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拯救明朝的景泰帝,驾崩后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朱见深是谁的儿子)

位于北京昌平区的明十三陵安葬着明朝迁都北京的帝王,但是,有一位明朝帝王却在驾崩后没有葬入明十三陵,他就是拯救明朝的景泰帝。景泰帝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原因呢?

景泰帝的身后事

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领政变部队打开长安门,进入南宫,请求太上皇朱祁镇复位。朱祁镇走出南宫,和石亨、徐有贞进入东华门。

拯救明朝的景泰帝,驾崩后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上图_ 夺门之变

政变结束后,朱祁镇就以谋反罪名逮捕了王文、于谦等景泰一朝的重臣。不久,民族英雄于谦就被朱祁镇处死。政变一个月后,被徐有贞等人赶下皇位的景泰帝离奇去世。

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指责景泰帝“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朱祁镇废掉了景泰帝的帝号,给景泰帝的谥号为“戾”,称其为“郕戾王”,按亲王礼节处理后事。由于朱祁镇取消了景泰帝的帝号,不承认景泰帝为皇帝,将其按亲王礼节安葬在北京西山,景泰帝也就成了明朝迁都北京后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拯救明朝的景泰帝,驾崩后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上图_ 朱祁钰(1428年—1457年),即景泰帝

朱祁镇为何痛恨景泰帝?

朱祁镇剥夺了景泰帝的帝号,还给景泰帝上谥号“戾”,以亲王礼节安葬在北京西山。这表明朱祁镇对景泰帝恨得咬牙切齿,那么,朱祁镇为何痛恨拯救大明江山的景泰帝呢?

首先,对于朱祁镇而言,景泰帝的行为就是“谋反”,朱祁镇无法承认景泰帝的皇位合法性。

什么叫“谋反”?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现任皇帝还在,亲王和大臣一起密谋政变,推翻现任皇帝,这就是谋反。在中国古代的所有朝代中,谋反是“十恶之首”,带头谋反的人不仅要处死,参与谋反的人也要株连家族。

在朱祁镇看来,景泰帝的行为就是谋反。朱祁镇是1435年登基的皇帝,至1449年土木堡之变发生的时候,朱祁镇已经在位14年。到了1449年,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领数十万大军北伐瓦剌。可结果呢?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了,瓦剌大军挥师南下,进攻北京城。大明江山危在旦夕。

拯救明朝的景泰帝,驾崩后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上图_ 土木堡之变 过程

为了保住明朝的江山社稷,兵部尚书于谦等人拥戴孙太后的另一个孩子,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承大统,改年号为景泰,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在于谦的统一指挥下,明军在北京城誓死血战,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成为拯救江山社稷,国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大明的江山保住了,可景泰帝登基这事却触碰了朱祁镇的政治底线。在朱祁镇看来,皇权唯我独尊,不能触碰。虽然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可朱祁镇依然认为他还是大明的合法皇帝,拥有号令天下的皇权。虽然于谦等人尊被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镇也迫于形势压力成了太上皇,但朱祁镇内心里是不认可“太上皇”的,毕竟朱祁镇没有主动下旨,承认自己退位当太上皇。

拯救明朝的景泰帝,驾崩后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上图_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

在北京城,景泰帝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登基称帝,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江山。在瓦剌大营里,朱祁镇却很被动的成了“太上皇”。在朱祁镇看来,景泰帝在没有得到朱祁镇首肯的前提下登上皇位,这皇位就是“不正当的”“非法的”,景泰帝的行为就是“谋反”,于谦的行为就是“参与”谋反。

尽管景泰帝实际在位8年,在关键时刻和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为大明江山励精图治,但在朱祁镇看来,做了再多好事的景泰帝就是“谋反罪人”。所以,朱祁镇一复位,就非常急切的取消了景泰帝的帝号,还给他上了“谥号”——戾,“戾”这个字本身就有“罪过”的含义,朱祁镇对景泰帝的痛恨由此可见一斑。

拯救明朝的景泰帝,驾崩后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上图_ 北京保卫战地图

其次,朱祁镇被景泰帝软禁7年这事情,加深了朱祁镇对景泰帝的痛恨。北京保卫战结束后,明朝和瓦剌的紧张对峙有所缓和,朱祁镇被送回皇宫。为了削弱朱祁镇的旧势力,巩固皇权,景泰帝将朱祁镇软禁在南宫。景泰帝还派出锦衣卫等特务力量加强监视,防止太上皇的力量威胁景泰帝的皇位。

在南宫被软禁的几年生活里,朱祁镇过得相当难受,甚至凄惨。为了补贴家用,朱祁镇的钱皇后亲自缝女红,卖出去赚点零花钱。这种被软禁的,相对贫穷的生活让朱祁镇认清了眼前政治斗争的极端残酷性。

在朱祁镇看来,景泰帝不顾自己的首肯擅自登基,封自己为“太上皇”,又不认亲情软禁自己长达7年时间,这样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朱祁镇忍耐的极限。所以,当朱祁镇复辟登基成功后,朱祁镇就把所有的怨恨全部撒到了景泰帝的头上:以谋反罪名处死拯救大明江山的大臣于谦、王文等人,取消景泰帝帝号,将已经驾崩的景泰帝以亲王礼节安葬。

拯救明朝的景泰帝,驾崩后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朱祁镇的评价为何更偏负面?

有一个人可以和朱祁镇形成鲜明对比,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前半生有开元盛世,名垂青史。后半生荒废朝政,以至于唐朝出现安史之乱,李隆基被迫放弃首都仓皇逃亡四川。

李隆基逃到四川避难没过多久,一件大事的发生让李隆基措手不及:太子李亨没经过李隆基允许,在灵武登基称帝了,还尊李隆基为太上皇。这种行为和后来景泰帝没经过朱祁镇允许登基称帝的行为颇具相似之处。

面对李亨颇似“谋反”的擅自登基举动,李隆基是怎么做的呢?他直接下诏,承认自己是太上皇,将军国大事权力交给李亨。紧接着,李隆基还非常主动派出宰相韦见素、崔涣等人携带传国玉玺抵达灵武,正式承认李亨的合法地位。随着李亨的登基,唐朝形成了以灵武为核心的平叛指挥体系,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有条不紊的展开。

拯救明朝的景泰帝,驾崩后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上图_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

同样面对国家危难,丢失皇位的变局。李隆基和朱祁镇的表现真的是相差很大!李隆基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退位,放手交权。而朱祁镇却把国家利益踩在脚下,为了皇位有些不择手段。

被瓦剌俘虏后,朱祁镇没有像李隆基承认李亨那样,主动放手交权,承认景泰帝的合法性。其回到皇宫后不仅寻找机会复辟皇位,还在复辟成功后干出了杀害于谦、王文等有功之臣,废掉景泰帝帝号、上谥号为“戾”,给也先和大太监王振立庙等荒唐事。

这一系列荒唐事情的发生,让朱祁镇的后世评价更偏负面。虽然朱祁镇有废除殉葬的善举,但他在复辟登基后不顾国家利益干得荒唐事成为他一生中抹不去的污点。

拯救明朝的景泰帝,驾崩后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上图_ 朱见深(1447年—1487年),即明宪宗

给景泰帝平反

1464年,太子朱见深登基,改年号为成化。朱见深登基后努力地纠正父皇生前做得很多荒唐事。朱见深不仅亲自下诏给于谦冤案平反,还给自己的叔叔,景泰帝上了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并给景泰帝按照皇帝礼节重修陵墓。虽然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给景泰帝平反的工作不算特别彻底,但朱见深的拨乱反正等于明朝在事实上承认了景泰帝君臣在特殊时期为拯救大明江山做出的巨大贡献。

历史是公平的,虽然景泰帝没有葬入明十三陵,但景泰帝和于谦君臣一起,力挽狂澜,在北京保卫战中拯救明帝国江山的壮举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明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