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辛弃疾:南宋永不磨灭的文人风骨(辛弃疾简介(少:在20—30字))

辛弃疾:南宋永不磨灭的文人风骨

靖康巨变后北宋覆灭,赵构在临安建立起仅占东南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权,淮河以北被金军占领。金人的贵族统治者实施一系列种族歧视政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因循苟安,不断压榨百姓,以满足眼前假象的和平。

西汉兵荒马乱的时代,催生出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英雄,而辛弃疾,也是在与之相似的时代中度过了他的大半生,他扎根于多灾多难的时代土壤。辛弃疾幼年跟随祖父辛赞游历山川,见证过火树银花,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汴京繁华,也目睹过百姓的艰难,由此立下宏志,誓要收复九州,恢复盛世繁华。

公元1207年,一生壮志难酬的辛弃疾,终于等到宋廷的征召,任枢密院都承旨,但现实总让人扼腕叹息:此时的辛弃疾早已卧病在床,是年九月,溘然逝世,一代文豪自此陨落,建康赏心亭的栏杆也再无人去拍。同年,陆游吟出了:“君看幼安气如虎,一病遽已归荒墟。”

辛弃疾与世长辞时,脑海中是否又会浮现1162那年,手斩义端,活捉叛徒张安国,一身少年意气的自己?曾舞剑于月下:“剑如白蛇吐信,嘶嘶破风,又如游龙穿梭,行走四身,时而轻盈如燕,点剑而起,时而骤如闪电,落叶纷崩。真是一道银光院中起,万里已吞匈虏血。”

辛弃疾:南宋永不磨灭的文人风骨

也许他也会想起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他无奈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了东家的种树书?还是在某个群星璀璨的夜晚,独倚于灯火阑珊处那个身姿曼妙的女子?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破碎的国家,一定是他最牵挂的,能再率领十万铁骑驰骋沙场,亦是他穷极一生的追求。

有多少个夜晚,他喝醉了酒,眉蹙紧皱,心尖踏浪,还回忆起自己赤手飞骑缚取银胡䩮,怒发冲冠,意气风发,大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态。也不是没有消沉过:他看着河水皱褶千叠,望着江山万里混是忧愁。他又想起自己年少时跟着爷爷辛赞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直节堂堂,壮怀激烈。

他想平复这场动荡,他想唤醒自认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但现实总与人的意志背道而驰。公元1176年,从淳熙初到淳煕九年,不到十年间,职务调动了十一次,如此频繁的调动,使他难有建树。

他当然明白朝廷用意,也自嘲道:“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真是可惜流年,忧愁风雨:到今来,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老辛感到孤独,但又不全是孤独。朝廷不重用,那就偶尔与友人通信,沉醉于青山妩媚,恬退自适,这并非是陶潜般的得大自在,他放不下,但也无法,只能一遍一遍的麻醉自己:“人间路窄酒杯宽”。

却也不是消极避世,他没机会,朝廷也不愿给,也曾感叹道:“莫说弓刀事业,依旧诗酒功名。”辛弃疾的狂与赵括等雏儿的纸上谈兵不同,不是舞文弄墨,也并非数黑论黄。进可赤手缚取银胡禄,退可思酬国耻,上进美芹。以功业自诩,以恢复为志,为了国家统一,万死不辞。这,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永不磨灭的文人风骨

“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铁血豪情,壮志凌云根深入中华民族的血液,霍去病如此,辛弃疾亦如此。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多数权臣主和,他们心里追求的并非与幼安所想的九州一统,山河归一一样。他们只想沉醉酒池肉林,沉醉于夜夜笙歌,与幼安、放翁这样的君子相比,实在枉为人臣!

辛弃疾人格饱满,文武双全。豪放词提笔就来:“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偶尔也孤独:“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也会柔情似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有过闲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也放眼天地宽,审时度世,有诒阙之谋:《美芹十论》中从审势第一,察情第二,观衅第三,自治第四,守淮第五,屯田第六,致勇第七,防微第八,久任笫九,详战个第十。

这十个方面,所提之处,事无巨细:三言虏人之弊,七言朝廷之所当行,其“除凶报千古”之赤诚心可见,感人心肺!

辛弃疾的一生说是传奇,但也同那些不得志的人一样,壮志难酬直至垂垂老矣。1207年,他同他的不甘心一起,埋入泉下,随历史沉淀。或许他更心酸:明明也纵横过沙场,如入无人之境,凶猛异常,胆识谋略皆出于众人之上。但初露头角,便再也无此机会。实在令人叹惋!

不管怎样,这个人在一千多年后的现在,还是确有魅力:我们仍然能从他的词作里,读出或多或少的无奈,些有些无的人生:命运总叫人无可奈何,但我们依然要坚持最初的梦。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江海逢,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