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我们时常会路过这里——兴安岭隧道,虽然有了高速公路之后已经不再经过那里,但是每次在大兴安岭深处依然会看到它,犹如大山里的一只历史眼睛,注视着世事变迁。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兴安岭隧道是东清铁路的咽喉工程,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境内,全长3077.2米,是由一位俄国女工程师设计的。这条隧道始凿于1901年,1903年凿通后,东清铁路全线通车。沙皇尼古拉二世参加了东清铁路总公司在圣彼得堡举行的通车庆典。

东清铁路是指沙俄在清朝末期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在大兴安岭,至今仍树立着一座造型独特的“无字碑”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关开凿兴安岭隧道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当年,修筑东清铁路西线必须穿越层峦叠嶂的大兴安岭山脉。一群俄国专家经过多次勘测,数易方案,仍然一筹莫展、难以定夺。就在望山兴叹时,一位女工程师提出开凿长隧道的设想,自告奋勇承担了整个设计和指挥施工的重任。凿山筑隧工程采用从兴安岭的两侧同时相向施工,最后连接贯通的方案。在即将贯通时,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令人振奋的时刻,尤其是那位女工程师,此时更是忐忑不安———如果两侧施工偏离方向,隧道在地下形成不一条直线,责任之大、损失之重是难以估量的。她被恐惧的情绪紧紧缠绕着,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历史的罪人,遭到同行的鄙弃,心结怎么也打不开,当夜便自寻短见,长眠于异国他乡。可就在她自尽后的第二天,隧道贯通了,而且分毫不差,全体员工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可惜设计者却只能含笑九泉了。为了缅怀这位杰出的设计师,人们在隧道贯通处的山顶建起一座石碑,碑上既没有留名,也未做任何标记。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大兴安岭隧道是中东铁路较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位于滨洲线516公里262米,海拔972.6米(俄制456沙绳),线路标高920~960米之间,隧长3077.2米,隧宽8米,隧高7米。隧道内铺设双线,单线行车。兴安岭西坡缓斜度较小,设兴安岭站。东坡倾斜度大,山岩陡峭,由隧道东口至雅鲁河谷,填筑提高路堤,以迂回山麓,绕行2公里多螺旋形展线,通过展线进入隧道口前的线路坡度为15‰。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1897年沙俄工程师普罗新斯基第一次勘测线路时,曾提出修筑隧道穿越兴安岭的设想。1899年,中东路西线筑路工程开始后,担当兴安岭隧道及螺旋展线工程的第四施工区主任鲍恰洛夫工程师又作了一次实地勘测,决定修筑兴安岭隧道。1900年初开工,东西两口同时开凿。1903年秋,日俄两国关系进一步紧张,沙俄出于军事上的目的,对隧道工程昼夜突击,加速工程进度。1904年,沙俄出于对日本作战的需要,在隧道内部整修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于2月10日强行通过了第一列军用列车。当内修工程全部结束后,中东铁路工程局于2月17日将兴安岭隧道正式移交中东铁路管理局接管使用。5月27日起各种列车通过隧道运行。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该隧道修建的劳动力、工程技术人员为俄人,苦力多雇佣中国人。其中“砌石”为最重要、最大量的施工工程。当时俄国国内石匠缺乏,就地雇佣又很困难,故从意大利招募500名技术比较熟练的石匠,由沙俄工程师加彼伦督导施工。一年后,因劳动条件低劣,生活环境艰苦,意大利石匠相继弃工返回本国,最后只剩150名。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大兴安岭隧道在历史上曾两次险些被炸毁。一次是1932年11月苏炳文海满抗战时,为防止日军乘火车越过大兴安岭,抗日军民欲炸毁隧道,后经苏联东省铁路局阻止,没有炸成。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东北时,日军为阻止苏军进攻,在隧道内埋有1500多颗地雷,后被苏军排除。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如今,兴安岭隧道,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关于俄罗斯女工程师的传奇故事却依然鲜为人知……

本文作者:呼伦贝尔旅游(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710620173533235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