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饶市> 正文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于谦明朝名臣)

于谦---举扶大厦之将倾,力挽狂澜于即倒。

今天我们谈的这位于谦,不是现在的那位抽烟喝酒烫头的于大爷,而是大明朝永乐十九年的进士,西湖三杰之一,于少保,于谦。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若没有此人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大明早在81年时就很有可能成为南明了,一人为大明朝续命200年,当称得上国家柱石民族脊梁,国士无双。

自朱元璋推翻元朝灭陈友谅诛北元建立大明朝后,中华这块土地又回到了汉人的统治,废丞相权分六部,休养生息洪武之治,朱元璋的上马争天下下吗治天下,文治武功可见一斑。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朱允炆年少轻狂,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范,丢了皇位,朱老四登基,一代劳模勤勤勉勉,永乐盛世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五征蒙古,生于战火死于征途,有为之君。

朱棣死后,朱高炽朱瞻基父子,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父子二人加起来统治不过11年,功绩却堪比文静,又称仁宣之治。

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这是明朝初期的几位明君耗尽毕生心血巩固的大明王朝的统治,可接下来这位败家子,差点把一个盛世王朝给丢了。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九岁的长子朱祁镇继位,为明朝的第六任皇帝。年纪太小,国事全靠太皇太后和三杨主持,朝廷倒也相安无事。随后,在太皇太后去世,三杨去位后,朱祁镇便宠信太监王振,在王振的煽动下,御驾亲征,一手酿成土木堡之变。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带领的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其中包括当年朱棣五征蒙古留下的精锐,一夕覆灭,此役中光王公贵族殉国的不计其数,而最严重的是,明英宗自身被俘,身陷囹圄。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内阁首辅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

军队惨败精锐尽失,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当年永乐帝迁都北京时,曾将南京作为陪都,在南京有完整的一套领导班子,所以,有不少人曾提议,想要迁都南京。

迁都南京,这就意味着要放弃北方数百万黎民百姓。倘若没有于谦的力挽狂澜力排众议,大明朝在正统十四年,即建立81年时,就有可能衣冠南渡,成为第二个南宋了。

那么于谦是谁?

于谦,字廷益,杭州钱塘县人氏,从小便聪明伶俐,刻苦学习以文天祥为偶像,小时候我们学过那篇《石灰吟》,是他年方十二岁所作,不仅描述了石灰,更是他毕生的真实写照。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进士第,后深受明宣宗的赏识,曾巡按江西,并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巡抚河南、山西等地,为人正直清廉,两袖清风。正统年间,深受三杨赏识和重视。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正统十三年,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前一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正统十四年,也先兴兵来犯,太监王振怂恿正统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一手酿成土木堡之变,精锐尽失皇帝被俘,也先大军兵临城下,北京城内老弱病残几万,一时之间人心慌慌,侍讲徐有贞以星象变化为由想要迁都南京,被于谦厉声拒绝,一时之间于谦便成了朝廷上的主心骨,大厦将倾,将由这样一个文弱臣子力挽狂澜。

国不可一日无君,况且又在此刻危难之际,在于谦的力荐下,正统皇帝的弟弟,监国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为帝,是为代宗,年号景泰。这一作为,将皇帝被俘受制于人的局面完全给打消掉,也先想要借俘虏朱祁镇要挟明朝的计划全盘落空,此番作为,也为于谦后来被杀,埋下了伏笔。

同年十月,也先兵发京城,于谦作为兵部尚书,一介文臣被坚执锐,站在了北京城头,与这座城池共存亡。京城九门分别由陶瑾(安定门)、刘安(东直门)、朱瑛(朝阳门)、刘聚(西直门)、顾兴祖(阜成门)、李端(正阳门)、刘得新(崇文门)、汤节(宣城门),以及德胜门,于谦。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德胜门,正面对着也先的战场,一旦开战,这里的情势是最为凶险。

同时,他颁布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同时,他又下令,大军开战时,众将领出城后立刻关闭九门,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唯有死战退敌,唯有大胜,方有活路。不胜,则死。

这一刻,一介文臣于谦,表现出的杀伐果断,丝毫不亚于一个沙场名将。

出将入相,国士无双。

于谦带领着这群疲惫之卒,抱着必死之信念,而另一方的也先,已是骄兵,再加上轻敌认为京城空虚,只要兵临城下便可不战而胜。

所以,于谦赢了。

从一盘散沙、人心慌慌到众志成城坚如磐石,于谦创造了一个奇迹,甚至说他改变了历史,成功的将大明帝国转危为安。更令人敬服的是,于谦只是一个文臣,在土木堡之变是拿笔杆子的,在陷入绝境时,整个帝国的危难只有他一个人承担,绝境下的煎熬他几乎是他一人支撑。这该是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北京保卫战大胜,北京城内的君臣,军民一片欢喜,可惜有一个人,还在继续痛苦的挣扎,英宗朱祁镇。于大明王朝而言,代宗朱祁钰接替了他的位置,并且知人善任励精图治,可以说是大明王朝的中兴之主,并且也没有想要把皇位再还回来的意思。于也先而言,本来指望着这位皇帝,可以源源不断的敲诈勒索大明王朝,可谁知明朝来了一手釜底抽薪,他这个人质,毫无用处。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尴尬而煎熬的处境。

也先战败之后,曾屡次派人求和,而此时朝中不少人想要将朱祁镇接回来,但是朱祁钰不想,这位临危受命并且励精图治的明代宗,还是有了私心,在皇位面前无兄弟。在君臣僵持不下时,精通帝王心术的于谦,一句话便化解了这次僵持。

天位已定,宁复有它!

朱祁镇虽然回到了北京,但是弟弟朱祁钰判了他一个终身监禁。

景泰三年,朱祁钰将朱祁镇的儿子,自己的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身份废掉,改为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是,朱见济福薄命薄,第二年就夭折了。

朱祁钰深受打击,到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

而此时,无论朱祁钰还是明朝皇室怎么选择,依照皇明祖训,朱祁钰死后皇位要么是朱祁镇的,要么就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

可这个,一手酿成土木之祸的朱祁镇,被徐有贞石亨等想要谋得富贵之人怂恿,发动夺门之变。而曾经力挽狂澜的于少保于谦,便成了“师出有名”的牺牲品,一代国士,惨遭杀害。抄家之时,于谦家中并无多余钱财,一代忠臣良将,蒙冤致死。

可最令人心疼的是,你以为于谦不知道吗?

夺门之变发生前的于谦,手握军权坐拥人望,又精通帝王心术的他,岂能不知道这暗流涌动下的蝇营狗苟,被抓之后不上访也不为自己申辩半句坐以待毙,大概就是为了给老朱家的这个废物,留点脸面。为了大明王朝的社稷稳定,于谦最终选择了按兵不动束手就擒,此所谓顾一死保全社稷也!

虽是兄弟,可朱祁镇和朱祁钰相比之下,真是相差太远。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皇帝几百位,可能做到朱祁镇这般昏庸的,寥寥无几。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一手酿成土木堡之变,使得帝国精锐全军覆灭,一个强盛的王朝差点终结,并且使得朝廷中武将消耗殆尽,从此以后朝廷之中文臣武将失衡,造成明朝中后期文臣一方独大的局面。此罪一也。

被俘之后,朱祁镇身为天子酿成大错,数十万精锐全军覆灭,堂堂天子不自裁以谢天下反而给也先当带路党,带着异族侵略者打家劫舍,堂堂天子为其叩关叫门,此罪二也(倘若泉下有知,不知朱元璋朱棣等人看到如此不肖子孙,估计气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夺门之变后,为了至高权力不惜杀害忠臣良将,替他们老朱家力挽狂澜的于谦于少保,还有内阁辅臣王文,德胜门之战击退也先的副总兵范广也惨遭杀害。残杀忠良,此罪三也。

丢失河套地区,朱祁镇无力驱逐,惹下大祸,史称北虏入套,此罪四也。

更别提夺门之变复辟后,为死太监王振招魂立庙,还给也先京城立庙,当年在瓦剌和他相依为命的护驾功臣袁彬,他也是丝毫不念旧情,拷打流放。而对待那位给他收拾土木堡之变烂摊子的弟弟,更是不留情面。不仅废除帝号,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这是朱棣迁都以后唯一一个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天性凉薄睚眦必报手段阴狠,莫不如是。

这就是所谓的“好人”皇帝,朱祁镇,历史上能比他还昏庸无道的皇帝,真的是寥寥无几。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明英宗驾崩后,太子朱见深继位,为明孝宗。登基第二年,便为于谦于少保翻案,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万历二十八年,改谥为忠肃。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德才兼备,出将入相,力挽狂澜,国士无双!别说整个大明朝,就算是纵观历史,能与于少保相比者,千古又有几人!

于谦:出将入相国士无双,一人为大明朝续200年国祚!

随机文章