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英祖去世后,朝鲜面临着学满洲还是学欧洲的选择(英祖映嫔)

1776年,李氏朝鲜的英祖去世,王太孙李祘继位,史称正祖。在英祖后期,朝廷党争在时派和僻派之间进行,僻派占优。正祖继位后,因为时派曾大力保护自己的亲爹思悼世子李愃,于是他就支持时派,打击僻派,顺便强化国王的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倡学术自由,推动朝鲜的科技和人文科学发展。他任用蔡济恭,并提拔了朴趾源、朴齐家、丁若镛等“实学”名士,建立了学术机关“奎章阁”,在朝鲜的经济、科技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同时大量印刷各类著作。朝鲜的科学和文艺事业,也保持了英祖时期蓬勃发展的趋势。


英祖去世后,朝鲜面临着学满洲还是学欧洲的选择


正祖时期朝鲜的变化,表现在“北学”和“西学”思想上。所谓“北学”,即向清朝学习。长期以来,朝鲜王朝对大明朝感情很深,把清朝看做蛮夷,甚至内部一直使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年号。英祖时期,虽然鄙夷清朝的思想依然存在,但朴趾源、朴齐家等人则从当时乾隆统治下的清朝盛世中看到学习的榜样,呼吁全面学习清朝的农业技术,以提升朝鲜国力。

“西学”则是指向欧洲学习。不过,最先进入朝鲜的不是西方的科技,而是宗教。那时候,天主教已经进入中国,并以在华的朝鲜使臣为突破口,渗透到半岛上。1784年,朝鲜使臣李承薰在北京接受洗礼,教名彼得。他回国后,便开始秘密传教。

英祖去世后,朝鲜面临着学满洲还是学欧洲的选择


在天主教会看来,朝鲜没有正式的教士,他们的传教和洗礼都是不正宗的。他们决定往半岛上派遣正式的教职人员。可朝鲜对满清尚且怀有戒心,怎能让金发碧眼的西洋人直接入境呢?北京主教想了个法子,他就派中国教士姚文谟装扮成朝鲜人,于1791年混入朝鲜国境进行传教。

这样,天主教在朝鲜半岛迅速传播开来,短短半个多世纪,发展到数十万教徒。朝鲜政府把天主教视为“邪教”,得知中国教士入境的消息后,便严加追捕。

英祖去世后,朝鲜面临着学满洲还是学欧洲的选择


在政治上,正祖走的是一条很别扭的路。他本人是在党争的烽烟中登上王位的,亲生父亲也因为党争而丧命。像爷爷英祖一样,他憎恶党争。但他的应对方法却很特别:他把最高权力托付给自己的舅兄、为他登基保驾立下大功的洪国荣,从而用“权臣独裁”代替了“党争”

1800年正祖病逝。他也只有两个儿子,长子4岁夭折,幼子李玜继位时也不过12岁,史称纯祖。因为世子年幼,正祖在临终前将国政大权托付给权臣金祖淳,使之一跃成为朝鲜王朝的实际独裁者。金祖淳将女儿嫁给纯祖为妃,自己以国丈兼托孤大臣的身份掌握大权,完全架空国王,开创了“安东金氏势道时代”。这样,朝鲜的“势道”(意指权臣专政)正式成为主流政治。

英祖去世后,朝鲜面临着学满洲还是学欧洲的选择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安东金氏长期控制朝政,但在与其他权贵门阀在争斗中曾一度被赶下台。英祖、正祖开始的改革也被停止,官僚日趋腐败,科举污秽不堪,农民遭到多重盘剥,生活无着。金祖淳为代表的势道权门,对于“西化”的思想视若洪水猛兽,大力镇压。

1801年(农历辛酉年),丁若镛等许多有西化思想的大臣被扣上“宣扬邪教”的帽子加以清洗,天主教更是被严禁。此事史称“辛酉教狱”。在教狱中,首次进入朝鲜传播天主教的中国教士姚文谟和一批朝鲜教徒被处死,甚至正祖的弟弟、纯祖的叔叔恩彦君李裀也受牵连而死。

英祖去世后,朝鲜面临着学满洲还是学欧洲的选择


而在对西方关紧大门的同时,权门势道把持下的朝鲜,对大清朝的态度反而恭顺了不少,开始恪守作为“藩属”的立场。1828年,一艘英国商船来到朝鲜半岛附近的海面,要求和朝鲜做生意。这是西方首次向朝鲜的贸易申请,却遭到拒绝。因为朝鲜认为,自己是满清的藩属,不应该有独立的外交。你们要做生意,应该直接和清朝皇帝商量,别来找我们。李氏王朝在它的最后一个世纪里,倒是与宗主国大清进入了一个慢热的蜜月期。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