太子在朝堂上边哭边控诉

“先君究竟又什么罪?他的嗣子又有什么罪?你们舍弃国家的嗣君不立而到外国找国君,你们打算把太子怎么办?杀了他吗?”

一时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好像群臣集体出卖了良心似的。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一直闹到退朝,穆赢又抱着太子来到赵家,扑通一声给赵盾跪下就磕头:

“先君原来抱着这个孩子嘱托你说:'如果这孩子将来有出息,我会感激你;不过不成材,我在那边也要埋怨你。'现在先君刚刚死,但恐怕这些话在您耳边回响吧。您就这样把自己的承诺抛弃,到底是为什么啊!?"

于是,事情又突然逆转了。

《左传》:“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杜预注认为是“惧国人逼以大义”)。《史记·晋世家》的说法是:“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穆)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赵世家》曰:“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意思都差不多。

但是如果能稍微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描写过于表面化甚至美化了:

第一,穆赢在赵家说的话都是光明正大,拿得上桌面的,她天天在朝堂上哭诉,这些话恐怕早就哭诉过了;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第二,用纯粹光明磊落的大道理就能感动一位成熟精明的政客,基本上是没什么不可信度的。穆嬴的话是在大门口讲的还是在屋里说的已经不可考证了,反正是在赵盾面前说的。按照常例,臣子是不会把国母挡在大门外面说话的,而他们除了说这些之外还有什么交流,恐怕赵盾和穆赢都不会愿意公开吧。

第三,外部因素。秦国派重兵护送公子雍回国,其用心值得怀疑。赵盾不会不想起当年的里克,里克杀了献公的两个小孩迎接晋惠公,而惠公刚一回国,不仅赖掉了许诺给里克的种种“优惠",还杀了义正词严地杀了他。

现在的秦康公手段更加强硬,公子雍在秦国做到亚卿,八成也不是什么无能之辈。万一他回来要找个替罪羊......后果不可想象!因此,对于当时的赵盾来说,还是立个小孩安全得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按说,即使调整了方案,如果原因光明正大,也有必要跟出差回来的先蔑、士会解释清楚,做好思想工作;甚至可以和秦国人解释一下,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赵盾不但瞒着自己的两个同事秘密立了灵公,而且给秦国人来了个突然袭击,弄得象做贼似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穆赢的这次拜访不仅仅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幕后很可能有着一笔不可告人的政治交易。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而《左传》、《史记》的描写,多半是赵盾后来对外宣布的内容,都是上得了台面的东西,那时候的宣传口径把握恐怕和现在也差不多吧。


2、秦国被摆了一道——令狐之战


这边已经改变了主意并立了新君,那边的秦国军队还兴致勃勃来送人。关键时刻,赵盾倒是当机立断:打!至于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能通过外交的途径来解决,也就无须深究了。

时间是公元前620年的4月。晋国除了上军主将箕郑居守国都,其余五军全部出征。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

战斗前,赵盾对全军进行了一次无理而坚决的发言:

“我们如果接受公子雍,秦国军队就是我们的客人;如果不接受,他们就是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既然已经立了国君,再和他拖泥带水的,秦国人很可能产生想法。现在,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像追贼一样把他们赶跑!(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于是半夜突然袭击,在令狐打败了还蒙在鼓里、毫无准备的秦军”。

内外危机算是暂时解决了,对于赵盾,自然是巩固了自己在晋国的权势和地位,但是对于晋国,这次令狐之战胜利的代价未免过于沉重了:

第一,秦、晋的彻底决裂。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本来,从崤之战以后,两国的关系一直不好,互相征伐连年不断,这次战役更令两国的关系走进了无可填补的深渊。本来,秦康公的手法也十分不明智,晋国毕竟是霸主,国力要强大得多,而且已经不是20年前内乱不断的情景了,再想走穆公利用废立国君控制晋国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这次吃亏也是怪自己想法太多,是自找的。但是从道理上来说,秦国人毕竟是应晋国人的邀请来的,而赵盾在没有任何道理的情况下,用下三烂的手段攻击别人,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此后,秦晋的矛盾更加深刻,秦国从此联合楚国对付晋国,终春秋之世,两国的关系再也没有弥合。

第二,造成晋国内部的不和。

不但是秦国军队,连自己的下属先蔑、士会也被赵盾蒙在鼓里。战斗结束后,两个人出奔秦国,除了害怕灵公的报复之外,对赵盾的强烈不满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秦国人重用士会,在对晋国的争斗中屡屡得手,又是赵盾用了非常规手段把士会赚回晋国,这个不利后果才部分得以消除。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其实,令狐之战中赵盾的运气已经是好得不能再算好了:幸亏先蔑、士会没有临阵和他捣乱;更幸亏留守国都的政敌上军主将箕郑以及先都、士縠、梁益耳夺、蒯得等人没有趁火打劫,在后面给他来一下,而是在两年后才作乱,不然,赵盾恐怕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3、晋灵公为何要刺杀赵盾?


晋国为立灵公付出了巨大代价,国家的霸权也受到楚、秦的不断挑战而摇摇欲坠,经过赵盾手忙脚乱地对付了十几年,危机终于暂时消除了;但是新的危机又马上到来:赵盾和灵公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

也许是继承了母亲泼辣的基因,灵公也成了一个喜欢胡闹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叫赵盾这个执政大臣头痛不已。

前612年,当赵盾率领晋国大军,义正词严地道去讨伐不服从晋国的齐国,突然收到后方停止行动的通知,原来齐国人拿了许多好东西去贿赂了晋灵公,这时候的灵公大概也就15岁上下吧。

前610年,类似的情形居然又发生了,赵盾率领诸侯的多国部队要惩罚弑君的宋国人,依然因为同样的原因半途而废。因此,晋国这个霸主不免被大家嘲笑乃至抛弃了。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前608年,郑国人就觉得晋国这样没什么好怕的,也靠不住,于是就投靠楚国去了。晋国的霸主权威固然受到影响,而赵盾也每每感觉颜面扫地。

这还是比较外在的影响呢,在国内,灵公的胡闹搞得更加过分。小皇帝喜爱奢华,于是横征暴敛,建筑华美的宫室;不但如此,他还很残暴,喜欢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过往的行人,看着人们抱头躲避的样子,灵公感觉好极了。

而赵盾与灵公的矛盾便逐渐加深以至不可调和了。 有天,赵盾、士会去觐见,看见几个宫女抬着个大畚箕望外走,畚箕里居然露出一只手,就问怎么回事。原来,灵公让厨师给自己做熊掌,发现没煮烂,就把厨子杀了。

如此草菅人命,赵盾决定说说小国君,还是士会考虑周到,拦阻了:

“还是先让我去说吧。咱们一上来就一起去,万一说崩了就不好收拾了;我先去,说不下来您再出马,是否更妥当一点?”

于是士会单独朝见。别看灵公玩劣残忍,其实灵公人还是很灵光的,只是生性玩劣残忍罢了。士会恭恭敬敬三次行礼,接着往里走,直走到房檐下面,灵公才假装刚刚看见,没等士会说什么,他就先用话堵对方的嘴: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哦,我已经知道做错事情了,正在沉思改过呢。”士会依然庄重,口头回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随后还是尽责地规劝勉励了几句,但是灵公早就烦了,依然我行我素。

随后赵盾又多次进谏,说得多了,话就没那么中听,弄得灵公极端不自在。他觉得有老赵在,自己不可能舒心,于是,他想“做”了老赵。

第一次是刺杀,灵公派刺客锄麑执行任务。黎明前,锄麑潜入了赵家大院,摸到赵盾的房间,发现门已经开了,原来赵盾已经盛服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就坐着闭目养神。赵盾的勤勉和仪容感动了刺客也救了他自己,锄麑倒是个有正义感的晋国人,实在下不了手,又退了出来。

“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刺客锄麑难为的一头碰死在槐树上。


3、先秦版鸿门宴


前607年9月,灵公假装宴请赵盾喝酒,旁边埋伏刀斧手,想剁了他。席间晋灵公提出要看赵盾的宝剑,赵盾也没多想,就拿给晋灵公看,赵盾的车右提弥明看出事态不对(不大可能是实现得知,否则赵盾不至于如此冒险),快步登上殿堂:“在国君面前玩弄剑,太不合礼仪了”——掺着赵盾快步撤离。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灵公赶紧招呼刀斧手追击,放出一群恶犬解决问题,形势又危急起来,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提弥明最终搏斗而死。

看来只有提弥明这个樊哙还不够,于是项伯出来了——灵公的侍卫灵辄掉转戈头护卫赵盾,两个人一同逃生了。

原来,赵盾居然是这个灵辄的恩人,有次他出门打猎,看见一个人饿晕在一棵桑树下,这人三天都没吃饭了, 赵盾给了他食物,这个人只吃了外一半,原来,他在外三年回家,还不知道父母在不在,准备留下一半给老人。赵盾干脆让他吃完,又给了一袋子肉。

这个灵辄原来就是先前那个饿汉。逃出来,赵盾问他为什么相救,灵辄说:“我就是那个桑树下的饿汉啊。”再问他姓名住址,对方不回答就走了。

其实,灵公的三番两次出招,手法虽然恶劣,但总还是恶少的作风和水平。赵盾出来时就对灵公说:“你舍弃人只信用狗,虽然凶恶又有什么用!”一旦赵盾下了决心,纨绔子弟的灵公无论如何也活不成了。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经过妥善布置之后,赵盾就“流亡”去了,没几天,赵穿堂弟就在桃园把灵公给做了,然后,赵盾又安然回来收拾残局。

这出戏唯一的缺憾是:

赵穿动手的时候,赵盾还没有“流亡”出晋国是领土。也许是赵盾这边在路上出了点问题,没有在约定时间出境,也许是赵穿太心急了。

总之,挑毛病的来了:太史董孤在竹简上记录:“赵盾弑其君”,还拿到朝堂给大家公示。赵盾赶忙理论:“老先生,您弄错了,那是赵穿干的呀!”

太史从容答对:

“你是国家的正卿,国家又是你管理,你逃亡并没有出国境,事情就是你做主的,回来又不惩办凶手,您说,弑君的不是您是谁呢?”

赵盾叫苦不迭:“哎呀哎呀,都怪我贪图舒适,没有跑快点啊!”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赵盾弑君成为春秋乃至古代中国的一桩道德公案,连后来的孔子都参与了讨论:

“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如果出去了他就不必背负弑君的恶名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